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区“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的展示课。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探究、质疑互动、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生成知识,在互动中彰显智慧,享受着探索的过程与成功的喜悦。现将课堂精彩部分与大家一起赏析。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思”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和展现自我的殿堂。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乐”中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  相似文献   

3.
陈锋 《辅导员》2009,(2):10-11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实验教材也在每章安排了一个课题活动,并通过“实践与探索、观察与思考、尝试与交流”等栏目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多元的课堂活动中动手、动口和动脑,在开放的空间中进行主动探究的尝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4.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师生的有效互动是课堂活动的核心.当然,要实现课堂互动的双向建构,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既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参与,也要教师的掌控和调控.一、适度掌控课堂活动-思考、探索、表达课堂活动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而价值的有效达成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高度整合.因此,有效的课堂互动强调对课堂活动的适度掌控,强调“动”与“静”的结合.“动”即学生的活动,重视学生的思考、探索与表达;“静”即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  相似文献   

5.
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课堂交流是学生课堂学习、交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交流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前不久,我参与了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的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7.
程爱国 《考试周刊》2013,(99):70-70
有效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沟通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产生教学的共鸣,从而彰显课堂活力,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玩乐"中互动、在"思考"中互动、在"操作"中互动、在“运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对于初中学生,各种数学活动经验还较少,各种数学思维方式尚未形成。多年教学实践,尤其是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我切身体验到课堂中与学生沟通方式非常之重要。爱“问”是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的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和展现自我的殿堂.  相似文献   

11.
李培芳 《福建教育》2009,(10):55-56
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当通过对数学活动的深刻体验,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打造出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真正因数学而智慧。现结合第三届“我与新课程”征文暨第二届“智慧&#183;互动&#183;成长”全国青年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中的课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应用中丰富数学体验,在猜测、归纳、推理中发展数学思维,进而在不断的体验与思考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设计。组织数学课堂教学,逐步改变了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被动接受”变成了“自主探索”。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促使学生之间乐于表达、敢于交流,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引探索了数学课堂“生生互动”教学策略,旨在能发挥“生生互动”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施高效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4改进“虚假”数学课堂互动的基本策略4.1课前互动设计4.1.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数学教材的内容,明确课堂互动的原因与目的首先,应当紧扣数学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互动活动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目的。基于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内容等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紧紧围绕所确定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所需要的课堂互动活动,保证每次课堂互动活动都是有目的、必要的,而不是盲目、随意的。教师要确保通过课堂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其数学理解,拓展其数学认识,等等。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是数学教学中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几何画板是适合数学教学的教育软件,它营造了动态、开放、新型的数学教学环境,通过适当的操作、探究、实验、交流、归纳、概括等活动,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使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交流互动等学习方式得到具体体现,实现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虽已经被大多数教师认同并加以施行.但不少数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的有效性并不高.对此,教师应提高认识,探索措施,提升实效.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促使学生之间乐于表达、敢于交流,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指引探索了数学课堂“生生互动”教学策略,旨在能发挥“生生互动”教学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实施高效化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侍敏 《成才之路》2010,(8):16-16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教师适时点拨,达到一种全优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玩乐"中互动、在"思考"中互动、在"操作"中互动、在"运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殿堂.  相似文献   

20.
胡雅珍 《海南教育》2014,(16):88-8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表现为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环。课堂中数学交流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