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时值半期考试,去二年级一班监考数学。试题中有个小题:“百位上的6比十位上的6多( )”。一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这里是填“、/”还是数字?”我看了看,是填空题。想来出题者的本意是让学生明白:百位上的6是六百,十位上的是六十,  相似文献   

2.
游安军 《湖南教育》2002,(20):48-49
一、案例台湾《数学教育的艺术与实务》一书,记述了一位小学教师亲身经历的如下事件。记得两年前,我女儿上幼儿园大班,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带他们两人去吃每位199元的比萨。在付账时,我问儿子和女儿: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儿子嘴巴喃喃念着:三九,二十七进二;三九,二十七进二。女儿却低着头数着手指头。一会儿,儿子喊着:“妈妈。你有没有纸和笔,我需要纸和笔来写进位,否则会忘。”儿子还未算出来,小女儿却小声地告诉我:“妈妈。你蹲下来一点,我告诉你,我知道要付多少钱了。”“哦。真的,要付多少钱?”女儿说:“…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月,听评优质课40余节,颇有收获。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会学生数学地思维”、“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等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高飞的翅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平等对话的互动进程。但由于课堂教学是总存有遗憾的一门艺术,每节课中总会或多或少有点遗憾,小的遗憾可能影响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大的遗憾可能对学生能力、思维的培养产生不利。这些遗憾让我们去回味,去反思,  相似文献   

4.
朱瑛 《辽宁教育》2008,(10):37-37
记得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金牌栏目《焦点访谈》中.一位金牌女主持人在采访一位致富村长(这位东北农村的村长带领本村创造了上亿的产值,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时,有这样一句提问:“村长,您为村里创造了这么多财富,请问您的辐射面有多大?”那位村长被问得一头雾水:“啥叫辐射面?辐射面是啥东西?”主持人见此马上解释:“就是你们村有多少人?多少人归你领导?”村长一听.明白了:  相似文献   

5.
听到一位学生说:“昨天迟到了,被罚抄两遍课文。”又一位学生说:“上午因在课堂上讲小话,被老师罚抄课文三遍。”学生说的是实话。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把罚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作业未做完,罚你把某课生字词抄五遍,作业出现某些问题,罚你重做两遍。据笔者调查的30个学生说,他们都有被罚抄经历。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到上海浦东去看望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士,正赶上那里举行隆重的教师节集会,遂在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被推出来作即席发言。仓促间倒是说了几句心里话。这就是:在现代,存在“一师多生,一生多师”的情况:每个学生的老师多到几十位,而每个教师的学生多达数以干计。问题是就一个学生来说,在众多的老师中。到底有没有、有多少是自己“心目中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刘德华与石田光加勒比海掀起情波?为拍摄黄百鸣新片《爱情命运号》,华仔与石田光齐齐在加勒比海上Fascination邮轮取景。早前石田光初见华仔,便以“好帅”大赞这位香港天王,加上碧海蓝天的浪漫环境影响,光妹对华仔大献殷勤,服侍周到,简直让华仔晕得一阵一阵的! 石田光是怕晒之人,为保护雪白肌肤,在邮轮上伞不离手,她见华仔被猛烈的阳光曝晒,担心华仔被哂伤,即大献殷勤亲自撑伞为华仔遮太阳,共享二人一伞之浪漫时刻。华仔见石田光对自己如此细心,虽然彼此言语不通,但见光妹在邮轮上闷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一位英国妇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可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教育为好,便去请教伟大的学者达尔文。“达尔文先生,您是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请问,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最好呢?”达尔文问:“你的孩子已经多大了?”“她还小着呢,现在才两岁半。”达尔文叹了口气道:“唉,夫人,你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晚了两年半了。”每一个父母无一例外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古今中外,“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不知酿成了多少千古佳话,也不知又有多少悲剧因此而发生。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刚…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如按传统的方法教学,就显得特别枯燥、呆板。教师因画图而手忙脚乱,学生却看得眼花缭乱,等教师示范完了已下课,学生的作业只好布置到课外去做。对此,我应用探究教学模式,遵循“观察———思维———迁移”,亦即“探索———研究———运用”的教学层次设计教学,注重“情境———情意”、“反馈———同化”两个要素,放手让学生讨论,收效甚佳。一、出示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一上课,我问:“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四十人。”“我校一、二、三、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学生搔头摸耳,张口结舌,为…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两种角色:一是导师角色。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拨、释疑、解惑。二是换位“学生”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习的内容。和学生一道去探索新知识。教师通过“换位”,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旧知障碍,能够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有助于帮助学生寻找攻克难关的对策,从而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为此,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一位教师执教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一“解决问题”例3。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了解主题情景图(如下图)的图意后,提出问题:这里一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一有进步小飞 :爸 ,这次考试我有一半的科目不及格。父 :没关系 ,继续努力就行了。几日后 ,小飞 :爸 ,这次考试我有一半的科目及格了。父 :不错 ,有进步。二减法数学课上 ,教师对一位学生说 :“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 ?例如 :你家里有 10个苹果 ,被你吃了四个 ,结果是多少呢 ?这个学生沮丧地说道 :“结果是我挨了10下屁股。”三两个代词语法课上 ,约翰思想开小差。突然教师问道 :“约翰 ,你能说出两个代词吗 ?”约翰站起来 ,摇摇头说 :“谁 ?我 ?”四造句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让同学们用“格外”一词造句。小兵不会就去问爸爸 ,爸爸想了一下说 :…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教材第三册第32页上有一道应用题:爸爸、妈妈和小芳一起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5元,一共要用多少元?练习时,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小芳多大了?”我一下懵住了,疑惑地问:“你问这干什么?”“如果小芳很小,看电影的时候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就不用买票了,“是呀,我怎么没想到?”我对这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加赞赏,问她是怎么想到的,她说:“我小的时候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一直是买两张票的,现在去才买三张。”这时,教室里沸腾了,有的学生说:“这道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芳还小不需买门票,是求2个5  相似文献   

