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①。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甚至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抓住了当前中小学阅读教学亟待改进的关键。反思以往的阅读教学,我们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阅读技术训练上,相对忽视了对阅读主体的培育,这恐怕是中小学阅读教学最大的失误。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着我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思考,我认为,在这次…  相似文献   

2.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教学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各个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阶段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都具有基础的作用,要想在社会生活中立足就离不开阅读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阅读课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课堂效益。本文主要就语文阅读课堂现状及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方向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凭海临风     
学习<行道树>前,我设计要让学生主体的阅读经验与生活体验和文章尽量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是,我进行了下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氛围宽松了,情感愉悦了,兴趣产生了,阅读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才会真正变"要我读"、"教我读"、"带我读"为"我要读"、"我爱读"、"我能读",最终真正落实自主学习,实现主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致使学生主体意识旁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唤醒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要唤醒学生自我主体意识.就必须消除学生畏惧权威的心理定势,帮助学生做“我性”反思,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强化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在构建学习的阅读课堂活动中,养成探究性和创新性阅读为宗旨,注重生活化,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双边互动与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我感觉在教学中,学习佳作,练习笔触,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充分体现生本高效新理念,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阅读理念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阅读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见学生、家长如此说:语文基础知识没丢分,只让阅读拉分了。我对现代文阅读的情况进行了几次统计,满分30分的题,学生得分平均分为14分左右。据调查,初三年级阅读写作两项成绩不合格率均在45%左右。面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教师要打破以往语文教学注重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程式化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优化阅读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一、…  相似文献   

8.
一、以学生为阅读主体的基本特征 1.个人参与的特征。即阅读主体心智的全方位参与,教师要设法让每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9.
培根说:"阅读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阅读一篇文章,打开一扇窗,通过阅读好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完善人的精神层面。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对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尤为重视,重视学生的审美体验,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更要重视让学生从阅读中欣赏美、体验美,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这都是值得高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注意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教师要正确扮演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辅导者。可以说,个性化阅读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的要求,同时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那怎样开展个性化阅读呢?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在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阅读来解答。为了使这一做法收到实效,我首先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读课文时,在不懂的词语、句子旁边打上  相似文献   

11.
刘延凯 《时代教育》2009,(11):235-235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要确立教师的主导性,更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体验,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交流;营造良好阅读氛围,重视学生的情感融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张扬个性,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2.
阅读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对作品内容的挖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认真揣摩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以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13.
教师往往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大量阅读后,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针对这样一种大量阅读无效性的现象,我从学生选择的书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阅读指导上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书是人类的朋友,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对于一个学生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阅读的作用至关重要。怎样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进行“三个提升”,即从要我读提升到我要读,从我要读提升到我爱读,从我爱读提升到我会读。一、从要我读提升到我要读从要我读提升到我要读,就是指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其本质就是让学生从被动消极的阅读提升为主动积极的阅读。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阅读影响的是一个学生素质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即审美观、道德…  相似文献   

15.
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注重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分享,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景、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课改下的阅读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的重要使命。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而是要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富有探究性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而是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以生活为桥梁,以思考为核心来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以往的无效阅读,实现学生的快乐阅读、主体阅读,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强化主体阅读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现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共识。教师要在自主阅读学习、情感诵读引导、悬疑问题设计、课堂训练优化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大胆地走进教材,充分地阅读、思考,鼓励学生通过读、说、写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体悟,享受学习的快乐,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发展个性。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在阅读鉴赏中体现自主学习;在阅读质疑中寻求合作学习;在阅读期待中实施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20.
蔡欢欢 《语文天地》2014,(32):49-50
笔者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这么一个显眼的标题—“我读文章我做主”,感触很深。无形之中,开始反思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阅读教学行为,学生主体地位从本质上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学生一直在被动地阅读,学生一直是在接受“灌输式”教学。反思教学行为,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阅读策略的微调,以促使阅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优化材料,让学生喜欢阅读学生主体性阅读兴趣的激发,首先要从阅读材料开始,如果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