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课有技巧     
有没有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脑袋就"小鸡啄米"了?有没有老师已经讲到了第二题,而你的思考还停留在第一题的时候?同样是听课,不同的同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课堂是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听课方法会让你课后的作业、复习、考试都迎刃而解。听课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方法。要学会学习,就一定要学会听课。方法一:抓住思路法认真地进行了预习,并不是说听课时思想就可以放松。因为老师授课的侧重点在于了解学生哪些地方容易混淆,因而提醒学  相似文献   

2.
预习并不单单是提前看一看书而已,充分的预习能够加强听课的目的性;预知听课的重点,可以使你听起课来备感轻松;优质的预习还能让你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会转化为自信,促使你超越别人、超越自我。主人公之一:邓国宏。高考总分:612分。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02级学生。●观  相似文献   

3.
听课与看课     
我们会经常去听课。如果有人问听课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你会怎样回答。当我们要对一个概念下定义时,常常要再想一想,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要对听课下一个定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听课就是去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效果如何。因此.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首先就要提高听课的效率。"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呢?这是每个学生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温州人说:"要想快速成功,你必须了解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学习他们的思维习惯,并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身上,在思想上、在行动上以成功人士的要求约束自己.慢慢地.你也就变成成功者了。"今天,我们就邀请几位学有所成的学长谈谈他们在听课中的做法,希望大家能模仿成功者的精神.拷贝成功者的程序.并从中得到启示,最终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5.
并非戏言     
《师道》2021,(4):64-64
小明最近每次考试都是99分,爸爸问他:“你难道就不能再多得1分吗?”小明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了,成功是99分的努力加上1分的天才,是你和妈妈没给我这1分天才呀!”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动物园。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看那个黑猩猩多像边上的叔叔!”老师:“你怎么这么说话?人家会生气的!”学生:“可是,黑猩猩又听不懂。”  相似文献   

6.
也许你正遇上这样的烦恼:你和同学在同一间教室听课,结果,人家收获颇丰,而你所得甚少。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你会说:“人家基础好,脑瓜子灵呗。”你说得有道理,但不全面。造成这种差别固然与基础、智力有关系,但是,它与听本身更有直接的联系。听课之中有学问,是不是会“听”,效果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袁玲 《文教资料》2005,(35):142-143
每当人们谈到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很快就会想到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听:这里是指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关,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听课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会不会听课又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的表现。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那么一些学生,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老师的讲述,有时在听,有时又在记,给我的感觉总是那样井井有序。这些学生就属于那种会听课的学生。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  相似文献   

8.
杜林 《中国教师》2006,(5):41-42
最近去教室随机听课,发现学生的表现与过去相比有了变化。过去怕老师听课而紧张的局面没有了,居然出现了欢呼雀跃欢迎老师听课的情形。这是为什么?我决定试着弄清楚事情的原委。调查后,学生的想法,着实让我始料未及——生1:有老师听课,我们能看到讲课老师灿烂的笑容。生2:有老师听课,我们会得到讲课老师更多的鼓励。生3:有老师听课,我们差生的心情不用紧张。生4:有老师听课,我们会自由思考,讨论交流。生5:有老师听课,我们不会沉没于题山题海。生6:有老师听课,老师的讲解不再是信口开河。生7:有老师听课,老师的板书不再是胡乱涂鸦。生8:有老…  相似文献   

9.
一、教会学生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会听课应包括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在“尊重学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有时也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即表现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主导了学生,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有个同事碰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对白片断一:“高峰同学,请你把这段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一节公开课现场,执教老师满怀希望地看着一个胖乎乎的男同学。“老师,现在我不想读!”小男孩不顾听课老师们在场,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愿。“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在后半堂课中,这位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获得了听课师生热烈的掌声。感受与体会: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是师生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爱心交流,而不是让学生依附于教师,做只会听话的人。教育所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潜能,而不是让…  相似文献   

12.
<正>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几年来我听了校内外教师的1000多节课……"可见听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你是刚踏上三尺讲台的新教师,还是稳握教鞭几十年的资深教师,听课和被听课都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课者,你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星期去准备课件、查阅资料、设计每一个细节。而作为听课者,你是否只带着一支笔一本听课笔记就堂而皇之地坐在教室里了?如何才能有效听  相似文献   

13.
那些靠念教科书与讲稿的教师,是越来越难吸引学生了。学生上网,随便用百度搜索一下,老师讲的那点浅薄的知识立即就会露出原形。大学里老师的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差,目前抓在老师手中能够控制学生的法宝主要是两个:一是考勤点名,二是闭卷考试分数。你敢不来听课,就记你的名字;累计到一定课时数就可以上报让你受到处分;闭卷考试就考自己的讲义,弄你个不及格,让你补考还不及格,最后无法毕业。  相似文献   

14.
听课十忌     
(一)忌听课迟到。教师已经讲课了,听课者匆匆地走进课堂,那必然会分教学生的学习精力,影响课堂教学。 (二)忌听课时吸烟。听课者吸烟有害无益,烟雾不但会影响学生视线,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忌听课时戴帽。学生上课不许戴帽,这是教学常识。听课者要和学生一样遵守课堂制变,不能戴帽。 (四)忌听课时做自己的事。有的教师听课,把自己的业务带到课堂去,趁听课的机会忙自己的业务,这就失去了听课的意义。 (五)忌空手听课。听课时首先要准备好听课记录和教科书。空于去听课,不仅影响听课质量,而且表现不够虚心。 (六)忌乱动学生书本。听课教师随便翻阅学生的书本,这很不好,起码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有没有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听着听着脑袋就"小鸡啄米"了?有没有老师已经讲到了第二题,而你的思考还停留在第一题的时候?同样是听课,不同的同学效果却大不一样。课堂是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听课方法会让你课后的作业、复习、考试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做作业、复习、考试等都是围绕这一环节进行的,正如著名科学家严济慈所说:“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下面就来谈谈听课的准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教师要讲好课,另一方面学生要会听课,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要切实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会听、会想、会说、会记"的"四种习惯"。  相似文献   

18.
学会听课     
听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都是围绕听课这一环节进行的。可以说,课堂听课效果直接决定着你的学习效果。正如著名科学家严济慈所说:“听课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就要会听课。”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听课通常比读书的效果更好些,这是因为,人更容易受亲自参与的情境的感染。讲课者通常都感到,没有一本教科书(除了其本人的讲义外)在论及本学科的内容时是令人满意的,并且相信就某些题目而言,他们能提供比任何书本都更科学、更详细的解释。比如一些重要的实验就可能刊登在一些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会不会听课,怎样听好课,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之间的相互议论,某某同学可真聪明,就上课听那么20多分钟,下课也没见他再学习,可成绩那么棒,要是我能有他一半聪明就好了.从这些议论就反应出听好课、会听课的重要性.课堂上几十分钟的时间,往往是你课后花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也换不来的.会听课的只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时间,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还觉得特别轻松.  相似文献   

20.
何谓鼓励性语言?即以鼓励赞扬为内容的语言。这是今天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频率最高的非教学语言。时下听课,不时可闻,“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得好极了!”之类赞语,关其名曰:“鼓励学生。”一节课中往往掌声不绝,赞声不停。初见颇觉新鲜,久而久之,见多而生厌,笔者不禁产生疑问:这样教育学生符合教育规律吗?笔者认为过多地运用鼓励性语言会带来若干弊病,因而产生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