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档案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馆员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健康领域.随着1980年首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昭示着职业倦怠研究的触角已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职业领域.高校档案馆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发生职业倦怠现象更具普遍性和可能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新闻记者从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阐述了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了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克服记者职业倦怠的方法,对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稳定新闻从业队伍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期刊编辑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引入研究领域后,它就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对职业倦怠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编辑职业一种日渐增多的现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也名列十大高发人群中。编辑工作的重复性、繁杂性和利他性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常被人称为“无冕之王”,尽管这一称呼 名不副实。但在世人眼中,既然为“王”,想必新闻记者的工作是非常舒适安闲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因为在世界上,新闻记者这一行当属于高风险职业。国外的心理学家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级数越大越紧张),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矿工(8.3级),警卫人员(7.7级),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和新闻记者(7.5级)(详见本期第12页),可见新闻记者的工作并不轻松。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记者联合会最近宣布,去年全世界在采访中丧生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将新鲜的事实称之为“活鱼”。整日捉“鱼”的新闻记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人杰克·海敦在为美国高等学校新闻专业撰写的新闻学基础教材《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中,规劝那些不适合作新闻记者的人:“如果你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动机在于谋个差事,那还是另找出路为好。”因为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就是“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只有那些亲临新闻现场的记者,才能见真正的“活鱼”,捉到“活鱼”,现场捉“鱼”是新闻记者的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是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消息灵通、见多识广,他们可以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他们每天和奇闻逸事打交道,他们的工作富于挑战与传奇,他们的工作既是有趣的,又是很有意义的.从事这样的工作也会发生职业倦怠吗?曹茹新著的<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以大量的数据显示我国新闻从业者的确已经发生职业倦怠,其中重度职业倦怠者占一成以上.书中对新闻从业者发生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科学的剖析,对如何解决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也进行了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倦怠是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针对职业人由于工作引发的情感枯竭现象提出的理论。198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勒诗明确将其界定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降低的症状。"研究明确指出职业倦怠现象易发在助人群体中,而编辑职业是典型的"为人作嫁"的职业,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尤其是从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员工大多数是女性,执著于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现实没有给予对等的美好,自我心理又没有及时调适,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压力,从而导致女编辑的职业表现不佳,职业生涯不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8.
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来源于英文Job Burnout,又被翻译为工作倦怠、职业衰竭、职业枯竭等.Burnout的本意是"火烧尽了或燃料烧尽了",后被转义为精疲力竭,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研究职业压力时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领域而于1973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代表助人行业(或叫服务行业)中的职业枯竭现象,即那些助人行业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樊锐 《全国新书目》2008,(17):90-92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 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长期从事某一工作,由于对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人就会感到厌烦,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和忧郁等情绪,以至于身心疲惫,导  相似文献   

10.
档案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诱因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burn-out)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H.J.弗登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主要是指社会上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由于其从事职业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而导致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美国三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的100篇关于邪教“法轮功”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美国新闻记者深受冷战思维和文化霸权的影响,在对“法轮功”的报道中采取双重标准,将“法轮功”与自由、民主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以美化“法轮功”和抵制中国政府对邪教的合法取缔。  相似文献   

12.
胡正强 《新闻爱好者》2003,37(12):36-37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在极大的程度上制约着他的发展与成就水平。新闻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它对从业人员的个性要求当然也有某种特定的指向,并由此形成记者职业的共同性格特征。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新闻记者,著名新闻教育家蒋荫恩说:“新闻学校出来的学生,虽然花费相当时间从事于新闻学研究,但并不一定即有‘新闻本能’,所以有少数人改弦易辙、半途而废,原因大多在此。”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特尔与他的同事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确定了16种基本的根源性的个性特质。这16种个性因素指标在各个职业领域具有普遍意义。根据新闻记者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如历任美国总统一样,富兰克林·罗斯福早就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一旦被驯服并控制在手,将是一种威力无穷的统治工具.他与新闻界12年的关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确实是曾经当过美国总统的“最优秀的新闻记者”,一位“最伟大的总编辑”.  相似文献   

14.
NBC和CBS抵制“有偿新闻”消除新闻记者以权谋私现象,是美国新闻界近几年来改革的主要目标。因为有的新闻记者接受礼物而去写一些“有偿新闻”,或者在他们工作之余利用职务之便去谋求个人利益,所以它经常是困扰美国新闻界职业道德领域的一个大问题。为维护其客观...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中,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迅速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在西方新闻界,通常把新闻敏感称作“新闻嗅觉”、“新闻嗅鼻”。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中说:“一个不善于辨别颜色的人,不能成为画家;一个不懂得音律和谐的人,不能成为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6.
李铁映 《现代出版》2008,(6):F0002-F0002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美国存在心理学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临床心理学科学和职业杰出贡献奖”和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心理学终身成就奖章”等奖励。  相似文献   

17.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9):72-75
美国新闻伦理学者罗恩·F·史密斯这样分析摄影摄像记者的工作特性:“新闻记者——尤其是报刊摄影师和电视摄像师——在面对新闻事件时频频陷入困境.有时候他们早于紧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经常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新闻记者的人性鼓励他们挺身救人,然而,他们的专业责任是向公众提供对悲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今年第一期《新闻记者》杂志的“向您推荐”专栏,摘登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罗伯特·卡恩1968年写的调查报告《救救国家公园》,同时还刊登了推荐文章《见微知著妙笔生花》。读了这两篇文章,感慨良多。我不想贬低卡恩的作品。在当代美国记者的报道中,他这篇《救救国家公园》算得是杰出之作,不然他怎么会获得美国1969年“普利策全国报道奖”呢?我认为《新闻记者》杂志推荐  相似文献   

19.
何义珠 《图书馆学刊》2013,(2):27-28,41
从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出发,在对职业倦怠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与职业倦怠的有效干预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提出通过创新馆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培育馆员职业兴奋点、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采用与传统激励不同的柔性激励办法,满足图书馆员的“三种需要”,达到有效干预职业倦怠和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展江 《青年记者》2016,(1):63-66
“水门事件”太有名了,它导致美国一位强势总统黯然下台,造就了两位全世界新闻记者心目中的偶像——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乃至人们把他们合称为“伍德斯坦”.人们也不会忘记“水门事件”中那位秘密的消息来源——“深喉”.事实上,“深喉”一词随着中国的开放早已为国内新闻界所熟知,并且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