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笔者以为,《标准》提出的“积累、感悟、运用”这三个行为动词,“感悟”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只有深刻感受并真正领悟了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去积累语言,才能灵活地运用好语言。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在语言的感悟上下功夫。一、突出“情”的抒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因而,情的抒发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情”是联结教师、学生和文本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催化剂。是故,语文教学“情”的问题,就成为贯穿课程…  相似文献   

2.
王春迪 《成才之路》2010,(12):37-38
《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提出了“感悟”之说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本文主要从“感悟”的教学现状、教学误区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感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感悟是在教师指下学生对于语言材料的感悟,运用是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4.
正感悟能力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感悟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课堂上,训练感悟的能力,培养感悟的方法,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目的之一。只有掌握了感悟能力,学生才能借助课文这个载体,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相似文献   

5.
例谈化归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面对语言积累还不丰富的低年级学生,该如何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句子的教学,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积累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语言积累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感培养有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初冬》是一篇描写初冬时节田野雾景的散文,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朴实。意境清新、优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何让学生感受课文优美的意境。感悟语言的内涵呢?在以往的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教学环节中,我只是单凋地出示一个个生字词。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积累,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训练中形成的一种迅速、有效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耍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我们要注意有效地引导学生输入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将书本的语言内化,进而有效地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周刊C版》2017,(14):45-4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承担着学生积累语言的任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人如果不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又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呢?语言的贫乏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周苏霞 《新疆教育》2013,(3):142-142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积累等。下面就教学中如何丰富学生语言积累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积累能使学生掌握许多活生生的语言材料,感悟能使学生体味和理解语言的精妙,得到情感的熏陶,并且逐步形成语感。在积累和感悟的基础上,结合读写训练,最后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一、积累与运用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能力。”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弊端的有力矫正。语文课是言语课,言意之间的转换是一切言语活动的本质。因为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凸现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能力从哪里来?来自于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应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下面就此谈一谈我平时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标》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总目标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9.
赵丽 《语文天地》2009,(2):56-57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艰巨任务,《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实施多元积累、促进语言效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基于这个理念,笔者认为学习语言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同时,语文是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的学科,正是它的特殊,决定了语文教学任务一必须加强对文本的语言材料、语言模型的感悟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