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圆圆和圈圈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感受诗歌内容的情趣性。 2.初步理解动词:“滚”、“逗”、“围”、“躲”,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受诗歌中的优美形象。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够准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浓浓的母子亲情。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朗诵诗歌的兴趣。2.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4.体会竹子精神和我们校训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与诗同行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六。教学目标:1.根据本组课文所学的诗歌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2.自由想象,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心中真挚的情感,用诗歌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诗歌朗读的习惯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分专题收集整理信启.和积累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将抽象情感具体化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郑华 《学语文》2006,(4):11-12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学生能说出“丁香”的文化内涵; 2、说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1、学生能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能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作。  相似文献   

8.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桂霞  李昕 《课外阅读》2010,(10):138-138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目标:1.运用朗诵技巧,流畅、充满感情地诵读课文。2.理解歌词大意,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3.感受诗歌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意象的特点。 2.引领学生对诗歌的意象进行评论。 3.尝试运用意象写作诗歌。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感知诗歌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薛永娟 《语文天地》2013,(11):10-13
《声声慢》一课设定的三维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其作品初步了解其南渡后诗词的创作风格、主题。2.抓住诗歌语言,品读分析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学语文》2011,(6):2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杜甫的思想感情。2.把握关键字词,分析景物意象。体味诗歌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吟诵,感知诗歌的音韵之美。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感情。2.教师适当点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讲析和讨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李方 《中学生阅读》2010,(5):18-18,17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能够用表演、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欣赏诗歌的快乐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目标:1.培养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了解一些中国当代诗的不同风格;3.理解、欣赏不同意象表达的情感;4.背诵部分诗句。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受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和给人的启迪.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在游戏情景中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生动,体会身处大自然的快乐情感。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 2.了解儿歌中对话的方式,明确是谁对谁说话,能照样子和山爷爷对话。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路和全词主旨。过程与方法: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言"的积累性学习,积累文言字词句; 2.思想教育目标:"文"的理解性学习,理解屈原的高洁品质; 3.能力培养目标:化难为易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 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的高尚品德。教学难点:《离骚》的语言及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教法与学法:诵读、自主合作讨论、讲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