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犯罪与被害关系素来存在犯罪中心主义倾向。但被害人学、被害人过错研究的兴起引发了从犯罪与被害互动角度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作为酌定量刑情节的被害人过错,是刑法学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基于互动关系视角,通过介绍我国被害人过错的司法实践与立法现状,分析我国被害人过错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域外立法实例,进而提出被害人过错法定化的可行途径:总则宏观规定与分则具体罪名规定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犯罪被害人过错属于酌定量刑情节,法官在适用这一情节时自由裁量权较大,各地法院对犯罪被害人过错案件的审判结果差异性明显,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对犯罪被害人过错进行规范化。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犯罪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内涵为违法或者违背道德且侵害了被告人正当权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将犯罪被害人明显过错和重大过错作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量刑情节在刑法总则中设置;在司法文件中统一规定犯罪被害人过错从宽量刑的幅度,出台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对犯罪被害人过错进行细化规制。  相似文献   

3.
暴力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出于故意或过失心态所实施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犯罪的发生,且应承担重大伦理或法律否定评价的行为。被害人过错作为量刑和民事赔偿情节具有法律依据和法理依据。在司法适用中,要严格把握被害人过错认定的证据标准,全面把握被害人过错和被告人行为的互动,平衡被害人过错的适用与刑罚最佳效果的发挥、被害人过错与附带民事赔偿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4.
罗嘉明 《华章》2007,(10):66-66
犯罪行为不仅是犯罪人在自由意志的支配下选择的,而且一定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也是被害人引起的,因此,被害人和犯罪人都应当对犯罪事件的发生承担事故责任,但故意犯罪事件的最终发生,主要原因在犯罪人方面,被害人的过错只不过是外界的诱因,所以,对于故意犯罪而言,犯罪人应当对犯罪事件的发生承担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而被害人则只承担次要责任或不负责任,也就是说,被害人过错对故意犯罪的影响是量刑方面的,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5.
传统刑事法把视角仅落在犯罪人身上,易忽略犯罪被害人的过错从而加重犯罪人的责任。然而,被害人也存在责任问题,认清被害人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犯罪被害人责任制度,意义重大。这有利于回归社会正义、也有利于犯罪预防路径的开拓。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过错是重要的量刑情节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刑法中却没有关于被害人过错的具体法律规定,从而使得实践中对这一情节的运用无章可循,给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留下了过于广阔的空间,也因此造成刑罚适用上的不均衡.文章试图通过对被害人过错的探究,希望能引起对被害人过错的关注,并以期促进被害人过错情节的法定化.  相似文献   

7.
建构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但长期以来社会对犯罪被害人权利问题一直未引起高度关注,致使被害人成了一个被忽视的群体。随着被害人权利的逐渐受到重视.建构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就成为我国刑事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赔偿范围、过错程度和赔偿能力三个方面,就司法实践中怎样理解和适用《刑法》第36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文章认为,在界定经济损失的范围上,不仅要考虑到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也应考虑到被害人的精神损失;在过错问题上,应辩证统一地考虑到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过错情况;至于被告人的赔偿能力,不应作为审判时考虑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一直以来都作为我国的刑事诉讼一的项重要任务。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过于笼统,存在较多缺陷。这对于没有过错或者是基本没有过错却遭受丧失生命、危害健康的被害人及其亲属来说是不公平的。应重构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但长期以来被害人权利问题却未受到社会足够关注。二战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纷纷建立了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但却是我国刑事立法上长期存在的一项空白。本文在立足于我国司法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构建我国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自涉诉信访命题被提出来之后受到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区别于一般的行政信访和涉法信访,有着自身特点,其产生有高度的复杂性和深刻的社会原因。涉诉信访的产生和高发是实用功能主义司法的需要,另一方面却在某种程度上对司法权产生了某种侵蚀,消耗司法权威。涉诉信访在传统司法程序外构建一套化解与终结程序是无奈之举,目前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需要妥善处理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在保证法院独立性下涉诉信访如何终结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论医疗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医疗损害事件大量出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立法的不统一和相对滞后,给此类案件的处理造成很大的困难。为了切实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调整医患关系,尤其是贯彻民法保护弱利益的理念,本试对医疗损害赔偿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司法改革迄今为止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但是,近年来,我国地方检、法机关推行的一系列司法改革举措在合法性方面却频频受到学界的质疑。作为一项法律活动,司法改革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但是改革的性质也决定了司法改革必须突破实在法的规定。合法律性并非合法性的唯一含义,突破现有法律也并不必然意味着司法改革因此就丧失了合法性。作为西方政治学、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综合自然法学与实证主义法学两大流派的观点,合法性应当包括形式和实质双重要求。司法改革的合法性也包括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两个层面,其中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导致司法改革的合法性危机。重塑司法改革的合法性理论有助于解决我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推动我国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道德和法律之间有密切关系,因此道德总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司法。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道德对司法有相应制约,也表现为道德在司法中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为此,从分析一些相关案例入手来研究道德对司法的影响是一种切实的方式和途径,同时,应该对这种影响的是非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表达某种价值取向的精神载体,无论是刑法的立法制定、司法运作,还是行刑执行,均应摒弃违宪性流俗,彰显正当的基本法精神。而非犯罪化、刑事和解与假释的完善是外在指征,人权、公正和效率是入宪性的刑法精神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的设立 ,昭示着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向科学化和民主化方向的进一步迈进 ;同时也冲击了侦检机关的追诉自由裁量权 ,给被害人和被告人带来了诸多不利和不便。衡其利弊 ,走限制之路是被害人自诉救济制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制度的选择就是一个利弊权衡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是必要的。但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时,必须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并强化监督,否则刑事和解制度不但无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会成为社会和谐的妨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施,对危险驾驶入罪问题,无论在法学界还是在司法界均有不同声音,其中呼声甚高是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对"醉驾"标准做出相关解释。最近,最高院回音对此将以"指导性案例"的形式下发全国法院参照适用,以统一和规范此类案件的法律适用标准。人们希望案例指导具有接近司法正义、彰显司法理性、整合司法资源等法理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京市各级法院的判决分析发现,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体育课上,受害人以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主,男生多于女生;事故归责以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为主,以适用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法律适用上重视一般法,忽视与教育直接相关的部门法、特别法的运用;教师教学与管理、体育场地和设施、安全防护和救济等方面的不当和过错是导致学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原因。能否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如何认定学校过错,甘冒风险能否成为学校的抗辩事由,是司法实践面临的三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辩诉交易是美国的一项诉讼制度,本文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法律实践以及法制观念出发,对该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