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愁》作为余光中先生抒发浓郁乡愁的经典文本,既承栽着特定历史和政治语境下的特殊心理意绪,同时也包孕着自古至今人们心中普适性的乡愁情结。在以往的阐释中,诗中所抒发的乡愁之情往往被理解为由亲人分隔到民族国家分裂的重重阻隔而造成的无法纾解的愁情。但是,由诗中四个隐喻性意象的择取组合,可呈示出从介质性意象到阻隔性意象的表层结构模式以及从阻隔转化为介质的隐含可能性,通过这有意味的形式结构传达出来的,则是诗人的乡愁从可解至无解的表层情感结构以及从无解复归至可解的深层情感结构。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3.
台湾当代乡愁诗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由于政权的长期对峙,人为的隔绝,使大陆去台湾的诗人纷纷写作乡愁诗以寄托情怀.这些乡愁诗的意象纷繁,各具特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阻断的意象,穿越的意象和寄托的意象.这三类意象有着内在的关联.这些意象有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继承和改造,更有现代意义上的创新,从中可以看出台湾乡愁诗对新诗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4.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思乡之歌中的一首。余光中是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硕士。后任大学教授,主讲英文诗及现代文学。著有诗集多种。《乡愁》选自1982年第2期《名作欣赏》,这首诗精短却不乏韵味,在鲜明的意象中寄寓了诗人炽热深沉的情感,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本意义的角度出发,解构了蒋勋《眼前即是如画的江山》诗所表现的双重乡愁,从双重感和双组意象两方面阐释了乡愁存在与语言逻辑之间的叙述方式,认为其美学特点是:双重情感(叙述内容)和双组意象(叙述手段)有分离和纠合、有单一和多元、有局部和整体、有历史叙述和现实叙述,共同成为全诗抒写双重乡愁的立足点和结构篇章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意象的选择、组合及内涵入手,对《乡愁四韵》诗歌中所吸纳的原型意象及创新出的新意象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对乡愁的“醇”、“痛”、“遥”、“久”进行了分析,体悟了余光中诗歌中所蕴涵的深广的民族意识以及对母体文化的归依感。  相似文献   

7.
《乡愁》一诗,余光中用四个独特的意象、四段相同的句式抒发了自己思家念国的愁思;节奏回环。一唱三叹。感情真挚、深沉,音调低回、婉转。学生非常喜欢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在诗歌艺术中,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示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本文试就《诗经》的一些篇章,从意象方面,论述《诗经》的意象美:诗中之画的意象美,意象组合的音乐美,意象的喻象美,意象的含蓄美,意象的朦胧美。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早已脍炙人口,他还有另一首《天问》诗(原诗附后),完全可以与《乡愁》媲美,现与读者一同赏读。这首诗借用了屈原《天问》的诗题,是抒写人生哲理之作。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1.体会本单元一组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意象);3.欣赏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一、课前延伸1.熟读《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首诗。2.了解以上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3.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及工具书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中的寺院钟声意象普遍而富有艺术魅力,一二流诗家笔下都出现过。如张继《枫桥夜泊》有人称之为唐诗中的凄美的声音风景。论文在概介唐诗钟声之后,重点探究钟声意象所蕴含的幽静空寂、羁旅乡愁等情感内涵,并试图探究钟声本身的美好音质与其让人唤起诗情画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唐诗寺院钟声的文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诗中的寺院钟声意象普遍而富有艺术魅力,一二流诗家笔下都出现过。如张继《枫桥夜泊》有人称之为唐诗中的凄美的声音风景。论文在概介唐诗钟声之后,重点探究钟声意象所蕴含的幽静空寂、羁旅乡愁等情感内涵,并试图探究钟声本身的美好音质与其让人唤起诗情画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向人性深层意蕴的喻示,从而显示出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舒婷诗歌中的意象创造具有特别的美感价值,在她的《致橡树》中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创造意象形象的艺术独创性。诗作以意象场景的三级建构,营造意象场景,含蕴地表达了诗美的内涵:对不同范型的爱情的形象展示,最终指向理想的人生爱情,乃至指向人性深层意蕴的喻示,从而显示出诗歌意象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英美意象派与中国意象诗这一背景观照下,从多层次深刻主题、意象的营造、意象的组合等三方面阐述庞德《地铁车站》与卞之琳《断章》的艺术成就,分析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的历史原因,并力图对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彼此交融互汇过程中的一些得失做出评判,从而为促进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看似十分简单易懂,但是却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实物,将诗中表达的乡愁具体化了,读者阅读时通过实物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情感,本文旨在对《乡愁》这首诗的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能更深入地领会诗歌表达出的乡愁。  相似文献   

19.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词,泪透纸背。又有多少游子离人羁旅他乡,梦归故里。那份深沉浓郁,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滔滔不绝。且不说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显雏形的《诗经》中的乡愁诗,也不说汉代得到长足发展、唐宋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乡愁诗,单说今天台湾诗人笔下的乡愁诗。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已半个多世纪,两岸同胞至今仍只能隔海相望,咫尺天涯,两地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所以,乡愁也就成了台湾诗人情有独钟的创作主题。余光中的《乡愁》《当我死时》《舟子的悲歌…  相似文献   

20.
舒婷的诗始终体现着人性的觉醒,以火的热忱关怀普通人的命运。《惠安女子》就是一首饱含真挚人性内容的佳篇。“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诗的第一段文字精练。“远方野火”和“琥珀色的眼睛”本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意象,但诗人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