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互动组合增加练习密度本课设计:练习1:学生一人"直线运球+传球",一人原地等待接球。练习2:一人曲线运球传球,一人曲线跑接球。思考分析:通过观摩发现,学生一人在练习曲线运球时,另外一人不是在原地等球,就是在做无球曲线跑,虽然这些练习在篮球的教学中也可以存在,但是对于这节课而言,学生的原地等待和无球曲线跑,缺乏设计目的和意图,因为原来学生本来就是人手一球,而按照本课的设计练习,另  相似文献   

2.
<正>一、听鼓声换手运球目的:均衡发展学生左、右手原地运球的能力。方法及规则:持球姿势准备,听到一声鼓响右手运球,听到两声鼓响换成左手运球,听到密集的鼓声则变为低运球。教学效果:在复习原地运球的基础上,通过鼓声提示学生运球中进行换手,增加原地运球练习的趣味性。教学建议:1.游戏前,学生先集体展示右手原地运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运球水平,纠正、规范运球的动作后再进行换手运球的练习;2.导入游戏时的语言:"让我们来点小变化——听鼓声换手运球,请同  相似文献   

3.
<正>一、"流水线"形式的组合篮球运球投篮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教学内容。在组合练习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把运球投篮这个练习分为开始(原地)、技术练习、结束返回(移动)、等待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见图1)。在图1中,运球投篮练习就像一套紧凑的"流水线",而四个环节如流水线上的四个"生产单位"。在练习中,教师可在"生产单位"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技术、身体素质动作,比如原地运球(A)、原地到技术练习(A-B)的单脚持  相似文献   

4.
<正>一、无球移动+接同伴传球+原地运球练习方法:2名学生为1组,间隔2~3m,学生A进行原地运球,学生B徒手做1次左右、前后的脚步移动动作后返回至起始位置,学生A快速将球传给学生B,学生B进行原地运球,学生A进行脚步移动练习,以次类推(图1)。练习建议:运球学生眼看脚步移动的同伴,同伴完成脚步移动后,快速将球传给同伴;集体练习时,每组间应保持适度的距离,防止冲撞。拓展练习:运球学生可一边运球一边  相似文献   

5.
<正>运球技术是篮球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技术。小学生专注力较差、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而技术教学又需要反复地练习,容易使学生在学练一段时间后失去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练习,利用富有挑战性的小游戏,有效解决了这一矛盾。下面以二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一课为例与大  相似文献   

6.
<正>情感目标1(内容: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娱乐情感,提高想象和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得心理素质。情感目标2(内容:篮球——复习原地运球、学习直线运球)是在学生进行原地运球与直线运球练习时,喜欢重复练习,并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团结合作、集体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在教师安排运  相似文献   

7.
<正>一、关于练习设计的合理性的思考在本节课的基本部分,脚背外侧运球的教学中,执教者首先安排了三个练习,分别是:练习1:两名学生各持一球,相对站立,练习开始后向对方脚背外侧运球,当双方相遇的时候,运球从对方的右侧入(变向),到对方开始运球的地方停球。练习2:练习者一人一球,绕顺时针方向一圈,然后绕逆时针方向一圈。练习3:两人一组,一人一球,一人原地做球性练习,一人脚背外侧运球绕过  相似文献   

8.
<正>一、剖析两个案例同样的"篮球运球过人"教学内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一)教学方案方案一:熟悉球性→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曲线运球→让学生讨论有哪些运球过人的技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体前变向运球过人→面对标志物。如,标志杆的练习→面对消极防守的练习→一对一的实战练习→运球  相似文献   

9.
<正>一、观摩课大放异彩,交流中得到碰撞和升华通过对6节课的观摩,笔者发现在教学方面教师们都重视了课堂的组织形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小篮球:原地运球》一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新颖的练习形式,执教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且学生感兴趣并易接受的事物引入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善学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再如,《足球:双脚交替踩踏运球练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观看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两位教师执教的水平二篮球课教学视频,受益匪浅。通过观察,笔者有以下思考与分析。案例: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原地运球"》一课。在执教教师的统一指挥下,学生学习不同姿势的原地运球,从体验手腕带动手指按压球,到手臂带动手腕、手指  相似文献   

