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敦煌学数字化项目的基础上,对敦煌学数字化的现状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敦煌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重复建设、版权纠纷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在数字化时代敦煌学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对敦煌学研究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概要叙述了敦煌学数字化的缺陷、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阐述了“国际敦煌学项目”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介绍“国际敦煌学项目”产生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在互联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敦煌学研究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异常繁多,但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这些需求却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数字化技术在保障学术资源需求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并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有效解决学术资源的保障问题,是敦煌学选择数字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详细阐述了在古籍数字化领域里最为先进的图像技法和应用,介绍了"国际敦煌学项目".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 5月 22日,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合肥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首次进行的中西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一次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兰州大学、安徽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以来,敦煌学与徽学先后在国内外兴起,成为享誉世界、与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作为敦煌学和徽学产生和发展重要条件与基础的敦煌历史档案和徽州历史档案,是 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  相似文献   

8.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9.
1900年,当被人们发现和重新认识敦煌藏经洞和千佛洞遗迹以来,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各国学者对敦煌发现的新资料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多方面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逐渐形成一门新学科——敦煌学。但是,有关敦煌学的概念和范围、敦煌学的历史和分期,以及如何从理论上系统总结和研究敦煌学的发展和演进过程,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歧义和争论,更缺乏总结性的专门论著。因此,林家平、宁强、罗华庆合著《中国敦煌学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并为敦煌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敦煌文献是西北文献中独具特色而又极具价值的情报源。本文对敦煌文献的考查、整理、传播和利用的情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总结国内外敦煌文献编目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敦煌学情报工作有待于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是民国时期敦煌学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随着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定型,民国时期敦煌学也逐渐由文献刊布走向专题化研究,诞生了最早的一批敦煌学者,成为国际显学,完成传统研究范式向现代研究范式的转变,促进了敦煌学研究在20世纪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100年以来,敦煌学研究在全世界兴起。但长时间来,一直有人认为敦煌学研究在国外。在发现藏经洞一百周年的时候,记者采访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秘书长柴剑虹教授。 记:以前有个日本人曾经在中国公开声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您了解这一件事吗?  相似文献   

13.
王重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同时又是蜚声国内外的敦煌学大家。文章评述了王重民先生在敦煌学研先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月22日至29日,应英国国家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部主任魏泓博士(Susan Whitfield)的邀请赴英访学,其间参观了敦煌文献修复工作室。1994年国际敦煌项目成立之后,为加强敦煌文献数字化进程,专门成立了这间修复工作室。我们到访时他们正准备修复 S.6349号《易三备》,我们得以第二次见到这件心仪已久的文献。2001年我们曾经有幸见到过一次,然而当时条件不允许,只是在简单拍了几张照片后,恋恋不舍地看着管理者将它小心翼翼地放回玻璃柜中。此次我们承蒙这间修复工作室主任 Mark Barnard 博士的特别允可,仔细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敦煌文献中几种装帧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敦煌文献提供的实物,深入研究了四至十世纪中国古代文献的装帧形式,纠正了以往书史著作和敦煌学著作中的一些错误观点,确认了一种被历史湮灭了八九百年的独立装帧形式——绳(或线)装册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档案数字化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理论问题,并以数字敦煌项目为例,提出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首届“海峡两岸敦煌文学研讨会”于1996年9月4日至6日在四川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召开。这是海峡两岸学者第一次以敦煌语言文学研究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大陆学者有30余人,台湾学者9人,澳门学者1人。会议由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项楚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就敦煌语言文学和文献的研究校理,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颖而独到的见解,充分显示了海峡两岸学者敦煌语言文学研究的实力和水平。敦煌文学的研究始终是我国敦煌学研究中成绩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张锡厚提交的论文,从敦煌变文的整…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敦煌藏经洞于20世纪初被打开,敦煌写本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不仅日益成为“敦煌学”的研究热点,而且中国词学研究也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时值本世纪末年,敦煌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已走过了一段与20世纪同龄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在即将进入21  相似文献   

19.
敦煌,凝聚着连绵相沿的历史和不曾中断的文明,是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敦煌宝藏现世以来已走过百年风雨,敦煌学诞生后亦经历世纪沉浮,《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以讲述故事的手法,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历史,以及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最终将“敦煌学”带回故土的历程。这本书在展现敦煌学当年面貌的同时,折射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部“真正的敦煌学学术史”,更是一次带领读者追寻文化情感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20.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的一个重要宝库,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圣地。 自从1900年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了藏有五万余件藏经遗书以来,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它那丰富的经典和艺术宝藏震惊了世界,这一百年来吸引了东西方学者纷纷前来朝圣。倾注于研究,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敦煌学。 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都知道是指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个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