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是否到过零陵?古今学者都未得出较为一致的意见。 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说:“开元十三年乙丑,太白出游襄、汉,南泛洞庭,东至金陵、扬州,更客汝海,还憩云梦……”。“乾元元年戊戌,终以永王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三峡,至巫山。”“未至夜郎,遇赦得释。还憩江夏岳阳,复如寻阳。”据王谱考证,李白似乎只到过洞庭,没有涉足零陵,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肯定了李白到零陵的游踪,他认为李白是在流放夜郎途中游零陵的。而郭沫若的《年表》则认为李白流放获释后来过一次。此外,近来出版的王伯祥的《增订李太白年谱》与八三年编写的《永州文物志》,均无李白至零陵事迹。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册子《李白》,对李白至零陵事也说得较含混。笔者认为,李白一生到过零陵两次:一次是年轻时期出蜀远游,一次是流放获释后返回途中。  相似文献   

2.
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反唐而引发“安史之乱”。唐代大诗人李白满怀对悲苦平民的同情也为施展自己远大抱负而投奔永王李鳞成为其幕府一员。李磷兵败被杀,诗仙李白也因“附逆”而被长流夜郎。于是便引发了后世关于李白流放夜郎的数百年争论,至今仍未形成共识。本文不讨论唐玄宗的功过是非,也不讨论唐肃宗与永王李鳞的是非曲直,而是在参阅古代相关典籍与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李白文化的一些新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四个部分来综合阐述李白流夜郎的背景及其缘由。  相似文献   

3.
安史之乱后,由于受到战乱、流放夜郎及年岁的老去等因素的影响,李白的心境发生了改变,他的诗歌亦随之有所流变。本文以李白入狱为界,将其诗分为前后两期,李白诗歌由前期抒情言志为主渐渐倾向抒情与写实的紧密结合,诗歌情感变得沉稳、低沉、悲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考察李白的干谒行迹入手,归结出三个比较集中的时期:年轻在蜀中时期,隐居安陆到二入长安前期,晚年安史之乱前期到流放夜郎时期。从中看李白一生干谒的原因,从而得出李白的干谒诗在自喻和结尾上的特点,以及李白在精神上平交王侯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5.
李白与苍梧     
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广西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但到了三峡巫山就遇赦放还了。但从李白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白对舜藏的苍梧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  相似文献   

6.
李白与苍梧     
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广西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但到了三峡巫山就遇赦放还了。但从李白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白对舜藏的苍梧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介绍,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在李白的出仕问题上,都一致认为:诗人李白一生中只有两次出仕,那就是天宝元年(741)被召入京,任供奉翰林的长安三年和天宝十四载(755)参加永王璘幕府而获罪入狱、流放夜郎。据近来发现和考证,我们认为: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蜀前的青少年时代,在其家乡彰明县尚有一次出仕,这就是诗人李白的首次出仕。  相似文献   

9.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相似文献   

10.
<正>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工作。因而得罪唐肃宗而被捕入狱,后来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在押解之下从洞庭到巫山,还没有赶到夜郎就遇赦放还。作为李白的好友,杜甫当时远在秦州,还未得知李白遇赦的消息。所以时时担忧好友李白的安危。在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