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偏误分析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也因此受到了汉语教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中介语理论,通过对留学生词汇偏误案例和中介语语料库的分析,归纳了留学生词汇偏误的类型,探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偏误分析是研究学习者言语表现的主要方法,侧重分析语言学习者错误的言语表现。从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方面来看,偏误分析理论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介语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他们对目的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将通过对汉语语法偏误四种基本类型的分析,着重探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外国学生汉语中介语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理论还只是一种假设,中介语理论研究有助于语言学习理论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开阔语言研究、语言对比研究、文化对比研究以及偏误分析的视野。对汉语中介语研究做全面的总结,可以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对汉语习得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可以对教、学双方的有关因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介语理论认为,对于学习者来说,“偏误”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部分,是极其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表明学习者正在从不会到掌握语言的过渡阶段.因此,偏误反映了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应该正确认识并分析它.运用中介语理论对韩国学生作文中遗漏和误加两种偏误类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两种偏误中所反映出来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介语中的词语偏误包括词语构造的偏误和词语使用上的偏误。留学生在习得目的语时生成了目的语中不存在的词语,这是词汇偏误的一种重要类型,即词语构造上的偏误。本文基于自建越南留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这部分合成词进行分析,与汉语中仿词构词及成语活用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指外语学习者创建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独特的语言系统的连续体。偏误分析是中介语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列举了广西大学生英语中介语中普遍存在的区域性辅音音位偏误现象,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偏误的原因,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纠正辅音音位偏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母语为印尼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本文依据中介语理论,从词法出发,以印尼八华学校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词语偏误为例,对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在教学过程中采集的中介语口语语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不同阶段口语中的偏误类型和特性,以及教师怎样通过偏误纠正,引导处于中介语发展不同阶段的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学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在教学过程中采集的中介语口语语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不同阶段口语中的偏误类型和特性,以及教师怎样通过偏误纠正,引导处于中介语发展不同阶段的学生更好地进行汉语学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是一种在结构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对语言学习者有着正面和负面双重的影响。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的错误分析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前言,它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对学习者语言系统的重视。本文对中介语的偏误分析并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Selinker所提出中介语运作的5个程序,描写越南人学习汉语的中介语表现。具体分析了越南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对汉语规则的过度概括化、语言训练的转移等因素所生成的语法偏误。通过分析学习者的汉语学习策略和汉语交际策略发现汉越词能帮助越南学习者产生正迁移的同时也会造成负迁移。文章还通过个案分析证明了Selinker所提出的二语学习策略和二语交际策略的不同类型确实一直被学习者所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针对藏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中,语调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运用中介语偏误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藏语安多语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调偏误现象的定量、定性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及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语调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中介语的研究可帮助教师针对学生的中介语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缩短它与目的语之间的距离。偏误分析是中介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偏误主要作用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书写上。文章通过笔者在对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偏误出现的原因以及偏误分析的作用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者作文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组英语程度不同的学习者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我们发现:(1)五类偏误在学生写作中十分常见。即母语迁移、目标语规则过度泛化、培训迁移、交际策略等;(2)三组学习者的英语作文中的偏误都部分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尤其A组更甚。(3)分析三组不同英语程度学习者的英语作文中的偏误特征,可发现其处在中介语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4)纠正偏误的基本前提是保证足够量的语言输入。(5)教材设计应当有助于学生逐步改善和发展其“中介语”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汉语存在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句型,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具有多种变化形式,是欧美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句时常受到英语存在句的影响造成偏误。目前,以欧美学生为对象的汉语存在句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我们认为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理论,如二语习得理论,中介语假说,偏误分析理论等归纳了偏误类型,形成原因及教学策略。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将发现的偏误类型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汉语存在句的遗漏、错序和误用。形成偏误的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过渡泛化和文化交际的影响等,针对形成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策略。希望通过对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存在句的偏误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减少错误,掌握汉语存在句。  相似文献   

16.
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存在词汇偏误、语法偏误以及语用失误等三种偏误类型,而各种偏误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形成原因,认为是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迁移和学习策略导致了这些偏误的产生。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韩国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藏族地区的汉语普通话教学研究中,语序教学研究一直是个空白点。本文立足于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运用中介语偏误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中介语语序偏误现象的定量、定性分析,归纳偏误类型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了藏族地区汉语普通话语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介语是一种在结构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对语言学习者有着正面和负面双重的影响。论文以中介语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对30名高职院校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中介语偏误进行分析,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探讨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中介语的共性,以在英语教学采用相应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北京语言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粤方言区考点考生的159篇作文,对受粤方言影响而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从而探索语内迁移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要素习得的影响,并对粤方言区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语理性义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汉语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还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把握汉语习得的规律,增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