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 ,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 ,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 ,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学生…  相似文献   

2.
范凌燕 《考试周刊》2011,(85):62-6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因此,语文教育实践需要体验性教学。  相似文献   

3.
张虹 《华章》2008,(1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  相似文献   

4.
感悟,即因感动而醒悟,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会意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感悟是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同时教师适当的有效的指导可以催化并推动学生的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在"情境体验"中感悟其形感悟具有情境性。这种"悟"是由于有了具体的某事物的触动而成的,由此,"感悟"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下油然而生的,感悟是一种特定情境的悟,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任何学科、教材的设置都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语文课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情感及创造性思维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把握这一特点,实施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长期的语文教育实践中,我认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是完成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活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尊重学生鲜活的个性,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那么怎样才能丰厚学生独特的体验呢,我想不妨从有效的情境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在阅读实践中推动学生学习体验的不断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优化语文教学途径。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重陶。"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其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慨而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强化读的环节,熟中生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体验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然而,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对重视体验学习的解读和实践似乎仍局限于认识论的视阈,往往缺少学科教学论的考量,没有自觉地从体验与语文教学目的的关系中去把握它的学科教学价值,没有作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造成诸多语文课堂中“浅层体验学习”现象的涌现.那么,在阅读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经历深度体验学习呢?  相似文献   

13.
马建 《广西教育》2013,(5):59-59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要求中也都作了较有层次的阐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  相似文献   

1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上述要求中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在着力强调学生习作兴趣的同时,提供了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伴随着课文中的情感去想像、去创造、去体验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张松清 《教育》2008,(3):58-58
中国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演变,是那么的古老有趣,富有美感。正如鲁迅所说:“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指出:“喜欢学习汉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因此,写字教学应成为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实践、创作,最终体验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希望笔者这些年的教学感悟,能帮助辛勤的园丁们更好地投入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郭彬 《文教资料》2011,(33):63-64
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是在活动中体验,在阅读中体悟,在交流中升华。学生经过仔细阅读。涵泳揣摩,欣赏文章的优美形象和意境,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积累,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自己的情感得以丰富。所以。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熏染是在体验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的阅读过程中的。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积极倡导“体验式学习”。一、注重积累,形成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