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素质在人的发展诸多因素中占有基础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把握心理现象的规律,要“以心培育心”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心态成就一切”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一天到一所乡村学校,在老师递过来的学生名单上随意打了几个勾,并说:“打勾的学生将来一定会大有出息”。时隔多年,他的预言竟成真了,那几位被打了勾的学生果真大有出息。这时他告诉老师们,自己并没有预言的特异功能,但确实使被打勾的学生受到了激励,这就是有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从中我们看到心理暗示的作用,积极暗示使人的心理潜能得以激发活化,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积极的暗示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个体的心理、行为及生理机能得到改善,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强大的,要求教育者要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学生编织一个安全网、一个充满鼓励、信任的环境气氛,为其营造积极的心理暗示。并教育学生,时时给自己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理暗示:我...  相似文献   

2.
题记:心理暗示术的创始人法国的埃米尔·库埃在年轻时成为一名药剂师,通过试验他发现,当他向某位病人夸赞药物的疗效后,病人真的好得很快。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他发现一个人的心理暗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还可以用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教育起到化龙点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暗示与宣泄     
暗示是人类一种固有而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一句话语、一个信号等形式把某种观念传递给对方,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或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暗示可分为他暗示(通常简称“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等。还可以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因此,暗示既能引起人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交往行为,又能造成人的一些盲从行为;既可以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换句话说,暗示能治病,也能致病。我们要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学会心理调适,学会合…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患过癌症的患者,许多年后仍然健康地活着,他说他战胜病魔的法宝之一是就是“良性暗示”。他的具体做法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多回忆过去美好愉快的事,使自己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其次是排除杂念,默念良性暗示,如:早晨起床时默念“今天感觉特别好”,吃饭前默念“这饭菜又香又好吃”,睡觉前默念“今晚一定睡的香”,吃药时默念“这药对治病特别有效”等。这使我感触颇深。良性暗示也叫积极暗示,是心理暗示的一种,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种积极影响和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言语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  相似文献   

5.
爱学生就是希望见到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教师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便创建卓越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还会让学生进行转化,让学生自己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让"我"来帮助我,总是充满阳光,快乐地进行学习生活,能够为促进学生成才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或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暗示能影响人的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能协调或改善心理功能,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的行为。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学生发出施教信息,使其内在潜能受到一定的刺激,可以避免直接命令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往往能收到“教育无痕”之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在数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相似文献   

7.
暗示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当一个人处于一个环境中,会无时无刻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不知不觉中学习.所以成人的暗示在某些情况下,影响了孩子,甚至成为孩子的学习目标,而这些暗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幼儿的消极情绪和行为,反之消极的暗示消除孩子的积极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存在着暗示行为,有意暗示和无意暗示影响幼儿的行为,根据幼儿不同的发育阶段给予积极的暗示和诱导,就会使幼儿有意或无意的做出各种反应,在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差生”一个令老师讨厌、学生惶恐的名词,“差生”意味着老师的否定,学生的自卑,同学的歧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差生的转换,不少老师做过尝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迷茫的学生,抱怨的老师,你们成功了吗?如果还在彷徨,不妨尝试一下。1积极的语言暗示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外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可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人产生不良好的影响。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多采用了消极的心理暗示,开始就戴着有色的眼镜去审视差生,给差生施加本不该他们那个年龄阶段所应承受的压力。我们是否意识到“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认为我们平时教育学生就应该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当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本来心理就比较脆弱,如果老师再加以讽刺或挖苦,就使得学生的心理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其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谁都不希望接受任何训斥和失败,在这时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安慰和鼓励,老师可以用“相信自己”“你真棒”“下一次一定能成功”“你已经做得够好了”等语言来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快乐的钥匙     
一位知名作家和朋友在报摊上买报纸,那朋友礼貌地对报贩说了声:“谢谢”,但报贩却冷口冷脸,没发一言。“这家伙态度很差,是不是?”他们继续前行时,作家问道。“他每天晚上都是这样的。”朋友说。“那么你为什么还是对他那么客气?”作家问他。朋友答道:“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一个成熟的人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期待别人使他快乐,反而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每人心中都有把“快乐的钥匙”,但我们却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交给别人掌管。一位女士抱怨道:“我活得很不快乐,因为先生常出差不在家。”她把快乐的钥匙放在先生手里。一位…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结果的内容。我们来看两个实例。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见颓丧,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生,我们一般都采用比较直白的教育方式,而暗示是一种比较含蓄的教育方式。有时,适当采用暗示来教育学生,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能会有教师怀疑:我天天对着学生千叮咛万嘱咐,学生都不听,采用暗示这种比较隐晦的教育方式,会起作用吗?教师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还没有真正了解暗示独特的教育功能。暗示虽然表达含蓄,但是对人的心理具有很强的作用力。实验证明,暗示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只要创设一种心理情境,实施某种心理暗示,就会对被暗示者的心理和生理起到明显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除了消极的,更有积极的。如对重症病人…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研究指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的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结果的内容。举两个实例。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见颓丧,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某某综合症。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每天注射一…  相似文献   

