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审题篇审题就是准确、全面理解命题的含义。它是作文的重要环节,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因此同学们在审题时要密切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文题形式。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命题作文、半命题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供图像材料作文等。只有认清题型,才能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4,(7):12-13
<正>材料作文一般要求根据对文题所给材料的理解进行立意、构思,具有较好的开放度,是作文命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材料作文中,文题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作文中心的来源,因此,写作时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写材料作文,审题是第一道"门槛",想要准确有效地分析材料,提炼出既贴  相似文献   

3.
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看清楚题目,弄清命题人要求你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题材的范围怎样,写作的重点是什么。由于没有过好审题关,很多同学的作文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写得文不对题。那么,怎样才能审好题呢?第一步,审体裁。看到文题,首先要考虑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说  相似文献   

4.
常规的作文教学流程是由教师给出作文题目,这个题目有时是命题,有时是半命题,有时是话题,也有时是给材料式的。接着再明确作文的审题要求: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正确理解关键字词的内涵与外延,进而理解作文的题意。当然,除审题要求外,还有一般的写作要求,如写作范围的要求,写作内容的要求,选材的要求,字数的要求,有时还有表达方  相似文献   

5.
【能力定位】初中阶段的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 ,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审清题意 ,是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一般地说 ,审清题意必须符合三个要求 :“准” ,就是准确理解命题意图 ,把握文题的限制条件 ;“深” ,就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在文题充许的范围内多角度拓展和丰富题意。【要点阐释】审清题意的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揣摩命题意图的能力每道优秀的命题都包含着命题者的意图。揣摩命题意图 ,就是分析命题者“为什么命这个文题” ,探究命题的依据和出发点。善于揣摩命题意图 ,写作时才能深谙“行情” ,投命题者“所好”。命题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切题。就是所写文章与所给题意非常契合的意思。目前我们训练写作以及考试的文题无外乎有三种情况:一是命题,二是话题,三是材料。而就审题而言,话题是可以包括命题和材料作文的。因为一般来说,一篇话题作文的试题常可包括“材料”、“话题”和“其他要求”三个组成部分。话题虽不等于命题,但分析理解话题的方式方法基本上是与命题一致的;话题作文中的材料的作用虽也与一般材料作文不同,但总要对材料的中心主旨进行确切的把握的,而这种把握方法也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审好话题,就基本上可以做到审题无误了。下面我们就以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审题时如何切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考片段作文题,往往是对某一种写作能力的考查,要求明确.要想在中考片段作文写作中获得高分,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清题,明确考点及要求 审清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需要审些什么呢?主要审的是题干及要求.一是明确写作范围及写作能力的考查点,二是写作的具体要求,三是仔细揣摩命题者的匠心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大都由导语、文题(或话题)和要求3部分组成。其中,文题(或话题)和要求属于必备内容,处于审题、扣题写作必须瞄准的靶心位置。至于如何审准文题、紧扣话题在此不作细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作文中的要求,教你如何在考场上应对,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质量(为表示区别,以下称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审题五法     
审题是作文的首要环节,审好题是写作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文时要认真对题目、要求等要素中的每一个字词仔细推敲、体会,要正确把握题意,要准确理解作文题目对作文所作的限制与赋予作文者自由发挥的空间,达到对作文命题意图的全面领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怎样才能审好题呢芽笔者归纳以下五法:一、题眼分析法“题眼”指文题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那又如何去抓呢芽一是,如果文题是一个句子,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爱家乡的小河》,“爱”是动词,也是本题的题眼…  相似文献   

10.
一、强化审题立意训练,写扣题文“审题”和“立意”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重点,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不可不慎之又慎: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写得再好,至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义。这是理解话题作文的关键,也是指导和写作话题作文的关键。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小故…  相似文献   

11.
李楠 《辅导员》2013,(14):21-22
审题,就是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写作范围、写作重点、中心思想,并确定文章的体裁、立意。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明写作题材的方法我们小学生的作文一般是记叙。记叙文的题材可以分为写人、写事、状物、绘景四类。审题时要明确这方面的要求。如《我最敬爱的老师》《我的小弟弟》是写人的;《我的课  相似文献   

12.
陈巍巍 《辅导员》2012,(33):58+55
我们现在的作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命题作文,作文审题也不再是单纯的审标题。在测验、考试及严格的作文训练中,作文题目,有题干要求、材料、说明等,每一项都属于作文要求的内容,所谓作文审题,指的就是把这些东西逐一弄清。一、题干要求题干,是主要解题指令,是试卷中紧接题号的题目基本内容。不同的作文要求和题目结构,表现在题干上的含量不同,有的题干所含的信息量极少,信息都在材料和说明内容中,而有的题干所含的信息量就很大,写作的要求全在题干中,此外没有其他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写作文,最怕写偏题。教师教作文,更怕学生写偏题;每次考前辅导,总要千叮咛万嘱咐——宁可平淡不可偏题。审题,遂成为写作检测的第一道门槛。虽然时下各类考试作文命题者反复强调不会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虽然教师不断指导学生如何"审材料、审提示、审要求",但每年高考作文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题。语文教师于是每每面临这样的尴尬:年年苦口婆心教审题,年年都有学生写偏题。审题,难道真的是写作教学的一道坎吗?  相似文献   

14.
小学毕业班的作文复习要抓住五点:审清题意;明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学会修改。一、审清题意命题作文首先要审题。题目审得清,不但可以不走题,还可以打开思路,写出立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怎样训练学生审题呢?可从三方面做。 (一)分析题目,防止走题。 1、辨析写作对象。要辨清题目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2、定写作范围。要审清题目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限制。 3、找文章的题眼。题目中往往有一个重点词,透过这个词就可确定文章的中心及内容,这个词就称为题眼。例如《童年趣事》,它的题眼是“趣”,要求写出童趣来。 (二)比较题目,防止混题。为了不把题目写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成败首先取决于能否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准确”指的是对文题或材料的理解应完全符合命题的实际,“全面”指的是对文题或材料的方方面面要考虑周全,不作片面推断。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得认真审题。所谓审题,就是对命题或材料加以认真的审查、分析和研究,做到知题义、明要求、识文体,以便把住方向盘,为作文正确导航。可见,审题是打开作文运思之门的金钥匙,应予掌握。本文拟就审题三要素作阐述,供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1.审题要准确审题要准首先审清楚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是图解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得更改文题。  相似文献   

17.
从这几年高考作文情况来看,因审题不仔细而导致偏题跑题的作文仍占一定的比例。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那么,如何突破话题作文的审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审材料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能帮助作者理解话题,打开思路。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  相似文献   

18.
审题、立意是各种作文命题形式的必要步骤,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对于一些有一定寓意的半命题作文题目,如果审题不够深入,就会造成立意欧浅甚至有所偏差,以至于影响到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阅此,审清文题,深刻立意,对于写作半命题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考作文对于中考语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文题信息,仔细审好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前提.初中作文命题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各种题型的审题各有不同.以半命题作文如何审好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新材料作文考查空间大,更能检测出考生的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学生应该准确理解这类文题的特点、要求,并能掌握一定的审题技巧。笔者据近些年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实践,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积累了一些心得。审单则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主要角度,定下肯否态度,由果导因;审多则材料要找出材料的相交点,辩证全面地理解,求同析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