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6,(11):31-33
今年8月初,“效益深圳”指数首次发布,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也标志着深圳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转变。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通讯《“深圳速度”放慢的背后》,肯定深圳市不以GDP论英雄而以“效益”续写辉煌的做法。8月21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也将目光投向了深圳的转型。这份权威杂志在题为《深圳的诞生与再度辉煌》的报道中直言:深圳今天面对的转型问题,整个中国经济也将会遇到。深圳的转型或许“将再次给整个中国提供答案”,“可能对全球都有影响”。面对“效益深圳”…  相似文献   

2.
2010年3月,深圳报业集团高层和深圳市教育局领导达成一致意见,将原由市教育局主办的内刊报纸<深圳教育>报,改由两家单位共同主办,由深圳报业集团教育报刊社编辑出版,并计划试运行一年之后,正式对外公开发行.至此,整个华南地区尚无一份教育行业新闻报的局面将成为过去,中国教育新闻媒体阵营,一支新军正在孕育.  相似文献   

3.
对"深圳读书月"的由来、活动内容及其影响分别作了介绍,并将深圳各级公共图书馆在"深圳读书月"中的作为加以叙述,着重阐释读书月已成为深圳城市亮丽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4.
频道定位:国际视野时尚气息 2004年,当国内强势卫视纷纷以特色定位大举拓展市场时,深圳卫视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呱呱坠地.面对已颇有经验的竞争对手,深圳卫视如何尽快适应市场并站稳脚跟? 竞争要求深圳卫视尽快形成特色.深圳卫视上星播出后,定位一直是集团最关心的问题,在多次研讨之后,最终确立了依靠前沿、时尚、青春等优势,"立足大珠三角、覆盖全中国、辐射东南亚、走向全世界"的发展目标和"特区品格、港澳窗口、中国气派、国际视野"的发展理念,以及"青春、时尚、开放、港澳台特色"的频道定位.  相似文献   

5.
夏枫 《新闻知识》2007,(10):77-78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是由国家文化部、商务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深圳发行集团公司、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  相似文献   

6.
时光荏苒,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来检视深圳的出版产业,发现昔日的光辉不再。而这种尴尬的地位,是由深圳出版产业近十年来乏善可陈的平庸作为造成的。而深圳出版如能克服发展"瓶颈",一定能杀开一条"血路",在"后花季雨季"时代再续辉煌。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颁奖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是继首届和第二届华赛在深圳成功举办之后,中国新闻界又一盛事。当华赛以一个国家品牌受到中外摄影家广泛赞誉时,  相似文献   

8.
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由此产生了对自我的认同及对社会的未来缺乏一种积极的认知,社会整体陷入一种迷惘之中。深圳博物馆作为深圳收藏与记忆的载体,不仅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且其展览内容也极大促进了社会个体对深圳的认同,这种社会认同所产生的凝聚力是未来深圳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赵玮 《新闻知识》2006,(9):17-20
2005年11月9日,在深圳商报B1版报眼位置出现了一则《数码现场》“约稿启事”(略)。这条启示标志着深圳商报一个重要栏目的诞生:《数码现场》从此进入读者的视野。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深圳商报《数码现场》已经逐渐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认可,每天的照片投稿量都在50张左右,而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深圳商报之后,很多报纸都开设了相同类型的栏目,说明了这个栏目所产生的影响和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座因设计而生,以创意为魂的城市,因为长期以来致力于自主创新、力推原创设计而得到国际的认可和尊重。深圳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第16个成员,并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消息于2008年12月7日公布后,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深圳报业集团旗下报刊也于第二天即12月8日推出盛大的专题报道。其中深圳商报策划实施的“亲历申都”专题报道新颖而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1.
李红 《新闻知识》2006,(10):19-21
8月2日,深圳商报九楼会议室洋溢着浓浓的爱意。由第三届深圳关爱行动办公室和深圳商报联合推出、许凌峰和另外4名深圳企业家共同“加盟”的爱心团队——许凌峰“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在此正式组建,并举行新闻发布会。5名深圳企业家宣布共同出资8万元面向全国招募8名小学教师,赴贵州毕节地区大水乡支教一个学期。第三届深圳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也当场宣布,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商报加入到募师支教行列,出资招募7名教师赴贵州支教,与“爱心联盟”一道要将许凌峰“募师支教”这个深圳关爱品牌打得更响做得…  相似文献   

12.
当新世纪的曙光即将照耀在南中国海面之际,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已然走过20年风雨历程.她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担当的特殊角色,成为海内外众多媒体关注的目标.本报作为深圳特区的第一大报,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宣传深圳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也使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危机,深圳商报以特色鲜明的报道,从不同角度解读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发展,深入分析它对世界、中国及深圳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的应对方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丁时照 《新闻知识》2006,(12):16-17
2006年10月30日,深圳商报从头版开始,连续用5个版的篇幅,浓墨重彩地报道了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以及和深圳关联的新闻。通过翻阅有关报纸和检索互联网发现,深圳商报的这组报道在全国是唯一的。它较好地体现了深圳商报的差异化定位,较好地落实了集团领导关于提高报纸权威性的要求,较好地在宏观经济事件寻找本地接口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一、独家策划源于早动手10月13日,央行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9879亿美元,而且正以每个月2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这条信息被深圳商报李南玲副总编监控到了。她搜集研究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28周年.这天,深圳商报向读者捧出了40个版的大型特刊--"改革开放30年·从深圳开始".  相似文献   

16.
在合并税率之后,深圳最后一个经济优惠政策将逐渐淡出。“特区不特”,它又该向何处去?  相似文献   

17.
4月5日,深圳商报B1、B2版以两个整版的篇幅推出《细雨清明思逝者泪洒鲜花祭英魂》专题报道。与兄弟报纸当天推出的同类专题相比较,深圳商报的这一专题更加突出新闻性,也更为全面、充分。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当“经济特区”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深圳就注定要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乐章的开篇之作。从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偏僻落后的小渔村,到崛起为具有伞圈发展战略地位的现代化大城市,深圳在各个方面都经历了跨越式飞跃。深圳广播,则从“宝安工人收音站”起步,短短二十几年,跻身于全国广播第一方阵。目前深圳广播在仅有4个频率的情况下,收听市场份额超过60%,一直位居覆盖深圳上空近50家电台之首。  相似文献   

19.
韩建勇 《传媒》2010,(8):45-46
从20世纪70年代深圳、宝安等地部分居民,通过"鱼骨天线"接收来自香港TVB和亚视的电视信号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广东省各地区广电部门通过电视光缆区域网传输香港电视信号,以及1998年香港华娱电视正式接入广东有线网络传输播出,港澳及境外电视陆续落地珠三角,深圳地区广电收视市场被港澳媒体"占领"了近30年.  相似文献   

20.
深圳报业集团将宣传报道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以下简称"特区30年")作为一个重大报道战役来打,2009年12月开始谋划,今年1月1日起推出专栏"鹏程当年今日话深圳"(<深圳特区报>)、"深圳日记"(<晶报>),两个专栏天天刊出,有时两个版,将办至年底.集团属下四大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和深圳新闻网还先后推出60多个专栏、专版(其中<深圳特区报>30多个)滚动刊出,有时十几个专栏、专版同时见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