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留守子女现状分析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下千万,这些普遍却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教育界也给予了留守子女现象足够的重视,例如朱科蓉等对江西、湖南、河南三省留守子女进行了调查研究;周宗奎、孙晓军等作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的研究;王东宇作了小学留守孩的研究;周全德做了“关于农村空巢学生问题的思考”的研究……笔者对这个问题也颇感兴趣,利用假期走访了川东某小学,该学校位于川东一个…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管理的未成年学生。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认为,仅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转变“留守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提高其教育管理子女的水平,使之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为此,我校成立了“留守学生”家长学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的占31.0%。他们的SCL-90的得分显高于全国常模,表现突出的是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总体上“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全社会都应关心农村“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学校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尽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政府将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且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可就地入学的相应政策并出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随父母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仍是凤毛麟角。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被留在家里,由农村家中的单亲、祖父母或亲朋代为抚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考察与分析了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的由来及“留守子女”的成长现状,指出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提高“留守子女”素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人数越来越多。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缺少父母的关心呵护.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及监督管理.致使许多留守儿童在情感、  相似文献   

7.
彭华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2,40(3):116-117,125
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也是当今的热点问题。留守子女正处在一个受教育的关键时期,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同心协力关心他们,使其健康成长。然而对他们的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因而积极探索和研究解决农村留守予女教育问题,构建农村留守子女多元化教育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滕秀平  丁和兵 《江苏教育》2008,(17):F0002-F0002
句容市春城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处茅山老区,因父母外出打工而形成的“留守子女”特别多。近年来,学校针对“留守子女”心理问题较多这一现状,提出了“不让一个留守学生掉队”的目标。为“留守子女”建立档案,建立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留守子女”的谈心制度,主办心理辅导报《心约》,对“留守子女”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组织收看“新闻30分”、开设亲情电话、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留守子女”的生活,走进“留守子女”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学校还开展了国家级课题《农村家庭“留守子女”心理状况及对策的研究》,以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对留守子女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抚养教育管理,成为"隔代教育",农民工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暴露出来。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为此,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我校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内容较广泛、教育效果较明显,但也存在农村留守妇女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教育的方式欠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不足等不容乐观的一面。主要原因是农村留守妇女缺乏对子女教育的自主意识;整体学历偏低,自身的知识匮乏;忙于农活,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加强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向农村留守妇女普及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教育方法、关注农村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等方式可以为农村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世代相依的土地而涌入城市,或务工,或经商,被他们遗留在家中的学龄期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和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给这批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其道德成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并延续至今的第二次民工潮,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为引人关注。部分农民工在流向大城市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部分子女被称为“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与关怀,在生活、学业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不少困难。要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工作,需要各地各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民离开世代相依的土地而涌入城市,或务工,或经商,被他们遗留在家中的学龄期子女就成为了留守子女。留守子女的道德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教育课题和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给这批学生营造一个多维度的优良的育人环境。本文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式,对农村打工族留守子女的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对其道德成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福建农村出国人员和外出务工人员、流动人员逐年增多,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三种特殊群体儿童的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即流动人员的子女;大量出国人员或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即“留守孩”;  相似文献   

15.
李梅 《考试周刊》2011,(86):212-212
所谓“弱势群体子女”,是指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把子女扔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弱势群体子女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农民的生存理性和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让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由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尽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政府将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且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可就地入学的相应政策并出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随父母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仍是凤毛麟角.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被留在家里,由农村家中的单亲、祖父母或亲朋代为抚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外出打工的农民就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抚养、监护,这群弱势群体就成了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孩子”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倒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厌世自闭、社会逆反、空虚、自卑、胆怯、  相似文献   

18.
请关注“留守子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广大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挣钱,家里只留下了“六·一”、“九·九”部队驻守。“留守子女”的人数之多令人咋舌。报载:一所农村学校有23个教学班,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55名。占学生总人数的54.4%,数量之庞大,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教育好“留守子女”,使他们健康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留守子女”大多由祖辈代管。祖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代沟和认知代沟,加以传统的文化积淀因素,多数隔代管理只能是动物式的哺育,只供给吃穿,疏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的培养。因此,得不到父母呵…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是,人们关注的更多是那些进城的农村儿童、少年;其实,流动人口子女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被留在了家里,即所谓的“留守子女”。据报载,一所农村学校有23个教学班,842名学生,其中“留守子女”455名,占学生总数的54.4%。为更全面的了解父母外出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本课题选择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比较多的湖南、河南、江西三省各一个乡(镇)作了调查。本报告就是根据2001年(6~8月)暑假对湖南、江西、河南的调查资料,试着对此做了一些探讨,以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柳文霞 《考试周刊》2010,(25):217-218
据公安部对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例的对象大多是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