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人们总是喜欢说,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天真快乐的一段时光。我想,那只是因为成长的过程很长,所以在漫长的成长中,他们总是喜欢回忆童年。而他们回忆中的童年,已经被他们粉饰得光明幸福,而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真正的童年,应该如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一路走来,有悲有喜。林海音的文笔总是那么清丽隽永,《城南旧事》更是将她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  相似文献   

2.
开心五分钟     
谁幸福一个高二学生在写回忆文《幸福的童年》时,把“小时候,我经常骑在牛背上唱歌”错写成“小时候,牛经常骑在我背上唱歌”。老师说:“那头牛的童年比你更幸福!”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4.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集子里所写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章中的第二篇。这是一篇专门回忆和纪念作者童年时的家中保姆——阿长的文章。在初一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狗·猫·鼠》《二十四孝图》《五猖会》(都收在《朝花夕拾》中 )等篇目里也多次提到了她。可见阿长给鲁迅的童年生活留下了多少难以磨灭的回忆 !《阿长与〈山海经〉》中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童年鲁迅与阿长相处的情景 :对“我”拔草翻石头的告发 ;夏夜挤“我”睡席的“大”相 ;元旦早起为“我”塞福橘 ;平日里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告…  相似文献   

5.
不想长大     
《不想长大》是一本配图散文集,绘图由国 内颇有影响的漫画作者聂峻制作,微黄的蒙 肯纸,淡淡的,自成一派的水彩画,绘下了一 个真实的"不想长大"的皮皮。童年的皮皮有 一张方方正正的脸,五官小至几乎没有,但 仍不失可爱。看这个小人儿和童年朋友嬉 戏、飞翔在梦里,就跟着皮皮回忆的文字一步 步走入了过去温馨的回忆。 写《比如女人》《所谓先生》的皮皮,是一个  相似文献   

6.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原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两个分句,文章正是扣住这个题目,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爸爸的去世;一是“我”心灵的成长。在这两部分中,应该说表现人的心灵的成长才是文章的重点。作家正是通过写爸爸早逝这件事情催发了“我”心灵的早熟,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英子的悲哀在于她失落了的单纯与她必须面对的人生。林海音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道:“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了。父亲去世后,我童年的美梦从此破灭。”是的,现实生活往往是残酷的,但人们又不能不去面对它。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这几天,兴化市张郭中心校五(2)班的同学们即将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课文中,小萧红的淘气、调皮在她幽默的文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在预习过课文之后,情不自禁地拿起自己的笔,回忆并讲述着自己的童年趣事。在《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我们呼吸着清新、自由的空气。在阵阵笑声中,我们分享着萧红的快乐童年。童年,是一段幼稚十足而又  相似文献   

8.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李艳 《湖南教育》2005,(16):9-9
结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后,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一个乖巧的女孩子举手发言,她很认真地说“:我没有童年。老师说童年是人一生当中最开心、最无忧无虑、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我认真想了,真的没有。”我一时语塞愣在讲台上。我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九月二十日,左联机关刊物《北斗》创刊号扉页上刊出德国进步版画家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这是鲁迅先生对柔石烈士的纪念。一九三六年,鲁迅在编选珂勒惠支版画集时,回忆到了这件事情: “这幅木刻是我寄去的,算是柔石遇害的纪念。”(《写于深夜里》) 可是,当年《北斗》编者丁玲同志的回忆却与上录文字小有出入。她说,在筹备创办《北斗》时,“除了文章,我想还应该有图画。我请求鲁迅先生支持,他叫我到他家去挑选。这是我和鲁迅先生来往的开始。我选了一张木刻,就是凯绥·珂勒惠支的《牺  相似文献   

11.
童年时光机     
童年的趣事记载了我们的成长,留下了我们美好的回忆。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一张满分试卷……微不足道却饱含着童年的快乐、梦想和追求,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天真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最纯真、最难忘的岁月。在这个最美好的时光里,在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同学们和爸妈一起忆童年、说童年,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这些童年趣事。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各位小作者一起,踏上童年的时光机吧!  相似文献   

12.
董玲 《山东教育》2014,(7):115-115
如果列一张简单的成长履历,再把目光在这张履历上逡巡,回忆最轻松、最五颜六色的那段时光,也许就是每个人的童年,一粒青色的小石子,一个透明的玻璃弹珠,  相似文献   

13.
冰心接连地写出以纪念总理为题旨的儿童文学作品,发表回忆童年和关于少数民族女孩成长的散文,并从1978年春天开始写《三寄小读者》,以天底下最珍贵的母爱来爱抚“文革”中受到创伤的童心。这是冰心“爱”的观念一个大的改变,是冰心“爱的哲学”一次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最末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刘世俊同志在《四川教育》八五年第十一期著文《她满怀诅咒而死》中,认为这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诅咒”。这篇童话旨在反映资本主义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尖锐对立的社会矛  相似文献   

15.
壶井荣是著名的日本现代女作家。《蒲公英》一文是壶井荣散文中的精品,其构思的精巧,能使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赞叹不已。(已编入新编通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这篇短文写了“我”和“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蒲公英茸毛的一个场面。作者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回忆,巧妙地将“我”一生中三个时期与蒲公英有关的一些生活片断有机地、集中地组织在这一个场面之中。文章以回忆“我”童年在和平环境中欢乐的生活开头: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着“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的童谣,“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甫’地一声把茸毛吹去”,“在春光弥漫的  相似文献   

16.
童年·木桥     
【简评】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家乡小木桥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令人称道的是,一篇怀念童年生活的文章因为小木桥的丰富内涵而引人深思、耐人寻味:小木桥连接的是“我”懵懂的童年生活和长大后的未知世界.孩子们总是会憧憬和追寻彼岸的精彩.这小木桥其实就是每个人童年生活中的一道彩虹。  相似文献   

17.
捡麦穗     
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那歌声总是余味悠长;童年是一帧美丽的画,画里挥洒的是五彩斑斓;童年是一道渐行渐远的风景,风景里有天真的孩子气、最亲最爱的人和难以忘怀的温情。本期推荐给大家的是一组童年恋歌。当代作家张洁的《捡麦穗》表现了一个小女孩儿单纯无邪的心愿和卖灶糖老汉对孩子的呵护疼爱。《伟大的日子》是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回忆童年的一篇文章,在一个“伟大的日子”里,她幸遇到了一位从此改变她一生的引路人——安妮·沙莉文老师。现代作家李广田的散文向来取材平凡朴实,《悲哀的玩具》把一位老祖母煞费苦心为孙儿营造快乐所做的努力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美美地想,乐乐地做,幸福伴我们成长……”这才是我最真切的心语。童年的幻想如五彩缤纷的泡泡,无瑕而又透明,一个接着一个,伴我度过纯真的童年。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蕴含着哲理思考的佳作。 谁人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谁人没有童年游戏的欢快?本文作者显然有过幸福的童年,但她不仅有美好的回忆,同时还善于在回忆中感悟人生哲理,这真是难能可贵。 文章第一部分讲述一种叫不上名的游戏,然而这个简单的游戏却给了作者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从而引导读者懂得惜时如金去珍爱生命,足见作者联想能力的丰富。 第二部分通过登土岗的活动,作者原本为自己的辛劳和对小伙伴的关爱而无比欣慰时,竟意外地遭到嘲笑。她虽然一时感到失落,但并没有沮丧,反而能从中认识到人生的经历比结局更重要、更宝贵、更有价值的深…  相似文献   

20.
《桂花雨》这是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情感,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她小时候摇桂花的快乐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以及她那如春雨般的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欣赏、品味,这是一个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