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曾小云  孙玉凤 《海外英语》2013,(5X):132-135
英语中的shall和should是在法律英语常见的规约性情态动词,由于这两个词语在用法和含义上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其误用和滥用在各国法律文本中尤其的我国的英文法律文本中都非常普遍。目前,国内学界对shall的用法和译法已经做过详尽的分析和阐述,但对shall所表达的含义和今后的运用趋势似乎未曾提及,也鲜有学者系统阐述shall和should含义的比较细微区别及其两者的翻译原则。为此,该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shall和should之含义,并结合英美国家最新法律文本来探讨这两个词语的运用及翻译,以期对中英法律译本提供一些指引。  相似文献   

2.
由于法律、法规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用来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它通常要求人们"应该"、"必须"、"可以"、"禁止"或者"不得"作什么,用词通常带有命令的语气,这些规约性的行为往往要通过shall,may,must等情态动词来表达。情态动词在法律英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理解它们在法律英语中的准确含义,本文结合诸多实例和翻译对法律英语中出现的高频率情态动词shall,may,will的用法和翻译以及情态动词的时态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对法律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法律法规作为明确各方公民权利义务的基本社会规范,制约着人们的一切基本社会思想和行为。因此,法律文本中经常使用"应当""必须""不得"等带有规约性命令语气的能愿动词。与此相对应,英语法律文本经常使用shall,must,may,shall not等带有规约性的情态动词,表示法律的规定、许可、授权或禁止等,以充分显示出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及约束性。此文利用自建的英汉法律文本平行语料库,对中国法律的英译文本中能愿动词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明确其在法律具体语境下的精准应用,从而为从事法律翻译相关工作者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4.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的语言的分支,准确性是起最重要的语言风格特点.然而,法律语言的精确性、严密性并不排斥模糊词语在法律文书中的运用.在法律条文中以及司法实践中,法律语言运用模糊词语的现象俯拾皆是.探讨法律英语中模糊性词语的成因、功能及其翻译方法,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使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具有规约性语言的分支,准确性是其最重要的语言风格特点。然而,法律语言的精确性及严密性并不排斥模糊词语应用在法律文书中。在法律条文以及司法实践中,法律语言运用模糊词语的现象俯拾皆是。探讨法律英语中模糊性词语的成因、功能及其翻译方法,有利于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使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联邦商标法《兰汉姆法》为考察蓝本,可知法律英语除了专业术语繁多的显著特征之外,在词汇方面还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种法律语言的三大特点:使用古英语、中古英语及外来语;使用近义词组;频繁使用规约性情态动词shall。本文还对以上词汇特点的形成原因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法律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法律文本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译文应传达立法意图、法律翻译以预期受众为中心"等语用原则对法律翻译进行研究,以实现"法律翻译的目的是创造同等法律效力的目的语文本"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幽默是一种交际才华,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根据语用原则,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等语用因素,来达到提高交际效果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幽默的触发条件、运行机制以及语用功能,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幽默为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9.
建筑论文摘要英译文本的优劣取决于英汉对译语言的语用等值程度,而等值度受词句和语篇整体效果影响.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即目的论的指导下实施的翻译规约行为使建筑论文摘要英译文本更趋理性.摘要文体风格的分析归纳促成摘要翻译规约过程工作模型并使摘要英译中的规约表征获得理论支持,有效避免忽视规约造成的翻译错误和障碍.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一种交际才华,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根据语用原则,有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等语用因素,来达到提高交际效果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幽默运行机制,找出其运行规律,从而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幽默为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公示语主要可以分为具有指称功能或信息功能的公示语,具有表情功能的公示语,具有诉求功能或呼唤功能的公示语。本文还从语用语言等效与社交语用等效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立法文本翻译的基本原则,通过词汇、句法、篇章三大方面对我国立法文本英译的一些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并结合法律翻译的实质指出影响和评判立法文本英译的关键因素, 应是交际目的、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和语用特征、不同法律体系与法律制度下的法律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7,(29)
思想力"原点"英语谚语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及文化内涵,对谚语的语用分析有助于正确理解谚语的丰富涵义。英语谚语独特的语言形式、特征、语用功能以及文化内涵决定了英语谚语的英汉翻译具有很大的难度。译者不仅仅必须掌握中英文的语言结构和特征,还必须熟悉中英的文化与习俗的差异,只有综合运用翻译策略,才能传递谚语的神韵。  相似文献   

14.
孙文静  岳国法 《海外英语》2012,(11):155-156,174
翻译难,法律英语的翻译更难。译者在面对法律英语文本时经常不知道如何判别译文的取词与法律意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法律文本本身形式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法律文体特征的理解。法律文本的文体特征如此重要,该文从其语相特征,词汇、语义特征,以及句法特征等方面加以阐述,并且阐述了法律英语的基本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调陈述是《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修辞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论述了英语低调陈述这一语言现象的表达特征,并从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语言现象的语用功能,并探索英语低调陈述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连大学学报》2019,(1):79-84
山冈(2016)([1])指出日语"配虑表达"(配慮表現)①具有规约化特征,即某些特定的日语词汇或语言形式被规约化后,原语义淡化甚至消失,最终形成了固定的语用义的动态过程。本文以应答话语中副词「たしかに」的语义功能演变为例,从语用学的视点考察并解释其规约化过程,以此来加深对日语"配虑表达"特征的理解。其规约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具有连续性:1)原语义表"确认事实"功能;2)原语义淡化,兼表"确认事实"及"赞同"功能;3)原语义消失,仅表"赞同"功能。副词「たしかに」的感叹词化现象体现了"自我中心与合作相融"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7.
郑巧云  蔡瑞珍 《海外英语》2012,(10):173-175
形合与意合是语言构建的外在表征,是英汉两种语言最显著的区别特征之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体现了两种语言使用的规约性与普遍性,在语篇层面,英语意合法与汉语形合法的使用,反映出语言使用的特殊性与相对性。翻译时,既要考虑目的语语言的规约性与普遍性,也要考虑语言使用的特殊性与灵活性,根据语法、语义与语用需要,在形合的显性连接与意合的隐性连接之间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18.
法律英语作为一种语域变体,以准确性、严谨性和规范性为其表现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使用模糊词语。分析了法律英语中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探讨了法律模糊词语的主要翻译技巧,并认为法律英语翻译贵在正确地理解和准确地表达。对于法律模糊词语,应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国家中,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又称“法律语言”(Legal Language/Language of the Law),是指普通法国家以普通英语为基础,在立法与司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规约性特征的语言变体[1]。然而,作为一种语言变体,法律英语在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等方面与普通英语及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如新闻英语、科技英语等)没有区别。但是,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法律英语的词汇系统和语法规则也慢慢形成了一定规律。也就是说,法律英语词汇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本文重点对法律英语词汇的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对法律英语写作、翻译等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尽管汉语与英语的句子似乎大多符合主语—谓语—宾语及修饰语—被修饰语这一语序,但实际上两种语言具有本质的差异。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则是主语突出型语言.“主题—述题”结构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但英语很少使用主题结构,一些通过主题化生成的主题句也主要是为了某种语用或修辞目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