11.
一、熟悉球性 1.原地或行进间左右手交替换手"v"字运球.做此练习,教师要强调运球的高度,在膝关节上下最好.起先可以从腰部的高度开始练习,慢慢地降低身体重心和运球的高度.为了掌握主动控球能力,可以在练习时固定运球落点(或线),反复练习原地或行进间左右手交替换手"v"字运球.  相似文献   

12.
<正>一、单手运球抛接水瓶练习练习方法:两脚左右开立,一手拿矿泉水瓶,一手拿球。练习者一只手原地运球,同时另一只手向上抛接水瓶(图1)。练习要求:练习者运球时,重心降低,运球高度不得超过肩膀。进阶练习:初始阶段,练习者抛接的高度由低到高,并由原地运球至行进间运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今年全区优质课评比中,笔者讲授的是三年级(水平二)《原地交换脚跳绳》一课。在完成了徒手交换脚跳示范讲解练习后,学生们开始自由尝试进行跳绳学习,笔者进行巡回指导,帮助释难答疑。然而,这时有几个学生却没有练习原地交换脚跳绳,而是采用了并脚跳的方法在练习跳绳。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以期与大家探讨。一、熟悉球性,增强运球练习的趣味性多样化的熟悉球性练习是提高运球能力的基础,颠球、推球、拨球、滚球、回拉球等都是最基本的熟悉球性练习。1.原地拨球(拨浪鼓)方法:两脚间原地左右拨球(见图1)。要求:用脚内侧拨球。建议:将该练习比作"拨浪鼓",形象又可爱。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篮球运球的技术动作呢?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变化教学方式与手段,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可以激发学生运球练习兴趣的教学方法,现整理后加以阐述,以供大家参考。一、原地练习1.死球拍活(见图1-1)利用指根以上部位及手腕力量用力拍  相似文献   

16.
一、双手双球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两腿弯曲,含胸收腹,在身体的体侧双手运球,运球时肘关节稍抬起。动作难点:左右手运球时掌握好节奏。注意问题:1.运球的部位一定是手指(指根以上的部位触球);2.运球时抬头,重心降低。辅助练习:1.先做原地单手运球;2.做原地双手运球;3.完整动作练习。二、熟悉球性之手指连续拨球动作要领:指尖部位触球(手指紧张),当球离开手指指尖的同时,异侧手前臂从球与手之间穿过,完成动作。动作难点:手背一定从球与手之间穿过。注意问题:1.下肢放松;2.手背一定从球与手之间穿过。辅助练习:1.徒手做抛球、穿臂的动作练习;2.…  相似文献   

17.
所谓逆向练习法,就是指教师要求学生按其动作口令(或指示)的相反方向和位置去完成动作的一种练习方法。如在原地队列练习中,教师发出“向左转”的口令,学生必须完成“向右转”的动作。同样,教师口令“向右转”,学生动作“向左转”。又如在徒手体操练习中,教师喊“臂前举”,学生做“臂后举”。另外,在篮球的运球练习中,教师作“高运球”的手势,学生做“低运球”的动作。实践证明,这种逆向练习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但使学生感到新颖,兴趣得到激发,精神愉快地  相似文献   

18.
<正>从前年开始,我市初中生毕业体育考试中,新增加了篮球往返运球考试项目。一时,篮球运球成了学生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掌握篮球原地运球动作技术,笔者依照教科书上的指导和自己对篮球的认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几节篮球运球的教学课。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按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15,(Z1):68-69
<正>一、双手双球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两腿弯曲,含胸收腹,在身体的体侧双手运球,运球时肘关节稍抬起。动作难点:左右手运球时掌握好节奏。注意问题:1.运球的部位一定是手指(指根以上的部位触球);2.运球时抬头,重心降低。辅助练习:1.先做原地单手运球;2.做原地双手运球;3.完整动作练习。二、熟悉球性之手指连续拨球动作要领:指尖部位触球(手指紧张),当球离开手指指尖的同时,异侧手前臂从球与手之间穿过,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在初步进行了运球技术教学后,在高校篮球选项课中如何安排运球技术练习,使学生的运球技术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