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小读者》2012,(1):5-5
女儿上五年级了。假期我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一起出去玩.几个孩子年龄相差不过一两岁,本以为可以玩得很好.没想到一路上吵得不可开交.可能因为都是独生子女吧。都太自我了。朋友对他儿子说.你是男孩,应该让着女孩。男孩说,凭什么我就要让着女孩?我对女儿说。你年龄大,应该让着年纪小的。女儿说.凭什么我就要让着年纪小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很担心。孩子们完全无法和别人相处.他们长大后可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2.
都说:“天下父母爱孩子是一样的。”经过接触外国家长和幼儿,我发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外国人,他们爱孩子和对爱孩子的理解,还真和我们有点不同。也许有的家长会说:“我比谁都更爱我的孩子啊!”但是你每天给他一个拥抱了吗?你每天都亲吻他了吗?你每天都让他知道你的爱了吗?  相似文献   

3.
有个三岁多的孩子来我家玩,不一会儿他说:“阿姨,我要啊呜。”我问:“你要吃饭吗?“不,要啊呜。”我又问:“你要小便吗?”“不,要啊呜。”我再问:“你要回家吗?”“不,我要啊呜。”他把我拉到厨房指着热水瓶,我才明白他要喝水。问其家长,家长说孩子两岁前把喝水说成“啊呜”,大人觉着有趣,以后跟孩子说喝水都改成“啊呜”,已说了一年多了。  相似文献   

4.
"老师,我都按你的话去做了,孩子怎么还是那个样子啊?" "那些所谓的‘专家’,站着说话不腰痛,他哪知道我家的困难,又怎么能够体会我此刻的心情呢?看了他们的建议我就想生气,说的那么玄,对我一点帮助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我和孩子     
(这是我在二十岁时所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和孩子,同在一个庭院里生活,同在一片阳光下,每天,每天。有时,他们会蹦出天真的问活:“老师,你有孩子吗?”问得我低下了头,羞红了脸。望着那些好奇的目光,天真的笑脸,我俯下身,轻声说:“有啊,三十多个孩子,我们这个班o’”啊,孩子们欢呼雀跃,一齐涌到我的身边,搂我、亲我、羞我,我们都笑得那么香甜。我和孩子@雨虹!辽宁沈阳~~  相似文献   

6.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6岁,他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太倔,朋友让他往东,他偏偏要朝西。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我偏偏不!”一旦他的倔脾气上来,十头壮牛也拉不回来啊!朋友简直不知道怎么对付他了,常常向我诉苦。像这样的倔孩子我们身边不乏其人,许多父母为此困惑不已。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说他倔,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倔就是不好,甚至于倔就是坏。事实上,许多父母在说孩子倔时,其含义多数都不是褒义。父母不要说孩子倔,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倔的标签。孩子都有这样的心理,你说我倔,我就倔给你看,我就倔到底,看你能够把我怎么样。孩子怀着几分好奇…  相似文献   

7.
近日,郎平在某综艺上分享了一个故事.她有一个教师朋友,从小到大对孩子管束颇多.孩子新结交了一些朋友,教师朋友说:"你不要跟这些孩子玩,他们是不好好学习的孩子." 孩子成年后,生活圈子小得可怜,一个朋友都没有.假期就躲在家里玩游戏,特别宅,最后连大学都没上.教师朋友这时候急了,对孩子说:"我也不能老养你,你要出去找工作啊."  相似文献   

8.
苏华 《中国教师》2009,(18):51-51
<正>逛完商场回家,刚放下东西,女儿便噘着小嘴对我说:"爸爸,大人是不是应该亲孩子?"我说:"是啊。"女儿接着说:"那你一点也不亲孩子。"我一愣,女儿今年5岁,平日我挺疼她的,今天她怎么这么说?她说:"今天我看中了一个玩具,你都不给买。"我仔细一想,原来她在商场看中了一个头花,30元钱,我看不太漂亮,说:"太贵了,不要。"就领着女儿走了,她现在还  相似文献   

9.
孩子的朋友     
雷静 《今日教育》2006,(12):1-1
常常有朋友对我说:“你在幼儿园工作肯定很快乐。”是啊,在幼儿园工作,让人觉得年轻,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因为我很喜欢孩子,所以我选择了幼儿教育,这被人称为孩子王的事业。八年前我带着我的梦想和希望走进了孩子们的中间,走进了这多彩的世界,梦想着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老师,孩子们喜欢的孩子王。  相似文献   

