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幼儿绘画是幼儿亲手拿笔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认识、 感受和情感。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绘画教学就是要按照幼儿不同绘画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幼儿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美感和初步的审美 能力。  我们在绘画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前提 。教师的指导概括起来有三个字:“看”、“说”、“想”。  一看。即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一般…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 自主、自动、自由地活动和创造的特性,它是人性中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部分, 是人性之精华,儿童对审美对象的解释表现出更强烈的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审美需要 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自由的实现。  一、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建构审美对象  审美活动的产生是审美对象与审美需要的契合。然而,并非所有的客体都是审美对象 ,客体要成为审美对象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第一,审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 能力,才能使客体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3.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述,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以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绘画欣赏中的评价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艺术观察是创作过程中的一种对现实生活充满艺术情感的有独创性的审美认识,也是产生创作动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审美客体刺激了主体,并被主体所吸纳、接受,并转化为主体的审美需求和心理动力时,才能产生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5.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征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虽说评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但审美价值必须经过评价才能被认识和掌握。在教学中,这种评价是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有教师和学生对客体的评价,又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评价的再评价;评价既可以是外部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是内心的检校与评判。通过大量的审美感知和体验的交互活动,逐渐使主体的评价标准与客体的审美价值相吻合,已达到欣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儿的教育也需要了解和认识幼儿的特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才能让教育更有价值。观察和评价是分不开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学会观察,用好评价,更好地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铺垫。  相似文献   

7.
刘佳 《湖南教育》2004,(21):24-24
音乐审美价值是音乐价值系统中的核心价值、本质价值。要探讨音乐审美价值,就要确定价值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是欣赏者,即审美主体。音乐审美价值的客体包括各种各样的音乐体裁,如歌曲、标题音乐、交响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等,还包括很多非音乐因素,如文学、绘画、社会事件等。  相似文献   

8.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认知过程。在不同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观察的方法各不相同,因此,要有目的地去观察,并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观察方法,才能更好地创造绘画作品。一、超近距离观察将写生对象直接放在眼前作超近距离的观察,以增强观察的精确性,叫超近距离观察。如荷花写生中叶脉的走势,以及人物写生当中的眉毛、头发生长的细节等,都要运用这种方法作深入精确的描绘。二、局部观察这种方法就是从一点开始画,然后向周围逐步扩展开去,看一点画一点,直到画完。例如,中国画中的人物写意,常从人物的眼睛或鼻子等局部入手完成作品。另外,儿童绘画当中也…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现实间,是一种审美关系;文学作品是创作主体对现实审美认识的结果,它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而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也必须是一种独特的,不同寻常的审美体验。艺术家要想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和摄取到生活的美,就需要用审美眼睛去观察具体的生活形象,把握事物的独特性、个别性。  相似文献   

10.
写意与写实绘画历来作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中西方对世界认识方式的不同,追求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察审美对象的方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中西方各自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审美需求,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审美形式,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写意与写实绘画  相似文献   

11.
人的观察视角不同,决定了观察距离的不同。但艺术观审中的“距离”则是一种超实用的审美距离;是日常心理距离向审美距离的跨越。由悲喜剧中的距离审美和假定性心理图式,展开接受美学的距离视野,以此论证艺术与生活中观审距离的生成。接受美学系统阐述了审美距离的生成在于“意义”与“自我感受”的连续性,即审美最佳效果的适中距离,而悲喜剧的艺术接受,最为典型地解释了审美距离的复杂性质;同时,从“生活”中的观审跃升到“艺术”中的观审,也需要心理“距离”的产生,它是两者转化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12.
《乐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美学著作,第一次从"乐"的角度对儒家诗教中"观风"思想进行了总结,并将"观"细化为政治之观和伦理、风俗之观两个方面,"观"的最终目的是"移风易俗",而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是艺术对人内心情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观察力与其他观察力 (主要是科学观察力 )比较的角度看 ,文学观察力完整直观的注意和摹写和主体情感的外射和融合的审美特性 ,显示了文学观察力与众不同的本质。从文学观察力自身的比较中 ,析其捕捉、发现、创造等审美层面 ,文学观察力高低优劣也是各有因由的。从这两点出发 ,得出结论 :文学观察力是社会生活创造成文学创作对象的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观察就是仔细察看.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文章通过实例从顺序观察法、解剖观察法、对比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和全面观察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观察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阐明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学化学实验的个例分析,探讨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皎然是有唐一代为数不多的诗论家之一,他在其诗歌论著《诗式》中较为系统、深入地探索了诗歌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问题,而贯穿于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中和为美、追求适度的艺术辩证观,这一观点使他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看待诗学问题,且提出了一系列符合诗歌审美理想的艺术主张,深入地揭示了诗歌的本质规律。本文围绕文与质、自然与至丽、至苦与无迹等诗学问题,从“济不足”与“泄过”这两个方面阐发皎然中和之美的辩证思想。  相似文献   

17.
鲁迅文集的题名精妙绝伦。本文对这些题名一一作了洞幽烛微的解读探析,并试图以“丰蕴的浓缩”、“庄严的幽默”、“诗化的激情”等三项审美的提炼,来揭示鲁迅文集题名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师范院校的语文美育教育工作亦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更加地灵活,教学内容更加地丰富多彩。本文首先对幼儿师范语文美育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重点探索幼儿师范语文美育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心理距离”说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了“心理距离”说的错误根源,结合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论述了美感源于现实生活、美感的发展变化取决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伤的源泉、是培育美感的沃壤的道理,并对导致当代“心理距离”说者陷入理论误区的玩赏、欣赏、观照三个被混淆的概念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