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克华被击毙多天,网络上却不断出现其"复活"的谣传,还有网友质疑周克华的死是自杀而非被击毙,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也有网友声称被击毙的不是周克华而是一便衣警察,并展示所谓的"证据"……除了这些,  相似文献   

2.
陈丽 《新闻窗》2013,(5):62-63
2012年,对于重庆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作案八年的杀人犯周克华被就地正法就是一件大事。各地媒体云集重庆做了大量报道,某些媒体直接上门逼问探寻那位丧子的孤身老母亲,而且将她的名字、照片和悲伤与杀人犯儿子周克华一起放大,让无助的老人完全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3.
九年时间,十条人命。随着周克华被击毙,长达九年的追与逃终于结束。而他的历次逃脱之路,无疑成为重大犯罪档案中的又一谜团。揭开和研究这些谜团,有助于警醒世人南京枪击案后,共有1.3万民警进行地毯式搜捕;长沙枪击案后,几近全城布警,荷枪实弹地排查;"8·10"重庆劫案后,军方亦参与搜捕,连夜搜山,并展开三道包围拦截。光天化日之下却能消失于层层封锁之中,警方数次倾巢出动均一无所获,周克华案的特殊性值得反思。作案时间均为上午10起案件均发生于工作日的上午9点至12点之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多犯罪嫌疑人都会选择在上午作案。"在那个时间段,街上的人相对较少,易于逃脱。且一般罪犯在行动前都已进行了精心策划。经过一夜的漫长等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14日6时40分左右,几声枪响后,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被击毙.可因为相关质疑特别是周克华假死的猜测快速发酵,致使某些地区百姓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几天后,谣言才平息. 周克华被击毙事件中的媒体表现 周克华在重庆沙坪坝区覃家港镇童家桥村被公安民警击毙.这不仅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焦点,而且被不少媒体纳入后续深度挖掘的重要素材.几乎就在周克华被击毙消息发布的同时,种种传闻特别是对警方的质疑便接踵而至.在这个过程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充当了传播主力军角色,部分传统媒体也成为这一舆论场的推手.  相似文献   

5.
8月14日中午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周克华的家里,周母说有很长时间没见过儿子,也记不清他最近一次回来看自己是什么时候了当被问到儿子回来有没有给她带过东西或钱时,周母摇头:"没,没有给过钱。"得知周克华的死讯时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华商报》8月15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危机基础上,以周克华被击毙个案为例,就基层政府如何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危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犯周克华,因拒捕被公安民警击毙。8月15日,扬子晚报用9个整版对此案作了全面报道,其中第9块版面(A12版)的内容为专题总结,旨在从该案件报道中找出今后需要改进的做法。周克华8年杀了10个人,曾有媒体在对此案件的报道中称周克华为"爆头哥"。总结版中首先提出《用"哥"形容悍匪极不合适》。一位名为"新闻矿工"的网友在微博中写道:"因  相似文献   

8.
周克华拼图     
周克华没当过兵,更没有特种兵的经历。他的反侦查能力,也许大部分来自侦探小说,野外生存能力,可能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让他能在艰苦环境中活下去。但最值得探究的,不是这些,而是他如何从一个孤僻的孩子,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周克华被击毙,这是外界早已预料到的结果。当他把子弹射进10个无辜者的身体时,应该也明白,自己结局就是这样的下场。他只是不知道何处是自己的终点。当重庆市开始全城大搜捕时,外界也无法得知周克华将在哪里走到他的终点。我们只能走进重庆市高楼大厦中间的乡村,去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封面反馈@吃素的小鸭:警方的刑侦技术不容小觑,警务管理仍待加强。@孟少:周克华事件已经结束,希望受害者的伤痛也能早日平复。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除了守株待兔的等线报和消息来源,运用独特的调查手段来跟踪日常的重大新闻和事件,揭露事实真相,对新闻记者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从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环节入手,浅析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1.
用蒲扇遮住脸,周克华的母亲用这样的行为表达了对采访的拒绝.但这并未阻止采访.一名罪犯的母亲,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有没有不被“示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以后,也许有人仍会记起周克华。这个比起小说中的"冷面杀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悍匪"在他最后的末路途中,仍然保持着令人费解的镇静与冷酷14日下午,重庆警方召开发布会称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件宣告侦破,均系重庆"8·10"持枪抢劫案嫌犯周克华所为。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黄伟称,2004年以来,周克华流窜重庆、湖南、江苏等地,持枪作案10起,打死10人、打伤6人,抢劫巨额金钱和81-1自动步枪一支。经重庆警方证实,在重庆"8·10"持枪抢劫案中,枪杀重庆铁路民警朱彦超的9毫米手枪系重庆"3·19"枪杀哨兵案作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的报道方式除了守株待兔的等线报和消息来源,运用独特的调查手段来跟踪日常的重大新闻和事件,揭露事实真相,对新闻记者而言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此种情况,本文以“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制造者周克华被击毙”为例,从新闻事件发展的各个环节入手,浅析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中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这就是长沙     
在长沙居住生活了二十年,对于这方水土产生了深厚的情感。长沙好像是一本精彩的长篇小说一样,精彩连连、故事连连。长沙给我的印象决不仅仅是酒吧歌厅,长沙更有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灵气,个中滋味,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5.
“爆头哥”的称谓有损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克华被击毙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终于死了!下次去银行不用提心吊胆啦!""大快人心!"但事实上,"周克华案"却是"余波未平"。因为多次犯案,部分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爆头哥"的称谓,微机打字软件里竟然有这个叫法的固定词条。对此很多人不满,他们纷纷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2005年确实是中国报业经营的一个拐点的话,那么,到今年五六月份,迎来这个拐点刚好两年了。在这个时候,堪称中国报业高地的广东报业情况如何呢?  相似文献   

17.
肖中华 《新闻实践》2012,(12):74-75
前段时间,围绕悍匪周克华的报道铺天盖地,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微博,各路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现场或转载,或消息或通讯或评论或专访,从周克华本人到母亲到女友到前妻到公安干警到举报者,上天入地,无孔不入。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案情重大,受众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综合性报纸的经济报道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拐点是数学上的一个定义:在总的变化方向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从递增转为递减,或者从递减转为递增的这个点叫拐点。笔者在此取拐点“由盘整变成上升”之意。 一、经济报道十年变化 新闻是客观见诸于主观的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必然带来经济报道的变化。回顾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19.
广电资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听界》2004,(1)
传媒业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拐点”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2003年5期《南方电视学刊》刊文认为:中国的传媒业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拐点”上。所谓“拐点”,原本是高等数字的一个概念,这里借用来形容当前传媒业的发展,是基于我们对于  相似文献   

20.
红色名城     
楚地千里,自古三分,长沙等地为南楚。楚人以丹阳为起点,称雄战国,建立了堪称当时世界一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沙是一座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名城。自辛亥革命以来,湖南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沙作为首府,更是命脉所系,每有战争,必为兵家珍重之地。然而在人才辈出的长沙(昔时长沙包括湘潭、湘阴、等12县州),革命派与保守派也从来是各不相让。比如当年太平天国攻进长沙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却也遭到湘军的镇压。再如武昌起义后,长沙率先响应,然而10天之后,焦达峰等人便被反动派杀害。因此,近代以来,长沙可谓正邪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