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章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贰)(叁)为样本,穷尽性地调查了其中古文字形体的分布状况,对样本材料中隶古定字的历史来源进行追溯。样本材料所见含有古文字因素的构件可分为半篆半隶构件与隶古定构件,均以表义构件为主,除少数构件表现出较强的参构能力外,其余古文构件参构能力都较弱,古文构件参构字形占异体字样总数的13.7%。古文构件与古文形体只是大致相合,不存在严格对应性隶定形体,且总体朝解体方向发展,此过程中会造成点画增繁的异写字与换用构件的异构字。与同时期的东汉碑隶相比,手写简牍文字残留的古文形体更少,是更成熟的今文字,更能代表东汉时期人们真实自然的书写状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曹全碑》的分析 ,说明东汉碑隶石刻刚柔两种风格并存的现象和原因 ,及其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裕奋 《教师》2019,(12):33-34
小学低年级是识字、写字的重要阶段。初学汉字应从笔画笔形开始,运用"系统识字"理论指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形特点,掌握正确的笔形、笔势、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安排的规律,科学识字和写字,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写字质量。  相似文献   

4.
甲骨文、钟鼎文、大小篆以及草篆草隶,严格地说只是不同时代的文字符号,其中虽然有生命形象美,有形式结构美,但书写的目的是交流语言信息。那些字还不是人们借以表现自我审美意识、表现人格生命意象和情感的艺术手段,不是艺术审美信息,换句话说,那些字还不能使人产生字外之象的联想和生命灵动的美感。到了东汉和晋代就突变了,书家们写字除了沟通信息之外,还将字当做手段来表现人格美与个人的精神状态。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写字要正确工整,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笔画的规范问题。在写字教学中,笔画规范涉及四个方面:笔画名称、笔画书写动作、笔画关系、笔形变化。与之相对应,写字教学中落实笔画规范也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第一,了解笔画的形状和命名规律;第二,掌握笔画书写的动作特点;第三,仔细分辨笔画关系;第四,把握笔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书写汉字,必须掌握间架结构和笔形变化规律。一般注意间架结构的多,注意笔形变化规律的少;如果两者都能掌握,写出字来必然方正、紧凑,体态多姿。在写字教学中,有人把汉字笔形变化规律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方块汉字四边齐,  相似文献   

7.
书写规范是对小学生写字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小学生写不规范字的现象比比皆是。低年级时书写的不规范,会导致高年级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更为严重。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依据字源识记字的形义,减少书写错误;把握好部首的表意特点,提高书写正确率;了解笔顺与笔形的变化规律,把字写规范。  相似文献   

8.
吴东红 《教育文汇》2014,(11):30-31
一、讲述故事,培养写好汉字的意识 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直至成名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写字,清水池变成了“墨池”;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也可以讲一些字的起源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想写字、写好字的愿望,从“要我写”逐步变成“我要写”。  相似文献   

9.
笔画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写汉字离不开对笔画的分析。本文拟就汉字笔画的教学谈三点认识。 一、笔画与笔形 笔画是指用笔写字时,笔头在纸上所画的线条。每写一个汉字,笔头要在纸上起落若干次,在每一次起笔、落笔的过程中,不管笔头在纸上所走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讲述故事,培养写好汉字的意识我们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通俗有趣的古今著名书法家勤学苦练直至成名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写字,清水池变成了"墨池";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也可以讲一些字的起源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激起学生想写字、写好字的愿望,从"要我  相似文献   

11.
老子母碑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御览》中的《圣母碑》不是东汉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的《李母碑》,而是唐碑,碑中以老子为道体的说法也不是东汉末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传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并不是立足于碑拓本身审美的立场。陆维钊认为发挥想象来理解碑拓的模糊之处,是"临摹之最高境界"。沈曾植认为"楷之生动,多取于行",马一浮认为"写楷书,要明隶法",这是北碑师法中的"左右"之源。立足整个书法史,融会碑帖,贯通篆、隶、楷、行、草是书法师法的大乘。  相似文献   

