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虎作伥充当爪牙,帮恶人做坏事,称“为虎作伥”。“伥”读chāng(昌),指伥鬼,读成zhàng(帐)是错的,读成chàng(怅)也是错的,当然也不能把“伥”写成“怅”或“帐”。未雨绸缪“绸缪”这两个字不容易读准确,有读chóunìu(仇拗)的,有读chóumìu(仇谬)的,都不对。“绸缪”应该读chóumōu(仇牟),是修缮的意思。趁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瑕不掩瑜这个成语有时被写成“瑕不掩玉”,意思错了。“瑕”指玉上面的斑点,是玉的毛病,“瑜”指玉的光彩。成语的本意是指玉的斑点掩盖不了玉的光彩,并…  相似文献   

2.
刚愎自用其中的“愎”常被读成F敶(复 ) ,或读成F摮(幅 ) ,这是错误的。“愎”和“复”音义都相差很远 ,不能读混和写混。“愎”读b尙(必 ) ,“刚愎”是固执的意思 ,“自用”指自以为是。成语的意思是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愎”与“复”形、音、义差别都很大 ,要注意区分使用。鬼鬼祟祟这个成语被读成“鬼鬼ch幃ngch幃ng(崇崇 )”的时候很多 ,有时也被写成“崇崇”。“崇”与“祟”这两个字形体相近 ,要注意区别。“崇”是“山”下边一个“宗”字 ,读ch幃ng(虫 ) ,是高或重视的意思 ,如崇山峻岭。“祟”是“出”下边一个“…  相似文献   

3.
弃甲曳兵 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沆瀣一气 这个成语不好读,不好写,也不好理解,需要知道成语的来源。“沆”与“瀣”是古书中记载的两个人的名字。唐朝崔瀣参加科举考试,因为他是崔沆的门生,便被录取了。当时人们议论一“沆”一“瀣”,本来是一气的,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结。“沆”读 hà ng(巷),“瀣”读“ xiè”(泄)。  好高骛远 这个成语一般不会读错,但有时容易写错。其中的“骛”,有写“鹜”的,有写“务”的,也有写“雾”的。“骛”指马快跑,下面是个“马”字,引申为追求。“骛”也当“务”讲,所以也可写“好高务远”。但写“鹜”“雾”都不…  相似文献   

5.
弃甲曳兵其中的“曳”有时被读成yì(义),也有时被写成“弋”,这都错了。“弋”读yì,表示用带有绳子的箭射鸟,而这个成语不表示这种意思。“曳”读yè(夜),表示拉着、拖着。成语形容败兵丢盔卸甲,拖着兵器逃跑的样子。气势汹汹有人认为这个成语是形容人发怒时凶狠的样子,就想当然地写成了“气势凶凶”,结果错了。可以说“凶狠的气势”,但不能说“气势凶狠”,更不能说“气势凶凶”,“凶”字不能叠用。“汹汹”是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含贬义。形容人或动物发怒时凶狠的势头,写“气势汹汹”才对。气喘吁吁“吁吁”和“嘘嘘”…  相似文献   

6.
成语属于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所用字数和哪几个词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必须保持正确的用祛。但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成语的误用,这在报刊上也不少见。下面举出一些最容易造成同音相混的成语,指出正误的用法。坚忍不拔·坚韧不拔“坚忍”是坚持而不动摇的意思,“拔”是拔除。这个成语形容人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这个成语不表示“坚持而有韧劲”的意思,所以用“坚韧不拔”是不正确的。按部就班·按步就班“部、班”是指门类、次序的意思。这个成语是表示做事情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步”是脚步的…  相似文献   

7.
寥寥无几 其中的“寥”容易和同音词相混。有写“廖廖”的,有写“了了”的,有写“聊聊”的。“寥寥”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稀少。成语是指很稀少,没有几个。“了了”读 liǎ oliǎ o(燎燎),表示明白,如“不甚了了”。“聊聊”读 liá oliá o(疗疗),表示闲谈。“廖”读 lià o(撂),表姓氏,不能重叠。这几个同音词都不表示稀少,所以都不能和“无几”组合成成语。   两全其美 把这个成语理解成双方面都美好,于是就容易写成“两全齐美”,这是错的。“全”指顾全,“美”是美好,“其”是他们。成语的本意是做一件…  相似文献   

8.
《笑傲江湖》推出个名人令狐冲,这一下子“令狐”这个罕见的姓,地球人都知道了。“知道”了,却念错了。以我的耳朵也听了几百回的“令狐”,对的极少。“令”的读音有三:一读 Lìng,是量词,500张纸为一令,这个读音不常用,但也却很少听人读错。二读 Lìng,这是通俗读法,最常用,司令、命令、口令、绕口令、县令、时令、令尊……三是读 Líng,不常用,古地名令狐,姓令狐。令狐冲的“令”就应该读 Líng。不可以读 Lìng。这样说的根据,一是《现代汉语词典》,二是《普通话异词审音表》。所有名为《笑傲江湖》的电视剧,全没念对。我听到读对的也有,那就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新闻联播,说到云南省省委书记令狐安时,读的是 Líng,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处理稿件发现,“源远流长”在一些稿件中被错写成“渊源流长”。“源远流长”是个成语,成语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因为成语是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  相似文献   

