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胡适曾经对徐志摩有一个评价:"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1])徐志摩的诗歌主要表现的就是对自己爱情、自由、美的向往。《再别康桥》这首诗就出色地显示了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此诗不仅仅抒发了作者对母校康桥深深的依恋以及离别愁绪,更是诗人一生"爱、自由、美"独特追求的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3.
学校后勤主任到教室检查桌椅的保养情况,发现有一张空课桌上刻了几行字。后勤主任很生气,就指着桌子上的字,问旁边的小呱呱鸟:这是谁写的?小呱呱鸟探过头一看,上面写的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小呱呱鸟知道这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就回答说:这是徐志摩写的。后勤主任气愤地大声说:你告诉徐志摩,叫他下午到我办公室去一趟!  相似文献   

4.
<正> 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的思想如何?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做出公正的评价。粉碎“四人帮”以后,文学评论界,尊重历史:对徐志摩的思想作出了较为正确的评价。但与此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偏向,有的评价给徐志摩戴上种种桂冠。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徐志摩,仍是我们现代文学领域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想从徐志摩思想发展的角度,谈三个方面:徐志摩是否有追求探索精神?追求探索  相似文献   

5.
马振宝 《文教资料》2012,(14):23-24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可是在二十岁之前,他却与诗歌无缘,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与他的美丽动人的爱情,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成就了徐志摩这一伟大的诗人。境由心造,诗为情生,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创作情诗的根源。本文分析三位不平凡的女性对徐志摩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月亮有阴晴圆缺之分,由圆即可判断缺,这是客观的事实。徐志摩不是月亮,不是自然现象,他是人,显然评价徐志摩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方式。徐志摩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如果依照我们早已界定了的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的这一正面标准来评价,那么徐志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概括了徐志摩的人生理想:“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是很贴切的。美,是徐志摩的人生理想,同时更是他至爱的艺术追求,在《再别康桥》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其“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的风格与他其它的诗歌风格不大相符,假若不是署名“徐志摩”,很难想到是徐志摩所写。这首诗算不得徐志摩的上乘之作,可能也算不得一首好诗,但它给我一种很深的感触:动。徐志摩曾在《自剖》一文中说:“我是个好动的人;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做的诗,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无聊’,有不少是在行旅中想起的。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  相似文献   

9.
岳琳 《海外英语》2014,(19):195-196,210
中国传统的文学陶冶了徐志摩的情操,英国文化的摇篮培育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性灵与绮丽同样体现在他小说的翻译中,使其整部作品给人以诗意的审美体验。该文将通过对徐志摩的第一本小说译著《涡堤孩》的细读,从诗化的语言,诗韵的意趣以及诗意的抒情这三个方面探究中西美学在徐志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文学陶冶了徐志摩的情操,英国文化的摇篮培育了其浪漫主义的情怀。徐志摩作为一名诗人,他诗歌中的性灵与绮丽同样体现在他小说的翻译中,使其整部作品给人以诗意的审美体验。该文将通过对徐志摩的第一本小说译著《涡堤孩》的细读,从诗化的语言,诗韵的意趣以及诗意的抒情这三个方面探究中西美学在徐志摩身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案情分析:徐志摩一伙踩点发现今天在康桥有户人家要接娶迎嫁,所以他和兄弟在西边天黑尽后就悄悄的潜伏到河边。徐志摩先上,当他发现没什么情况后就一招手:这里水稳,脚急,大伙上!然后跳进水里利用水草掩护向船上游去。当然徐志摩他们瞄准的是船上的彩礼……下面是他的作案日记——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13.
走近徐志摩     
第一次接触徐志摩,是因为他的一首诗《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如此清词丽句,好似有一种柔婉的魔力瞬时吸引住了我。多少次魂牵梦萦,我发疯似地想了解他的履历、他的思想、他的骇世之作。我跑遍这小县城里的大小书店,终于买来了一本《徐志摩诗  相似文献   

14.
说志摩     
绵密的云在空际中飘浮,氤氲中,我似乎看见了徐志摩偃卧在草林之中,笑着。我喜欢他的诗。像一阵凄风,一阵惨雨,一阵落花,他的诗中有种魅力独自临照着,在空旷的小壑间重复,回荡。知道徐志摩的人也都会念上那么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似乎是一种潜在的人物标志,听到这些,人们便条件反射似的恍然大悟起那是徐志摩的诗。诗人并不都是招人喜欢的,徐志摩就是。曾有人说他是个多情的男人成天就抒着无聊的情,说他的诗完全可以收藏到情书装订册中,说他是“新月派”诗人。或许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曾在《<翡冷翠的一夜>序》中引用一个朋友给他的评语,聊以自嘲:“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应当说,这句常常为论者所征引的评语是颇有根据的.徐志摩思想感情的复杂矛盾简直出了名.他赞扬过俄国十月革命,赞扬过进步青年以至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但他  相似文献   

16.
在浩浩荡荡的“五四”文学大军中,走过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短命诗人.他就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半个多世纪以来,很少有人能象他那样引起人们的争议,见仁见智,褒贬不一.这位中国新诗园地中最勤快的耕耘者曾因其圆熟的诗艺而名声大噪,又一度因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哑无声息.严家炎先生曾说过:“人们尽可以对徐志摩和他的诗进行这样那样的指责,但无法抹去这样一个事实:他对新诗的发展有过比较突出的贡献.评价任何历史人物,都要看他是否提供了前人没有提供过的某些新的东西,徐志摩正是一位在新诗史上具有独特色调并提供了新东西的人物.”我认为,对徐志摩要从客观现实出发,不贬低,不溢美,对其人其诗要公允地作历史与美学的评价.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尽管在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的作品的确有其独特风格.本文拟就徐志摩在艺术追求方面的得与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司有雪 《山东教育》2002,(26):28-28
现代著名诗人兼学者朱自清先生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他是在徐志摩还没有逝世前就这么说的。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徐志摩对新诗的发展,确实做出过比较突出的贡献。从徐的全部诗歌创作看,他的诗是以浪漫主义为特点的。而真正构成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和独到贡献的,是他的一部分抒情诗,用诗人自己的话说,就是“从性灵暖处来的诗句”,这类诗可以说代表了徐诗的主体。徐志摩是个主张以作品表现自己“性灵”的诗人。最能表现诗人性灵的诗,大概要算《再别康桥》了。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三美”主张———新诗…  相似文献   

18.
徐志摩 《高中生》2009,(8):59-59
徐志摩有返璞归真的欲望与追求,对大自然有崇高的认识。他曾说自己“是个自然的崇拜者”,在这篇作品中又说“自然就是最大的一部书”。因此,他认为“山居”不但不需带游伴.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散文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峡石镇人。他出身于一个封建化、买办化倾向极明显的富商之家,父亲送他到美国去留学,希望他做个银行家。但他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跑到英国剑桥大学,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他的思想和艺术观。徐志摩是新月派的诗人和散文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正如对新月社的评价一样,对他的褒贬也是极不一致的。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新月派重要诗人,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和闻一多一起提倡新诗的格律,为我国新诗的健康成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单纯的信仰:爱、美、自由。因此,爱、美、自由也成了他诗歌中反复咏唱的主题,这是他诗歌内容和其他诗人的区别之所在。通过结合徐志摩的具体诗歌,探讨爱、美、自由主题意象在他诗歌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