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培训现状不理想的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没有得到确立与保障,而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权利诉求。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概念来源于第二代人权理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培训自由权保障制度的建构,包括经费保障制度,教师参加职业培训的自由选择权的保障制度以及教师岗位流动自由和参加职业培训的登记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欧盟各成员国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小学教师职业保障制度。其中,以法律手段规范用人单位单方终止教师工作的方式、事由与程序,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是教师职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的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在终止的方式、事由与程序上,各国的法律制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探讨的中小学教师,仅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中任职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欧盟各成员国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身份的定位有所不同,据此建立的教师职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差异。本文从教师的任用、工作调动、辞职、职业终止等几个方面,对各成员国的教师职业保障制度作初步的分析与比较,以期为建立我国的教师职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教师的疲劳感现状、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教师职业疲劳问卷,对参加安阳师院函授本科的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中小学教师疲劳感的现状,分析教师职业疲劳的成因及其危害,提出克服中小学教师职业疲劳的有效策略,维护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本文建议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和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平,本文建议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和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职业压力。尽管压力源是多方面的,教师职业压力最终还是表现为教师的一种内在体验。本文从教师自身的因素出发,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自我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沛  张国礼 《教育探索》2005,(10):116-117
根据国内外学者编制量表的经验,自行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问卷,对新疆塔城市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师职业现状及其对教师造成的不良影响。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职业压力对教师健康的不良影响显著地大于对工作的不良影响;不同学校、不同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普遍很大。已经影响到教师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使其更好的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然后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措施,即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泉州市612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状态,且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枯竭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和所教学生都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了解中小学教师在职业枯竭中的性别、教龄、年龄等人口学因素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并且对社会支持等相关因素的研究能够为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教师职业形象的理想定位,确立的是"应然"的教师形象,更多的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主观期待,它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方向与目标。然而,中小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现实表现所塑造的"实然"职业形象与"应然"的职业形象存在着矛盾差异。这些矛盾差异使人们对教师职业形象产生困惑,这些困惑已经影响到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可见,能否正确处理中小学教师职业形象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职业认同是中小学教师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教师教育的热点研究主题。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阶段发展理论,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并详细分析了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发展任务及制约因素,据此从师范生的选拨和培养,以及教师的入职与在职培训等方面分析了该理论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非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打破了师范院校培养师资的垄断格局,21世纪中小学教师的来源,将形成多元化的有序竞争。教师职业接受市场的选择,也为教师的合理流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的现状与特点,采用问卷法对287名在职教师进行调查.在分析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总体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性别、教龄、学校类型对其职业胜任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胜任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师心理问题增多,压力增大,职业倦怠产生,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明显下降。一个没有幸福感的教师,不仅不利于自身身心健康,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的因素很多,本文从职业幸福的角度,以自省的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的内因进行剖析,希望引发更多人的思考,为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现状与特点,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45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总体水平较高,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偏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学校、性别和教龄差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中小学教师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教师的职业承诺和教学效能,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以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专业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初、中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主体效能与职业倦怠之间的较高相关,通过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参与度,进而增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效能感、职业幸福感,将有效地遏制职业倦怠在中小学教师群体间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职业规划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旨在帮助教师成为自主发展的个体。通过问卷法,调查了解目前中小学教师职业规划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选取QZ市10所中小学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的几个维度都存在相关性,由此提出职业倦怠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