10.
干孩子     
讲一个15年前的故事。“妈妈,我今天认了一个干妈妈!就是我们的张老师!”儿子一出学校门口就冲他母亲高兴地嚷。“你说什么呀?你那么淘气?她怎么会认你做干孩子?”母亲说。“认了!她确实认了我了!刚才我们在做作业,张老师表扬李红贤时这样说:‘我只有一个儿子,若有一个像李红贤这么聪明可爱的女儿,该多好啊!’于是班长周侨说:‘老师你这么喜欢她,不如认她为干女儿?’我们都笑了。老师又说:‘可是,我觉得你们每个人都很可爱,我要是认了56个干孩子,哪有那么多钱养啊?’我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候黄华说:‘老师,你连黄国恒也要认吗?他成绩那么差…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就住在学校里了,那时候他只有7岁,从没离开过我们。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小姑娘,有一次,她告诉我,儿子常常会从后面突然抱住她。我对老师说,你可不可以经常抱抱他啊。后来,每到周末,儿子回家,就说他的老师真好。有位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写信问我,怎样才能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尽快喜欢自己呢?我就说抱抱孩子啊。后来,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她的学生都很喜欢她了。她说:“想不到拥抱有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教育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给孩子一个拥抱就可以了。而拥抱也很简单,展开双臂就可以了,只是,你要将心贴紧他!给孩子一个拥抱@叶…  相似文献   

12.
"妈妈,给你钱."九岁的儿子对我说,并扬了扬手中的钞票,"我没让你拿钱啊."我一脸的困惑.这时孩子又对我说:"是楼下那位大哥哥给我的,他说是你叫他帮你拿钱的."  相似文献   

13.
有些父母会经常说,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啊?要我说,那得看他是在什么问题上不听话。比如说,孩子喜欢蓝色衣服,你非让他穿红色的;孩子喜欢学电脑,你非让他学钢琴……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父母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这是我在乡村小学的一个课间所看到的一幕。此刻,孩子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足球赛"。可地上滚动着的哪里是什么足球,严格地说只是一个与足球一般大小的纸团。然而, 孩子们踢得多开心呀!你瞧,一群孩子围绕着这个纸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我传给你,你再传给他,几个回合之后,一个孩子找准机会,一脚劲射,哇塞,中了!获胜的球员们咧开了嘴,抱成了团,一个劲儿笑啊,跳啊,个个神采奕奕,满脸灿烂笑容,那投入的样子绝不亚于绿茵场上的足球健将们。再看看啦啦队的球迷们,这翻新了花样的"足球比赛",从一开始就把他们好奇的目光全给吸引住了,因为这样的比赛他们还是头一回见到。一时间评点声、赞叹声、鼓掌声、惋惜声不绝于耳, 他们的情绪随着各自所支持的球队的战况变化而变化,他们对这场球赛所表现出来的关切程度甚至比场上的球员们还要高三分。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与大树     
从前有一棵大树很孤独。有一天,来了一个孩子,和树玩得很开心,之后的日子里孩子几乎每天都来,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孩子长大了,该上学了。看着孩子变得闷闷不乐,树问:"孩子,怎么今天这么不开心啊?"孩子说:"树啊,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却没钱交学费。"树想了想,说:"孩子不用愁。我有很多果子,你把果子摘了卖掉,就有钱上学了。"孩子听了很高兴,便摘了许多果子拿去卖了。从此,孩子每到要交学费的时候都到大树这里来摘果子,大树每年也只有这一天才能再见到孩子。时间又过了很久,孩子又长大了,该结婚了。孩子又来到大树面前。大树说:"孩子,能见到你太好  相似文献   

16.
煤油灯情思     
小区停电了,孩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说你的作业不是写完了吗?干嘛还这么着急啊?孩子毫不隐瞒地说,我还要看动画片呢。我说既然没电,动画片看不成,不如我给你讲讲煤油灯的故事吧!孩子扑闪着眼睛,疑惑地问:“什么叫煤油灯啊?”  相似文献   

17.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就住在学校里了,那时候他只有7岁,从没离开过我们。儿子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小姑娘,有一次,她告诉我,儿子常常会从后面突然抱住她。我对老师说,你可不可以经常抱抱他啊。后来,每到周末,儿子回家,就说他的老师真好。有位刚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写信问我,怎样才能使一年级的小朋友尽快喜欢自己呢?我就说抱抱孩子啊。后来,她很高兴地告诉我,她的学生都很喜欢她了。她说:“想不到拥抱有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教育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给孩子一个拥抱就可以了。而拥抱也很简单,展开双臂就可以了,只是,你要将心贴紧他!(选自《教学月刊·…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孩子都会向大人提一些不靠谱的问题,比如那天去学校接孩子放学,儿子跟在我身后慢腾腾的,我心急火燎地说:“快点走吧!磨蹭什么啊?我们要先去超市给你买新文具,然后回家,你写作业,我给你洗校服,没有时间给你浪费。”  相似文献   

19.
听说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不错,不少熟人常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的回答是:没有必要一直督促孩子学习,如果你实在忍不住非要管,那你使的劲千万不要超过孩子,否则你的付出将起反作用。很多人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说你这样说是因为你的孩子学习好,你当然不用着急了。其实我这样说完全是因为我和孩子都是这种做法的受益者。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真是有不少压力。因为孩子的同学在取得好成绩后都会得到家长的奖励,有些甚至会得到很丰厚的奖品,这常常使孩子耿耿于怀。就在我快要“坚守”不住,开始怀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有些不合时宜时,发生了一件让孩子释然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