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演:陈国坤、寇振海、于承惠武术指导:马中轩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斥资5000万拍摄的5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将在奥运会前夕与观众见面。该剧讲述了功夫巨星李小龙的生平故事,由扮演电影《功夫》中斧头帮帮主的陈国坤饰演李小龙。《李小龙传奇》已被央视列为重点推荐剧目,从2008年初开始,央视将在全国邀请大批李小龙影迷,并举行相关活动,为该剧预热。  相似文献   

2.
一、香港举办纪念李小龙7·20晚会 今年7月20日,是功夫巨星李小龙逝世30周年。香港翡翠电视台特别在7月19日星期六晚上8时30分,制作播出了一台纪念李小龙的专题晚会《一代武神李小龙》。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自李小龙所写的许多截拳道随笔中的一篇。这些随笔(李小龙计划完成一篇题为《从传统功夫中解放自己》的文章,而这些随笔中的大部分构成了该文的草稿)蕴涵着对于截拳道非凡深刻的洞察。所有这些草稿都已被收入一本新书:《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该书作为深受专业赞誉的李小龙图书馆系列丛书的第六册,由波士顿的查尔斯·E·图特出版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片的狂潮席卷了世界:由东方著名的武术家李小龙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等功夫巨片,以其风格新颖、技术功法超群而震动了世界影坛。李小龙在影片中向世人所展示的超凡的“功夫”,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击败泰拳拳王察尔猜,国际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罗伯尔等人的辉煌战绩,更震撼了世界武坛。许多国家因此兴  相似文献   

5.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麻将。在这项超级普及的运动中,论技艺精湛,随便那条大街上的人群中都极有可能藏龙卧虎。然而,以目前状况看,最符合该运动气质的人应该是同样玩世不恭、游离在主流之外、无条件遵从本心本性,而又世俗得一塌糊涂的周星驰。《赌圣》中的周星驰最大限度演绎了某些颇具时代感的"新麻将精神"——干脆把根本没办法确定的人生剧本丢开,眼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只剩下四面"城墙",还有就是脑海里那个叼着香烟一脸不忿的周星驰。  相似文献   

6.
陈老师信箱     
《中华武术》2002,(1):54-56
一、安徽肥东县青春路10号王双才:我非常崇拜李小龙宗师,近年收集了不少有关宗师的著作,其中也有您推介的《李小龙技击法》,但总也不全,还想收藏一些关于宗师的资料,所以想请问您“湖南李小龙截拳道总会”和“振藩截拳道香港分会”的准确地址、邮编及联系人。  相似文献   

7.
刘楠 《精武》2009,(1):52-54
李小龙在碧眼金发的洋人眼里,是中国功夫的灵魂人物。李小龙在国人心中,是中国功夫的骄傲。中国功夫因李小龙而名昭寰宇,李小龙因中国功夫而享誉全球。李小龙暴风骤雨般的拳脚风采我们在银幕上早已领略,然而有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透过小龙的嘉言,我们或许能解读真正的“自信绅士、功夫大龙”——李小龙。  相似文献   

8.
苏英波 《武当》2008,(1):38-38
人们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中认识了双节棍,由于李小龙的精彩演绎,使得许多功夫爱好者都喜欢上了这种特殊兵器,从而竞相模仿和练习。如今,许多人编排了各式各样的双节棍套路,动作花样翻新,演练起来呼呼生风,令观者眼花缭乱,大有超越李小龙之势。同时,各种有关双节棍的教学广告和文章都在大肆宣扬其如何之厉害和实用,双节棍宛如就是当今的冷兵器之王。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香港功夫电影经由李小龙迈入一个全新时代,而香港功夫电影文化自身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又为李小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文化温床.文章运用文献法、文化比较法等研究方法,追溯香港功夫电影的由来与演变历程,旨在全面解读李小龙的功夫对香港影视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在诠释香港功夫影视文化的精神意涵基础之上,阐释香港影视文化对李小龙个人的反射性作用,进而更好地论证李小龙与香港功夫影视文化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各电视台热播的《李小龙传奇》经典再现了李小龙在异域的传奇风采,在观众纷纷为中国功夫扬名海外而心生自豪时,中国足球国青队用点球出局这样看似悲壮的方式,给2008年四大皆空的中国足球画上了一个尴尬的句号。诚然,功夫和足球颇有些风牛马不相及,但星爷用他的才华将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事实上,不单是星爷,中国足球的很多人都和功夫颇有渊源,只不过,中国功夫没能拯救他们,而他们也没有给中国功夫增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谨献给像我当年一样热爱李小龙武道哲学的今天的青年读者,并纪念李小龙宗师60华诞。 伟大的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超级巨星,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舞蹈家、发明家,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文采飞扬的诗人。 一提到《我是谁?》这个命题,今天的青年读者马上联想到的可能是成龙在1998年推出的那部贺岁动作片电影,但我在这里向大家译介的,却是李小龙的一篇启迪人生的哲诗。 李小龙一生曾写有很多诗篇,本文选译的这首《我是谁?》出自李小龙致李俊九的一封信。李俊九,韩裔美籍武术家,“美…  相似文献   

