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带给我们的,有民族文学迈进"世界文学"的历史梦想,有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时代契机,更有殖民话语的入侵、弱势文化被悬置和吞噬的隐忧.于是,审美现代性中的文学动势--文学表征功能的历史变迁、民族文学的声音喑哑和文学传统的根基失依,构成了全球化图式中难以化解的焦虑情结.主要表现为文学表征范式和价值危机、文化殖民对民族文化的浸染与渗透、"现代化"的宰制与异化、"文化工业"的复制与同化,以及中文拉丁化的语言解构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西方中心主义的特征还十分鲜明,文化的全球性还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共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下,既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对立、本土文化与殖民文化的对抗,又有异质文化间的误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民族文化和文学又相互融合、吸纳与激荡。中国文学在全球性多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与身份的重新确立,首先要以一种真正的全球化视野和高度来审视和界定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全球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中的现实地位和身份,中国文学应对文化全球性的挑战的策略,一是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找寻中国文学的传统和中国艺术精神,并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二是重铸和张扬中华民族精神,赋予民族文学活的灵魂,形成具有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民族文学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立场和身份赢得自己在全球文学整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歌德第一个明确提出“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将这一概念引入他们的文艺理论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出“世界文学”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准确地阐明了文学发展过程中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整体能动效应关系。在当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论说,赋予我们更为开阔宏放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经济全球化与文艺民族化的紧张关系中,由持续的现代化追求导致了文艺民族化身份模糊乃至丧失,并随之产生了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焦虑。它源自于汉语文学在“中、西结构”中的位置、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和在全球化与民族化张力中的特殊处境。当前中国文学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导致全球化语境把中国作家个体和文学写作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空维度。这个新维度对于文学写作的根本意义在于承受、反抗一种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面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采取平视的审美视角,以实现中国文化由“拿来”到“输出”的转化,这将成为中国后现代作家个体自我认同和文学写作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5.
流散文学(Diasporie Literature)作为对“流散”(Diaspora)现象的历史文化内蕴进行诗性表征的文学样式,滥觞于希伯莱圣经正典和次典(Apocrypha),近代犹太文学就是一种典型的流散文学。“流散”虽然最初指犹太人散居世界的历史事实,但并非为犹太人所独有。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流散已成了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流散族裔运用居住国的语言,书写在异质文化条件下的文化境遇和文化困惑,从而涌现了大量流散文学作品和流散作家。“20世纪那些伟大的英国作家,他们几乎都是跨越了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和统治所引起的音乐文化交流对世界音乐文化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这一历史现象值得作进一步客观分析和认识,要认清其客观存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应该从殖民音乐文化交流导致的音乐文化类型的多元化、音乐文化构成的综合化和音乐文化理论研究的全球化三个方面展开探索,这样就可能对殖民音乐文化交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性的归类撷取的方式,从全球化概念的梳理与现象的澄清,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文化、文学现状的观察,面对全球化倾向的不同心态与决策,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讨论的必要性等方面着眼,力图解析中国学者们对全球化与民族文化、文学的思考以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下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造成第三世界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疏离直至消解。民族文化的消解,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意义上的消亡。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高等教育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实现现代文化的本土化,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以防止文化帝国主义借全球化名义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另一方面也是坚持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的需要。中国高等教育应着力传承和创造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在继承中国丰富的传统教育思想资源和总结中国高等教育百年实践经验基础上重新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使中国高等教育成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而不是西方的附庸。  相似文献   

9.
全球性语境中的文学民族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于文化和文学,有两个理论立场:文化进化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理论都有其不足,我们应该采取“开放型的民族性”的立场,使我们的文化既保持鲜明的民族个性,又能吸收外民族的优秀文化,保持文化发展的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的西化心态,可以称为殖民文化心理。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立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出现了两种现象:殖民文化意识在文学主张上的充分表现;在实践上殖民文化心理与反殖民文化并存。它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导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学观,丢掉或挫伤优秀的民族文学传统;二是使民族文学现代化的路程发生曲折和产生畸型  相似文献   

