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科 《金秋科苑》2011,(8):117-118
由于人类不"文明"地掠夺与开发自然资源,在一些地区造成了沙漠化的可怕后果。当我们失去这良田沃土后,能够再要回来吗?回答是肯定的。为此,世界各地的人民经过长期与风沙灾害的斗争,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喜人的成绩。人类在治理沙漠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反省,治理和利用沙漠的问题被提到了历史的日程上。  相似文献   

2.
数字时代下的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的未来学家们早在20年前就预言,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知识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其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生存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而这种变革也包括人类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休闲方式。事实上,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这种对休闲方式革  相似文献   

3.
侯庆红 《金秋科苑》2013,(10):81-83
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与推进,导致全球气温升高,随之产生的"蝴蝶效应"对于人类的威胁与伤害已经初露端倪,只有植入"低碳"理念,降低碳排放量,才能为争取人类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助力加油。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被冠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重量级头衔,也正是这个会议,是很多人对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即便全球仍旧节能减排问题进行艰苦的角力,但低碳生活这个概念已经达成全球性共识。  相似文献   

4.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10,(14):17-18
40多年前,人类将自己的足迹留在月球上,40多年后的今天,人类对相隔更加遥远的火星又发起了进攻,一项为载人火星任务探路的"火星-500"计划已经实施了。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对影响人类的疾病了解越多,也就能越好地控制它们。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克服万千生灵都无法避免的痛苦——衰老?人类已经战胜的疾病数不胜数,包括脊髓灰质炎、伤寒、麻疹、破伤风、黄热病、天花、白喉以及水痘等,它们几乎在世界许多地方被完全消灭。疫苗和强大的药物使人类能够对抗可能杀死我们的细菌、寄生虫和病毒。但纵观历史,人类始终遭受着一种他们从来都未能逃脱的痛苦困扰——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目标对不准原理"、"纠错纠不准原理"和"动车困境",发现目前社会已经形成了"恐怖实现系统",并以此论证了目前人类已经丧失了纠正重大错误的能力,人类已经开始进入危变社会和危变时代,指出致毁知识的不可逆增长、积累和扩散及其与"恐怖实现系统"的结合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和挑战,实现从"产销优先"向"安全优先"、"解危优先"的转型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在上个世纪之交的1900年,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成为自然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现代遗传学的诞生。可以说遗传学的发展与20世纪是同步的。当人类步入了新千年时,在新的世纪之交,我们即将看到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阐明。这一突破也意味着遗传学乃至生物学新世纪的开始。在2000年的春天,人类基因组总DNA序列的90%将测完并公布于世,到2003年——发现DNA双螺旋模型50周年时,我们将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的全序列。随着人类  相似文献   

8.
史冀 《金秋科苑》2011,(10):149-150
西方多国对利比亚采取军事打击,结局尚是未知数。谁也不会简单地认为,一场战争只靠几轮空袭就会速战速决。第一阶段是空袭,接着会否有大规模的地面战?假如有地面战,对于北约军队来说,利比亚会是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的"泥潭"吗?"战争泥潭"的可怕在于,发生在其中的战斗并不一定是按现代战争的规则而进行,有时候,传统的战争手段也很"给力",譬如让动物参战。动物参与人类战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有时候,被人类驱使的动物会比人类更疯狂。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同时也是动物的地狱。在利比亚开战的背景中,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向人们展示了几种有趣的"战争动物"。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突然爆发,数万生命陨落、家园顷刻间轰然倒塌,多少老人、孩子被孤零零地留在了这个世上……哀兮!痛兮!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怎能不哀、不痛?手足离散令我们痛彻心扉,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以及面对灾难时人类的缈小与无助,则更令我们感到恐惧。哀痛、恐惧……在种种极端情绪的笼罩下,各种言论被激发出来:"预报地震,专家不如青蛙准"、"应该枪毙几个地震局长"……相信这些网络上"讨伐"地震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除了百姓的愤怒与恐慌,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更是引发了地震工作者内部,长久以来便已存在的,对于"地震是否根本不能够预报"这一理论分歧新一轮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0.
晓晖 《百科知识》2015,(5):10-12
<正>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相似文献   

11.
深夜沉沉,当我们进入梦乡时,我们的大脑仍然异常活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不断改写和加强。梦对人类记忆和思维的作用不可小觑。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入神秘的无意识状态——梦境,而此时大脑可没有闲着,它只是切换到了另外一种工作模式。弗洛伊德在他1900年出版的名著《梦的解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1,(23):12-12
人类的起源与迁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同时也是当前学术界存在争议的研究热点。目前,"非洲单一地区起源说"是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即所有的非非洲的现代人类种群都是由最早的非洲人进化而来,他们迁徙到欧洲、亚洲和澳洲,取代了当地已存在的直立人与远古人,并进化为现代人类。根据该理论,东亚人类种群主要是由单次迁移或扩散完成的,即所谓的"单扩散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澳大利亚土著人被推测是从亚洲人种群中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外太空,人类已经到达了月球,并且在计划着登上火星,但是当科学探索转移到我们脚下的地球内部时,我们仅仅是"抓挠"了地球的"皮肤"而已。科拉半岛的钻孔在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有一个深达1.2万米的钻孔——科拉超深钻孔。它曾经是世界上最深的洞穴,也曾经是俄罗斯科学家们最引以为傲的科研成果,而现在,它被厚重的焊接金属板封盖起来,只剩下一个锈迹斑斑的科研站废弃在地下。它是一个几乎被忘却的"冷战项目"的遗迹,这个"冷战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中介和手段,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逐渐被技术环境所取代,人类已经被自己所发明创造的技术完全包围起来;在此特殊情境下,探析社会交往新情况、加强网络伦理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必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清晨,当太阳从漫天红霞中喷薄而出,将万丈金光洒向大地,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油然而生。看到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人们不能不热爱和赞美赐予我们生命和力量的万物主宰——太阳。自古,太阳在人类文明中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人类对太阳探寻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这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吃草木,原始人类吃草木,现代人也可以吃草木了。莫非现代人退化了吗?不是,是现代人已经掌握了变植物为食物的高科技。我们知道,淀粉是人类饮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占人类日常摄入热量的20%~40%。不过淀粉还因为内部结构的差异被细分为两个大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中的葡萄糖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14,(3):108-108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大数据时代。人成为一切数据足迹的总和,人们的一切行为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被储存、被处理。  相似文献   

18.
韩元 《金秋科苑》2012,(8):106-107
当"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回炉面包、假葡萄酒、地沟油、硫磺姜"等等这些有关食品的热门词汇闯进我们视线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那些有毒食物已经悄然通过我们的口走进我们的胃,走进我们的身体,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相似文献   

19.
按照目前人口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66亿增加到80亿。如何改进传统农业、增加食品生产成为一个摆在人类面前的难题。当传统的士地已经难以挖掘更多潜力时,人们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空中。有专家提出,可以将庄稼种到空中去——建造摩天大楼,令其变为垂直农场。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文化》2011,(12):25-25
"时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根深蒂固的概念,但是,科学家首次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一个隐居在亚马孙雨林里的小部落,正经历着梦境中才会发生的事情——他们完全没有时间观念,甚至没有一个像星期、月、年一样可以描述时间的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