14.
值得重视的“潜在课程”王淦生,季希富、曾听说过这样一件叮笑的事:一位教师刚下“麻场”便进厂课堂,见室内地面没扫、黑板没擦,不由大怒,情急之中脱门而出:“今大谁坐庄?”学生闻之哄然。这位先生如何去处理“善后工作”,进而去“传道、授业、解惑”,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  相似文献   

16.
偶数“多”还是奇数“多”,这类问题,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文章论及,本文稍作较深入的讨论,为了方便叙述,只在正数范围里讨论。如果组织学生乘车去春游,学校就要考虑租多少辆、多大的车子的问题,车子小了、数量少了,座位就少,可能不够坐;车子大了、数量多了,座位有空余了,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17.
小猴卖桃     
今年小猴家的桃园又喜获丰收,这可忙坏了小猴一家。小猴主动要求帮妈妈到集市上去卖桃子。猴妈妈挑选了两筐桃子,一筐大的,一筐小的,让小猴去卖,猴妈妈有点不放心,想先考考小猴,于是猴妈妈对小猴说:“这两筐桃子都是80个。你要分开卖,大的一元钱2个,小的一元钱8个,你知道这两筐桃子一共能卖多少钱吗?”小猴很快就算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引子笔者任教六年级语文学科。一次课间,偶然间听到了两位学生之间的一番对话:“昨天你上QQ了吗?”“上了,我怎么没有看见你呢?”……到底有多少学生经常在网上聊天呢?好奇心促使我在班级内作了一番统计,结果却令人惊诧:全班78%的学生申请了QQ,几乎每一个上QQ的孩子每天或多或少都有半小时左右的时间挂在QQ上,双休日的时间会更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响妹去美国哈佛大学读研。去了没几天就寄来一只包裹,打开看,一件粉红色漂亮T恤上,赫然印着几个英文字母:“HARVARD--DAD”,翻译成中文便是:“哈佛老爸”。  相似文献   

20.
王瑛 《福建教育》2007,(7):103-103
一位教师在引导五年级学生探索“1亿有多大”时,设计了以下活动:假设一个人保持最佳状态,不吃不喝不休息,连着跳绳1亿下,要跳多久呢?根据三位学生现场跳绳一分钟的成绩,学生一致同意取平均数60计算。计算之前,教师说:“估一估,跳1亿下大概用多少时间?”学生没有反应,教师又说:“猜猜看,说错了也没关系。”马上就有学生说:“我猜要用100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