12.
周星驰电影《功夫》热爆全球,自从相关传闻引爆《功夫》有可能被改变为网络游戏之后,其电影网络游戏一直为各大游戏玩家引颈而待,2007年5月10日,加洲圣地亚哥—索尼线上娱乐有限公司(SOE),全球网络游戏业龙头之一,在今天宣布其位于台北的SOGA工作室,与上海北之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正在合作开发一款根据热门电影《功夫》改编的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13.
李阳冉 《精武》2006,(11):45-45
我在2004年第7期《精武》上读到张红军先生的《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能看出,张先生对李小龙做过了解,但可能由于不够深入、系统及综合知识的缺乏,致使此文对李小龙与截拳道的诠释有偏差。李小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在功夫上的成就一时无人能及,也在电影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他脾气急躁,加上追求完美,难免与人不和,而这些大都发生在幕后,这不是他不注重武德,我想更能体现出他的敬业。  相似文献   

14.
侯胜川 《武当》2009,(8):1-1
“功夫”一词响誉世界,得益于李小龙的影视作品推广。至今,很多老外仍然对“功夫”情有独钟。事实上,中国的“功夫”一直被神话所笼罩着,即使在文明程度如斯的今天,功夫依然没有脱去“神”的外衣。人们提及“功夫”,顿觉满纸江湖,令人回味无穷。霍元甲拳打俄国大力士,一雪“东亚病夫”之耻;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凌空一脚踢断上海租界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打的西洋武士跪地求饶……。功夫的民族“国粹”特质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每每提及此处,无数国民无不血脉贲张、手舞双拳——“功夫”理当如此。  相似文献   

15.
博文 《中华武术》2000,(1):15-15
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卓越成就,在武术界无与伦比,追随者甚多。在进入 2000年的时刻,李小龙的功夫、电影、研究、书本等又将昂然踏进21世纪。 在深切怀念李小龙逝世20周年的时候,香港武术界、牙买加太极拳协会及李小龙俱乐部,共同举办“21世纪李小龙功夫武术大赛”,旨在让学习李小龙武术功夫的年轻运动员能一展所长,以认真的态度互相学习、切磋武艺同场竞技。大赛于1999年12月 17日,在香港李小龙俱乐部举行。大赛设最佳李小龙功夫武术运动员奖、最佳武术指导将、最佳两节棍奖、最佳散手组合奖及最佳形态奖。21世纪李…  相似文献   

16.
杭东 《武当》2014,(11):36-37
李小龙是世界武道变革之先驱,是武术技击家、功夫电影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影视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演员。李小龙通过电影,把中国功夫传遍了整个世界。因此,李小龙对中国武术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小伊 《电子竞技》2011,(3):85-87
如果说是李小龙让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那么将轻功这个概念传播到外国人心中的就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这部电影了。影片中玉矫龙盗剑的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一女贼一女侠,一个逃一个追,  相似文献   

18.
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宗师在创建截拳道之前,是一个忠诚的咏春功夫修习者和教授者,那时的李小龙一直坚信咏春功夫能让他在一些实际的打斗中取胜。时间到了1964年,李小龙由于坚持教授一些非黄色  相似文献   

19.
在NBA中,有众多深藏不露的高手,他们就像周星驰的贺岁片《功夫》一样,惟有在性命攸关时才 会显露出自己的真实本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12月,时逢“功夫之王”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为隆重纪念李小龙,在李小龙曾经旅居多年的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时半年之久的“李小龙收藏家展览会”(The Bru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