13.
朱会军 《考试周刊》2011,(90):140-141
在排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心理暗示教学法,心理暗示能够对人的心理、行为、情绪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地应用环境、人格、仪表、行为、表情等积极暗示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期望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5.
一、暗示的概述及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信息.暗示学专家们也常把暗示定义为环境与个人之间的不停交流,通过它可以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暗示对人的影响是直接渗透的,比理智更加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它的作用快而突发.暗示有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两种,暗示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和环境暗示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可暗示性,洛扎诺夫将人的可暗示性认为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学致成症”是指由于教师言语的不慎而使儿童受到心灵创伤,使他们或消沉、颓废;或破罐破摔,与教师对抗;甚至罹患某种疾病。为什么教师的不良言语会使学生罹患身心疾病呢?这是因为不良的言语,如讽刺、挖苦、嘲弄等,能扰乱和破坏人们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从而导致心理或生理机能的障碍。神经官能症,特别是癔症的不少症状,都是由于他人或自己的言语暗示造成的。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来分析,言语之所以能够影响生理功  相似文献   

17.
每到新学期很多教师都会强调自己班“双差生”多,学生不好管理。无论这说法是否真实,我想对这些教师说:你需要的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否则,或许原来的好班也会变成棘手的乱班。积极的心理暗示,至少会让你从以下几方面获益。  相似文献   

18.
管恩武 《山东教育》2004,(29):13-15
癌症晚期患者该如何度过余生?假如你是一位教师,你能在手术后的病床上平心静气地钻研教学而忘掉钻心的疼痛吗?在忍受化疗煎熬的同时,你能重返课堂,数年如一日,继续教学和教改创新吗?你能创出中考成绩全区第一名,教学、备课、作业批改全区最优这样的业绩吗?在暑假,你能拖着病体,顶着烈日,在周边十几里范围的崎岖乡间,把全班60位学生全部家访一遍吗?这一切,袁吉廷老师做到了,而且做得十分坦然,仿佛理应如此,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在袁吉廷眼里,这都是他的“使命”和“生之快乐”,与苦无关。也许正是这种“使命感”和对“生之快乐”的追求,创…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暗示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委婉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一些想法和行为产生影响,让人按照其他的方法来获取一些信息。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常运用积极的暗示可以让一个人坚韧不拔,战胜困难与挫折,更加乐观豁达地成长。本文就是从生活环境暗示、表扬心理暗示、肢体语言暗示三个方面描述了在后进生积极暗示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暗示,指的是通过某种措施,实现自我体会的一种过程。它不仅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还影响到人的生理变化。暗示也是一种不可低估的教育力量,因为暗示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在师生间不存在对抗态度的前提下,以含蓄的语言、善意的举动和诸多间接方式,巧妙地向学生发出催人奋进的期望信息,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情感指向,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些自己都不清楚的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