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尔珊 《江西教育》2007,(5):16-18
一、问题 2006年11月,《南国早报》以“小学生在老师家访后自杀法院判家访无错校方无责”为题,报道了广西某乡一小学生在老师对其进行家访后喝农药自杀,引发一场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3.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由惧怕到自杀上四年级的小学生亮亮(化名)在学校经常遭到高年级的"坏孩子"索要钱物,稍有不从便会招来一顿暴打。在又一次被威胁交出50元钱后,亮亮不敢向家人张口要钱,也不愿向老师求助,担心到学校后会再遭殴打,不堪压力最终选择了喝下剧毒农药百草枯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经过医院抢救,亮亮的生命保住了,他的父母伤心地抹着眼泪,不停地自责:"好端端的一个孩子怎么会想到喝农药自杀  相似文献   

5.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电话、网络已成为老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手段,家访逐渐地被遗忘.而家访是面对面的交流,任何现代化的工具无法替代.家访能让教师切身感受学生真实的成长环境、家庭氛围,给家庭教育适当的指导;能让教师多角度去理解、认同学生.多发现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2009年9月.我校提出了"走进学生家里,走近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家访三位学生,且完成1500字以上的家访随笔.老师们用"春天的脚步"走出一条教育和谐之路,坚信:学生长大后,或许难以清晰记得一节课,但家访的情境定会历历在目、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6.
龚德明 《江西教育》2012,(16):32-34
在学校,通常颁奖、家访、检查作业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的,但近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尝试让学生对老师颁奖、家访和检查作业,也获得成功,效果颇佳。学生给老师颁奖教师节这一天,班干部在教室的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了几个大字:"老师,您辛苦了!"音响播放着音乐《长大后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之友》2013,(Z1):12-14
"这几年我一直都教小学一、二年级,每次接了新班,我都会打电话约家长进行家访,但是这几年家访却越来越难了。"刘爱红老师说,平时自己和同事们交流时也会说到这个问题,现在家长拒绝老师家访的理由很多,大多数家长都会以"我家不好找,有什么事情我到学校去找老师,这样也方便"这样的理由婉言拒绝。"如今,一个新班级30多个孩子,能接受老师家访的不足一半,被拒绝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也提不起劲头来。"刘爱红老师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3,(7):46
"老师来啦!"远远地看到自己的老师唐智向家门口走来,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学生、留守儿童房茫向老师打招呼。从2011年6月开始,"课外访万家"活动在湖北省中小学校展开,4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走入学生家庭,让家访老传统焕发出新魅力。每逢周末、节假日,南湖中学教师唐智都会带着成绩册、记录本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探望式""鼓励式""会商式"的家访。家访活动开始一年多后,湖北省钟祥市南湖中学唐智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家访拉近了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他能够换个角度看学生,就像家长看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家访经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明明的乐事     
家访老师问明明家在何处,明明告诉他,在××街38号。第二天,老师去明明家进行家访,可是38号根本不是明明家。经人指点,老师终于找到了明明家。一看门牌号码,原来是"47-9号"。  相似文献   

10.
正"好新闻!"一眼看到《新华每日电讯》上的《问计于民,江苏教育厅长"家访"》的标题,我就在心里叫了一声。"家访"这个词,引起我的许多回忆。我的父母终身从教,当年不时有对学生进行家访的情况。我当学生时,好多老师是父母的熟人,经常跟我父母讲我的事甚至告状,使我在学校和在家里得到的奖惩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访。可是到了我儿子求学时代,从上小学到今年研究生毕业,18年间却没有一位老师来我家作过一次家访。回想这18年中,我这个作家长的,也确实多次有过与老师坐下来谈谈儿子而不  相似文献   

11.
调皮表姐     
我的表姐是个看上去文静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但实际上她是一个调皮得没有办法形容的女孩。她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她却一向不喜欢老师家访。不过,如果老师要到你家去家访,你不喜欢,那么难道他就会不去吗?当然不会的。这样,从小到大,老师还是一次次到她家去家访了。初二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位外地调来的老师。老师问她:"到你家怎么走啊?"她知道老师要到她家去家访了,就笑嘻嘻地说:"你出校门笔直往前走,然后左拐,再笔直走,看到铁路后,沿着铁路走,走到看见  相似文献   

12.
人家的眼晴     
家访曾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途径,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家访正悄悄淡出人们的视野,大有被电话联系取代的趋势。电话联系真能代替家访吗?本人认为,电话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可以成为家校联系的有效补充,但教师上门家访这一优良传统丢不得,因为家访的许多优势是电话联系无法比拟的。首先,学生喜欢家访。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希望受到教师的重视,盼望教师家访,甚至把老师到自己家家访当作是一种荣幸。一位家长告诉我,有一次他的孩子知道我当天早上要去他家家访时,高兴得吃完早饭就站在小区门口…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初中生,在学校经常犯错误。一犯错误老师就会来家访,每次老师走后我不是挨骂就是挨打。现在,我一听说老师要去家访就害怕,甚至都不敢回家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村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因为老师的两记耳光而自杀。”“北京一位女生因与老师有矛盾,一气之下跳楼自杀。”“云南昆明一名初二男生因学期成绩未进入班级前三名服农药自杀。”  相似文献   

15.
家访是一项费时耗力的工作,但我却乐此不疲,坚持不懈地做了26年,并且总结出了"生进师访"的激励性家访策略,即"学生进步,教师家访;学生再进步,教师再家访"。这样良性循环的办法改变了"老师家访,学生遭殃"的弊端,家访成了教师的乐事和学生的荣耀。  相似文献   

16.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他们认为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所以总是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家访。大多数教师家访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家访的时间,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家访,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家访在教育学生中的积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可是近年来,教师家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校访.学生的一个"带信"或老师的一个电话,家长们就像接到"圣旨"一样,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恭恭敬敬地倾听老师的"高论".教师将自己职责中的家访,变成命令似的校访--"传唤",弊多利少.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使综合活动课程成为促进一年级学生成长的土壤,满足并提升学生的成长需要,在"成事"(实施好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成人"(帮助孩子顺利过渡,获得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家访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家访工作,借助家访让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父母、了解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同时尽可能地通过谈话、微笑、牵手等方式拉近与孩子间的距离,使孩子在与老师的初次见面后就喜欢老师、信赖  相似文献   

19.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失败的家访则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如何才能做一次成功的家访呢?通过这学期的家访,我总结出这样“三招”:  相似文献   

20.
正11月19日下午放学后,苏州市第三中学周斌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回家,而是改骑自行车,与学生一起边骑边聊,跟随学生去家访……今年9月,苏州市教育局首次推出"集中家访月"活动,苏州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组织老师到每一名新生家中家访。截至上个月月底,全市39405名教师共家访了237616户学生家庭,其中直接登门走访的约占7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