13.
李春宜 《考试周刊》2007,(41):148-149
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梁启超,在戊戌变法运动流产后,时常抽余暇"驰情柔翰,遍临群碑",替黄遵宪书写《人境庐诗序》,临写《张猛龙碑》,学习隶书,题跋金石碑版拓本三四十件,并提出"各种美术之中,以写字为最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清代碑学的发展与兴盛,碑学系统成为书法新的师法对象,对北碑的师法改变着书法的整体生态。弘一法师的"以形传神"和于右任的"遗貌取神"是对北碑师法与把握的两个角度和方法。启功的"透过刀锋看笔锋"并不是立足于碑拓本身审美的立场。陆维钊认为发挥想象来理解碑拓的模糊之处,是"临摹之最高境界"。沈曾植认为"楷之生动,多取于行"。马一浮认为"写楷书,要明隶法",这是北碑师法中的"左右"之源。立足整个书法史,融会碑帖,贯通篆、隶、楷、行、草,是书法师法的大乘。  相似文献   

15.
写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基本功,然而课改时期,老师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忽略写字教学,便导致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字兴趣呢?一、讲书法故事,激发兴趣我国书法灿烂辉煌,名家辈出,其中不少书法家都是从小开始练习写字,并在不断的学习中去领悟要领,逐步掌握方法,坚持不懈,最终成名的。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的故事;怀素写字写穿木版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战国简帛著录书和工具书中,常用“耒”“力”“■”等作为楚简“耕”字中“争”形构件的隶定字。通过考察这些构形的演变序列,可以发现“耒”和“力”两个构件不存在通用的情况,构形中的“力”与“争”因“爪”形的增减成为同形构件。楚简“耕”字的右旁应隶作“争”,省“爪”的“争”形可隶作“力”;以“力”为偏旁的字形中,虽有部分累增“爪”符之“力”与“争”同形,因其赘加的“爪”是羡符,则不应隶作“■”或“争”,当依旧隶作“力”。通过对楚简“耕”字隶定标准的研究,可见新时期出土文献整理工作应当进一步完善规范统一的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沪上不少名牌高校纷纷开设“写字课”,以补学生的不足。大学生补上写字课,是否与我们把目光定位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上有关呢?是否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呢?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写字课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字越写越好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艺术氛围,能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提高其感受美的能力。为此,在教室的布置上,我尽可能地体现书法艺术的魅力。例如,将教室内的标语、格言等用毛笔书写成楷、隶、魏等作品,并经装裱后…  相似文献   

18.
正要提高书法,除临碑读碑之外,还要读书。读书不但增学识、敦品德,还可充气质。我过去对写字练字虽说有志趣,但不免有时失心,后在读书中发现了两句"我不需要希望才行动,也不需要成功才坚持"的警语以后,为学与练字的态度就端正起来了。有人劝我不必似年轻人那样多临、勤写——我们在乎吸取前人手迹的精神,有时只把碑帖翻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诸多魏碑名品中,影响力能够称得上深远与广泛的,《张猛龙碑》无疑是其中之一,在晚清近现代,上至圣贤,下至百姓,得其法乳者可谓数不胜数。比如汪曾祺小时候写字,笔力稍弱,便会有长辈建议其临写《张猛龙碑》,这在那代人的散文笔记中可以时常读到。《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见图1),北魏正光三年(522)刻石,有  相似文献   

20.
王翠华 《考试周刊》2013,(95):38-38
<正>语文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其中写的能力就包括了写字和写作能力。新课标对学生的写字提出了很明确具体要求,既有质上的要求,又包含量上的硬性要求。对比新旧课标,我们便不难发现,新课标在写字的习惯要求方面更严格了,而在写字的量上有了明显减少。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经常说学生的字写得如何如何,可是究其原因,学生写不好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要提高学生写字的水平,就要从源头抓起,让学生明白写好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