11.
对少数民族文化作文化哲学阐释 ,既是解决“世界历史”、交往“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所面临的深刻矛盾及生存前景的需要 ,是促进强势民族与弱势民族相互理解和协作以共同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需要 ,同时也是深化民族文化研究、细化文化哲学并使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更具解释力和适用性的需要。云南省的民族文化资源极为丰厚 ,应该在这一领域率先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与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末,全球化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已经扩散到人类的政治、文化诸领域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发展形成了冲击,特别是新全球化时代文化帝国主义对其他民族、国家的的文化殖民与侵略。同时,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理性构想;既顺应全球化大潮,超越狭隘的民族局限,又不受制于全球化,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口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是外来文化在“精神上”对中国文化领域自古以来最强有力的一击,“殖民文化”的病毒在中国的美术领域无孔不入;提倡发展民族文化,因为世界文化本身就是由诸多民族的文化和文化形态所构成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轨,是平等意义上的与世界文化的竞争、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超越国界、扩大联系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趋势。全球化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就文化方面而言,全球化加速了强势文化的扩张和弱势文化的萎缩,各种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趋同,全球化不断吞噬文化多元性。在西方文化仍然占据着话语霸权,文化趋同不断推进的大趋势下,为什么还要维护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怎样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如何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成吉思文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成吉思汗对蒙古文化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奠基性贡献,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以及世界历史格局形成中所发挥的历史性影响,“成吉思文化”概念可以反映蒙古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和实质性内容。对“成吉思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价值观、精神心态和思维方式等层面的逻辑分析与理论阐释,表明“成吉思文化”与现代全球化的趋势和要求相吻合。积极开展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射雕英雄传》中,金庸通过“江南”、“大漠”和“南北融合”的“地域叙事”,彰显了独特的审美内涵。其熔铸华夏大地特有风情的东方地域叙事,传承发展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地域文学与文化价值,开拓了传统文学的格局与视野,推进了文化认同,加速了“新武侠小说”等华语文学的“现代化”“全球化”步伐。通过《射雕英雄传》中的“地域叙事”,分析武侠小说等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与“传播性”价值所在,并进一步探寻“新武侠小说”等在华语文学实现“现代化”“全球化”嬗变历程中的独特功用。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思想教育研究》2004,(5):16-17,20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把众多的民族国家卷在一起,出现了国际化的劳动分工,跨国公司的世界经营、资金的跨国流通等新特征。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扩张的必然趋势,它会密切各民族之间交往和联系。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并保证其有利地位的,从而导致了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中心、边缘的新的二元对立。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它冲击着第三世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等,因此在“全球”与“国家”、“世界”与“民族”的矛盾中探讨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中菲律宾华文文学的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最前沿,菲律宾华文文学,首当其冲地体验全球化与民族文化问题带来的极度焦灼与矛盾,菲律宾华文作家,作为菲律宾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的焦虑”。作为菲律宾华人,体验与倾诉着在“两难”处境之中“菲律宾华人的焦虑”。菲律宾华文文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张力中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且,给世界华文文学增添着新质与光彩。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文化互动与文化表征手段,翻译总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语境,翻译的整个过程受到意识形态、权力、翻译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操控。在西方殖民时期,受殖民扩张与征服的影响,这一时期的西方翻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殖民文化对殖民地文化的压抑与征服。  相似文献   

20.
“文化寻根”小说既是国际国内的文化思潮冲击的结果,又是文学自身逻辑演变的产物。它或从民族与个体生命的原始状态中发掘民族文化积淀,或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撑,或从民间文化的历史遗传中探测现实生存的文化秘密,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寻根”小说是渗透着当代意识的民族寓言,它所采用的文化视角扩展了文学表现的角度和领域,促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元文学景观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