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者”作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概念,讲求作家创作与其阅读接受的外国文学间,并不总能用事实来阐明。《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一书,分析中国古代中对外域文化现象载录时,体现的华夏中心主义等“他者”视界,还从以古今不同文化观念差异中,看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等现象的理解、古代社会两性关系的文学表现。以及“他者”眼光中,某些现象与问题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如佛经母题在中国的接受变异。该书还试图结合一些主题史、母题史和意象主题史来展示主题学理论的具体运用,并总结古今文学研究实践中的主题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是中国教师讲解西方文学的首要视域。其中,研究一个文学母题或主题(比如“父与子”“寻找”“漂流”“失乐园”等)起源和发展的“主题学”;研究某一类形象、某一个故事原型在从母国向他国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恒定结构等问题的“流传学”;研究某一部外国文学经典翻译到中国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否经过改编删节,译本的语言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等问题的“译介学”等等具体方法都非常适合我们的一线教师学习,并在教学中开拓高中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武侠文化通论》(以下简称《通论》)集作者十余年中国武侠文化研究成果之所成,运用主题学原理,从文学母题的文化内蕴贯通流变角度,将侠文化与民俗、文学主题相结合,分析了二十余种卓有意趣的武侠文学范式,探讨了侠文学及其慕侠习俗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价值,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中国古代侠义精神在民俗传统中的流变、道教仙话、女性观念、饮食文化、武侠文化、江湖侠盗伦理等武侠崇拜民俗的双向、多向互动关系。对”侠”这一特殊人群的行为方式、心态及其亚文化观念等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梳理,将文学主题研究延伸到江湖文化心态的总结上。作为一部扎实严谨的学术著作,该书具有以下特色:一、持续的主题学研究实践的学术延展。无论是80年代抒情文学领域的”十大主题””九大意象”,还是90年代在叙事文学、佛经文学,甚或独独对武侠文学的持久留恋,先生始终笃志于中国文学主题学的建构,显示了学术追求的持续性。《通论》就是先生主题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延伸。尽管该书采用的是一种宽泛的母题内涵,但无论是复仇、动物报恩、赌技服人等”核心单元”,还是兵器、大雕等”催化单元”,这些情节单元都是在结撰武侠故事方面起着”核心聚焦”作用的”主导母题”(leitmo...  相似文献   

4.
本书运用叙述学和主题学相关理论,选择现代小说“还乡”母题作为研究对象.,全书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二部分将现代小说“还乡”母题分为现实还乡和精神还乡两种类型,分别探讨他们的母题构成和序列;第三部分是针对现代作家选择还乡母题用意的研究,是对第一、二部分还乡母题构成、序列与作家文化心理关系的考察;第四部分则进一步去思考还乡母题构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出发,可以在自汉至清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发现一个完整、连贯、特色鲜明的讲述人与仙、妖、鬼等异类婚恋生活的母题,笔者将它命名为“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并首次对它的源流、特点、美学风格做了全景描述,提出它在世界文学背景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庸小说作为中国武侠文学的重要一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刘卫英、王立教授《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主题学研究方法入手,从16个母题和意象专题研究来阐释金庸小说中的深层意蕴以及某些人类学解读。不同于其他一般性金庸小说研究的论著的是:该书创新性地从部分母题的中外文学主题史来源、以及民国武侠小说代表作的介入等方面阐发,成为该书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7.
王立教授新著《武侠文学母题与意象研究》具有独特性,作者划分母题、范式的七种角度,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多是故事叙述所不可或缺的“多发性主题基因”的母题,一类是与环境、背景有关或能构成“定型性”象征的意象。“比武招亲母题”从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角度,追溯出成婚考验习俗祭起母题的印度佛经来源。“跨国别忠奸之争”的解读,也为考察中国武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复仇主题置于跨东西文化的语境俯瞰,其意义不仅在对中国武侠文化的消极因素寻本清源,更在于深入阐明了问题具有的人文内涵。没有作者的理论阐释,我们就可能忽略许多现代武侠文本潜藏的丰富文化意义,并对它们的历史价值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8.
由清代八旗子弟所创制的子弟书这一说唱文学,今虽佚失其曲调和很多文字篇章,但经由各方收藏家保留下来的文本资料,我们仍可探寻彼时的文学和社会风貌。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主题学中的母题研究方法,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考察子弟书改编自《三国演义》的篇目中女英雄母题的变与不变,据此来探求隐藏于文本之后的满汉文学交融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也可以用国别文学主题学的视野来解读,首先,是“提出问题”的原则,是展示与揭示结合的原则,背诵熟读与理论思辨训练并重的原则。由点及面的联想性,是具体操作时的核心思路。具体讲授时可以前带后、以后证前、以今证古、前后贯通,旁及文化,并将文学与文献学等结合贯通,与随后即将开设的“研究型”接轨。应改变文学史课时分配上的各段“平均主义”倾向,以期详前略后,向通俗文学适当倾斜与渗透。此外,高校教学离不开研究和前沿学术动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