10.
《新闻爱好者》2011,(1):116-116
一、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园区中各国展馆千姿百态.“美轮美奂”便成了媒体描写这些展馆的常用词.但常常错写成“美仑美奂”或“关伦美奂”。这一成语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美观,其中的“轮”含义为“高大”,写成“仑”或“伦”.都是别字。  相似文献   

11.
常常会发现一些写错的成语。主要是作者对该成语的出处和意义不甚了了。现举例如下: 夜郎自大常常会误写成“夜狼自大”。其实“夜郎”是古代一个小国名。《汉书·西南夷传》记载,汉朝的使者到了夜郎,夜郎的国王就问,汉同夜郎相比,谁大。拿小得可怜的夜郎来和疆域辽阔的汉比较,显得十分无知而且妄自尊大。所以成语夜郎自大不能写成“夜狼自大”。  相似文献   

12.
没齿不忘这个成语中的“没齿”绝对不能读错,读错意思就变了;但还是有人经常读错,读成méi chǐ(眉齿),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没有牙齿不忘,这就不成话了。“没齿”的正确读音是mòchǐ(莫齿),表示终身的意思。成语是指一辈子不忘。在使用中,成语常有义随音错的现象,要注意避免。莫名其妙与此非常接近的还有“莫明其妙”。这两个成语都能用,但意义不同。“名”是说出,“莫名其妙”是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明”是明白,“莫明其妙”是不明白其中的奥妙。一个是说不出,一个是不明白,这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正确使用,避免混淆。拈…  相似文献   

13.
大家好!我是汉语拼音隔音符号(’)。顾名思义,我的作用就是“隔音”。如果把我省略了,就会造成读音错误乃至语义上的错误。根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需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这里,如果pí’ǎo(皮袄)不加隔音符号写成píǎo,就容易发生拼读混乱,错拼成“漂”。类似的例子还有uān’ài(关爱)、chán’é(嫦娥)等,不加隔音符号,则写成uānài、cháné,就容易错拼成“瓜耐”、“禅阁”。同样,当n,…  相似文献   

14.
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亦作“徙薪曲突”。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突,烟囱。徙,迁搬。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霍光传》。此条成语是说有位客人路过一户人家,看到灶  相似文献   

15.
业界资讯     
《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错据《新华网》报道: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12月27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相似文献   

16.
有那么一些成语彼此之间只有一字之差.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近,属于异形成语,即一条成语的两种不同书写形式,使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例如“揠苗助长”和“拔苗助长”,“百口莫辩”和“百喙莫辩”,“没齿不忘”和“没齿难忘”,“目不暇接”和“目不暇给”.一种是所差的字意思不同甚至相反,从而形成了两条不同的成语,成语意义的差别就在所差的那个字上.有差别的字多数情况是在两条成语的相应位置上(有时这个不同的字还是同音字);也有时有差别的字不在相应的位置上.这种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很容易被人混为一谈,造成误用,使用者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17.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而吴汉却“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听说后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称赞吴汉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差,颇、殊;强,振奋;人意,入的意志)。后来“差强人意”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这里是大体、稍微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读1999年11月18日的《中华新闻报》,发现成语用字随心所欲乱用的现象,如:三版《基层通讯员投稿有四忙》中:“凤毛鳞角”正确的成语应为“凤毛麟角”,意思是说凤凰的毛,麒鳞的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鳞角”显然是错了。四版《港报女记者惨遭强暴今日女报仗义讨公道》一文的“编后”语中:“仗义直言”。正确的成语应为“仗义执言”,意思是说为了主持正义说公道话“直言”  相似文献   

19.
(二)成语的误写。 成语的误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写了错字,一种是写了别字。 写错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成语中的某个字的形体辨认不清,或多笔少画,或误写偏旁。例如:将“丧心病狂”中的“丧”写成“(?)”,将“一尘不染”中的“染”写成“(?)”,将“黄粱美梦”中的“粱”写成“(?)”,将“中流砥柱”中的“砥”写成“(石氏)”,将“水滴石穿”中的“滴”写成“(氵商)”。再如,将“气焰嚣张”中的“焰”写成“熖”,将“死有余辜”中的“辜”写成“(?)”,将“曲突徙薪”中的“徙”写成“(彳步)”,将“秣马厉兵”中的“秣”写成“(禾未)”将“肆无忌惮”中的“忌”写成“(巳心)”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上說:“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这是成语“夜以继日”的来源,意思是说白天功夫不够用,夜晚接着干。現在报紙上有些文章常常把这一成语写成“日以继夜”,很多人在口头上也这样說,这是不对的。汉語里四字成語是固定詞組,一般不随便改动;少数可以更动詞序或改換其中个別的字的,也須“約定俗成”。把“夜以继日”顛倒过来,說成“日以继夜”,就不妥当,因为“日以继夜”和“日夜”、“日日夜夜”的意思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