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2.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 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相似文献   

4.
国学阅读读什么,读故事,读知识,读历史,读文化,更要读人生智慧。李白在《侠客行》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诗句勾勒出了一个功夫奇高、深藏功名、智勇双全、让人仰慕不已的侠客形象,侠客"事了拂衣去"的行径蕴含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功成身退"的人生大智慧。  相似文献   

5.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6.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 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  相似文献   

7.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  相似文献   

8.
把书读活     
少年朋友,你们知道吗?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这个人顶多也就是个长着两只脚的书橱。应当说,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这样,读书才算读到家了。  相似文献   

9.
一、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书上学.从6岁开始读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文字、算术、诗歌等。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这还不算完,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读博士。这样算下来,就算只读到大学毕业为止,也要16年。一个人上学的时间占去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将近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读书上学,从6岁开始读小学。甚至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就已经开始接触文字、算术、诗歌等。读完小学读中学,读完中学读大学,这还不算完,有的人大学毕业后还要读研究生、读博士。这样算下来,就算只读到大学毕业为止,也要16年。一个人上学的时间占去了整个生命周期的将近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读博士有什么用?"提出这个问题的,多数出自于正在读博士的人,少数出自于即将读博士或者说考虑读不读博士的人。这是问题的源初。思路决定出路。法国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说西方哲学传统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在场哲学证明形而上学的正确性,也就是说,"读博士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是用一种缺席的、不在场的标准来反驳在场的有效性,即"读博士有什么用"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有一个有用的或更大用处的东西在证明或者威胁到"博士"的价值和有用性,比如现在有些本科生赚钱能力远远高于博士,没有读大学的人开饭店赚了很多钱,小学没毕业的人成了煤老板,硕士毕业的同学成了新东方某区域  相似文献   

12.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雨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 (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14.
受不同语旨的影响,为满足不同读信人的需求,写信人会对人称资源做出不同选择。英文情书中,第一人称直述,引出话题并引导读信人参与话题;第二人称对读信人产生拉力,能加强写信人与读信人的亲密关系;第三人称虽然较少使用,但丰富了人称意义的多种可能性。英文推销信中,第一人称削弱了写信人的权势地位,表达了写信人以期与读信人进行平等、友好的对话意愿;第二人称使两者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第三人称的指代则使推销信更简洁、客观。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有两个基本层次:一是读文,二是读人。文是人所写,文亦是人之心声。如果只读文本而不读人,就很难读懂文之真义,而读人又是以读文为基础的。所以先读文再读人,在读文中读人,就成为  相似文献   

16.
坏消息英语商务信函传达的是不利于读信人的信息,因此威胁到了读信人的“面子”。写信人在写作这类信函时应该在篇章安排、句子表达和词汇选择三个层面上积极运用各种礼貌策略来保全读信人的“面子”。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读哲理使人深刻,读伦理使人有修养,读逻辑使人善辩"。是啊,阅读改善了我们的行为习惯,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在女儿刚上小学时,学校开展了国学教育,选择了我国古代的启蒙教育读本《三字经》,让我们家长和识字不多的孩子一起阅读"人之初,性本善……",并讲述里面  相似文献   

18.
熊丙奇 《教育》2014,(4):10-10
据央视报道,四川凉山州四季吉村一其603人,6岁到18岁应该上学的总计122人。其中,6到7岁,已经读书的11个人,没有读的是26个人;8岁到9岁,已读的20个人,未读的13个人;10到12岁,已读的16个人,未读的18个人。到了13到18岁,辍学的人数更明显增多,读书的仅有7人,没有读书的为21人。  相似文献   

19.
【教材解读】初读白鹭,给人最深印象——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素材。【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悟结合。读中品味白鹭如诗的美,读中积淀课文  相似文献   

20.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