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08,(14):166-166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爱情小唱》体现了这一时期英国诗歌的特点——以人为本,崇尚爱情。并且诗歌可以使人不朽。他创作的“斯宾塞体”对后世的英国诗人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康全 《科教文汇》2009,(1):203-203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意蕴深沉,才思峻刻,意象奇特。多恩对爱情也持有一种不俗的情怀。从《告别辞·莫悲伤》这首诗分析诗人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乐观豁达,超然永恒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3.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意蕴深沉,才思峻刻,意象奇特。多恩对爱情也持有一种不俗的情怀。从《告别辞·莫悲伤》这首诗分析诗人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乐观豁达,超然永恒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李红梅  任和 《今日科苑》2009,(14):194-194
《每当我害怕》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名作之一。许多评论家针对诗歌所提及的"名誉"问题,依据诗人的墓志铭"声名水上书",围绕济慈对待"名誉"的态度展开一系列讨论。本文旨在结合诗人济慈的生平经历,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含意来进一步揭示诗歌的主题,并由此阐述济慈的名誉观。  相似文献   

5.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围绕友谊和爱情这两大基本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诸多问题的思考。他的十四行诗感情奔放、语言华美,使英国十四行诗体具有了完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斯宾塞有句名言:"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诗歌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相似文献   

7.
诗歌中任何感觉的表达都被称为意象,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和意图的关键,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在意象的营造和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本文通过解读布莱克《伦敦》中的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分析、总结诗人的情感和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8.
诗歌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诗歌艺术发挥和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诗歌艺术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离不开欣赏和批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兼新闻编辑布莱恩特的《致水鸟》就是一首很值得品读的短诗。威廉·柯伦·布莱恩特(WilliamCullen Bryant1794-1878)是美国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诗人,被誉为“炉边诗人”。他发表第一首诗时只有十岁。他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并在诗中探索生命本体与宇宙精神的神秘契合,形成一种严谨而和谐的诗风。他的《致水鸟》(To Waterfowl)这首诗曾被英国诗人兼批评家马休?阿诺德称…  相似文献   

9.
史晓靖  徐源 《科教文汇》2010,(13):68-69
诗歌中任何感觉的表达都被称为意象,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和意图的关键,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在意象的营造和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本文通过解读布莱克《伦敦》中的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分析、总结诗人的情感和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思源 《科教文汇》2009,(10):237-237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威廉·华兹华斯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文学史上曾有人将华兹华斯定位为消极的浪漫主义作家。本文就华兹华斯诗歌书写的两大主题阐发他既是积极出世,激情于大自然的“自然诗人”;又是积极入世,观察世间百态的社会学家。不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体现了华兹华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他的诗歌题材以及文学上的独创性对英国文学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待生活、自由、爱情及死亡的态度。他的诗歌中的女性人物缺乏主体性和真实感,折射出拜伦对女性的矛盾心态,并且拜伦在这篇叙事诗创作中呈现出浓郁的死亡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英爱情诗歌中的隐喻进行了研究。对16首英国诗歌和16首唐诗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本文总结出中英诗歌中既有共同的隐喻,如"爱是植物"和"爱是旅行",又有不同的隐喻,如英语中的"爱是经济交流"和汉语中的"爱是月亮"。共同隐喻基于人们的相似经验,而各自特有的隐喻则主要取决于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英国湖泊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自然,特别是田园风光,是他们大部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仅是诗歌的语言,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然而,这两位诗人面对自然却有迥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相异的时代背景、迥异的生活经历。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是美丽的、温和亲善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充满着神圣的深切的激情。在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相反地,弗罗斯特强调自然黑暗的一面,他认为自然处处充满危机和黑暗,面对自然人类感到畏惧、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4.
吴林 《科教文汇》2010,(2):46-47
英国湖泊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和美国乡村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对自然都有一种特别的敏感。自然,特别是田园风光,是他们大部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仅是诗歌的语言,更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然而,这两位诗人面对自然却有迥然不同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相异的时代背景、迥异的生活经历。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是美丽的、温和亲善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充满着神圣的深切的激情。在自然中,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找到归宿。相反地,弗罗斯特强调自然黑暗的一面,他认为自然处处充满危机和黑暗,面对自然人类感到畏惧、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国诗人罗伯特·哈里克的<咏黄水仙花>的文体分析,试图阐释运用文体学分析可以表现诗歌的音乐性.侧重于诗歌的音节格律、韵律和节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徐风 《百科知识》2012,(9):26-27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他的《威尼斯商人》中曾经写下这样的名句:"爱情是盲目的,恋人们都看不见。"中国也有一句老话:"情人眼里出西施。"爱情真的是盲目的吗?现在神经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这句话找到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诗歌中往往用自然意想来传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看法,他的许多诗歌都意境凄凉冷酷,表现了现代人的可悲与无助。这种看待社会的悲观眼光与诗人不幸的个人生活不无关系,生活的不幸甚至使他一度想自杀,但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绝对不是消极玩世,反而是坚强积极的,这种逆境中的坚忍不拔体现在他的许多诗歌中。  相似文献   

18.
丁尼生,英国诗人,以善用韵律著称,所以很多评论家都给予其诗歌的格律较多关注。本文则选取丁尼生最优秀诗歌之一《鹰》,分析其中鹰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郝昕 《科教文汇》2009,(9):216-216,240
丁尼生,英国诗人,以善用韵律著称,所以很多评论家都给予其诗歌的格律较多关注。本文则选取丁尼生最优秀诗歌之一《鹰》,分析其中鹰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蓝色的幻影     
亚历山大·勃洛克(188——1921)是20世纪俄国文学最杰出的大师之一,象征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马雅可夫斯基认为,他的诗歌“代表了整整一个诗歌的时代,……对当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阿赫玛托娃则称他为“20世纪的里程碑”;而在高尔基的记忆里,他“不论是作为一个诗人,还是作为一种个性,都美丽得惊人”。更有研究者认为,倘若说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20世纪最伟大的俄国诗人当属勃洛克。勃洛克出生于一个贵族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