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就是因为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建设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农村文化最基层的文化馆、站,则更是责任重大,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谈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新农村建设,而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握当前农村文化现状,深刻理解和谐新农村文化的科学内涵,探求建设和谐新农村文化的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的国情。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原理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我国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力量,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替代的。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既要大力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要大力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李新波 《科教文汇》2009,(5):245-245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实现条件。但我国的农村文化管理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它相对滞后于农村经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函需加强。本文就我国新农村文化管理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就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群众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多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农村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在解放思想、阵地建设、促进和谐、各方参与上科学着力,创新形式、增添实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文化支撑与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妇女作为一支存在于农村中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起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就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声音     
“新农村建设不是赶农民上楼。”——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目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城镇化不能取代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城镇建设的做法简单地套用到农村建设中去,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城镇和农村应当和谐一体,相得益彰,不能有巨大反差,也不能没有区别,否则就会城镇不像城镇,农村不像农村。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农村教育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源动力,在大力发展"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必将大有所为。因此,必须认清和改革当前农村教育现存的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建设人才。然而,当前的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能否构建和谐新农村,乡风文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必须正视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增收压力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困难,必须充分利用中央的惠农政策、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十五”期间的发展成果等有利条件,通农村经济工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农村事务管理的民主化等措施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1.
黄文玲 《科教文汇》2008,(26):106-10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农村教育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源动力,在大力发展“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教育必将大有所为。因此,必须认清和改革当前农村教育现存的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投资力度,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建设人才。然而,当前的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欠发达地区,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和谐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3.
徐日泉 《科教文汇》2008,(35):203-204
农村学校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市农村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指出新农村建设形势下发展我国农村体育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为我市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求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文化建设中对乡镇文化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能否构建和谐新农村,乡风文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促进乡风文明的形成必须正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民增收压力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等困难,必须充分利用中央的惠农政策、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十五”期间的发展成果等有利条件,通农村经济工业化、农村建设城镇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农村事务管理的民主化等措施建设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农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及其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柔 《科技广场》2013,(6):168-171
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我国农村旅游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方面,农村旅游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迎来了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之风,为创建一个富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农村旅游可以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从而达到有计划、科学、合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开发农村旅游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旅游的作用,农村旅游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辖8镇10乡,总人口27.5万,其中苗族人口20.8万,农业人口22.5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让改革成果惠及老百姓,花垣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针对农村发展滞后的现状,花垣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全县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县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基本领域,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了电子政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带动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朝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9.
谈农村图书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图书馆,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必颁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要求,以在农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村民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文化传播和再生产的支点.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和防治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能更好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搞好农村水土保持,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产业优势,就能增加农民收入,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