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北宋文人歌妓词具有独特的意蕴和审美价值,是解读当时文人心理的一把钥匙。因其内容所限,此类词本该是俚俗的,但北宋文人俗中求雅,不断提升其内在之质与外在之形。在内容上,文人们或专力突显歌妓优秀品质,或抒写真挚爱情,或寄托身世之感,通过这些开拓使其达到“神”变;在表现形式上,他们尽力使用雅语、典故,创造清新淡雅的意境,从而使其达到“貌”变。北宋文人歌妓词的“神”“貌”之变体现了北宋文人的雅化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3.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4.
老派文人与老文人的内涵截然不同,老文人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指向的是人的资历;老派的文人是指向品位上的,它指称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质地。真正的老派文人就是个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而又活得非常有个性的那一类文人。老派文人追求内在的功夫,他们不慕虚荣,更不屑于向权势者献媚。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时尚文人向别人炫耀“某某学者为我写过评论”、“某某领导和我共进过晚餐”,但是这一切绝对不会发生在老派文人身上。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用自己话语霸权把他们的审美好恶强加给了绘画和戏剧,并影响了绘画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从而造就了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取向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收视率非同凡响,许多人看后对纪晓岚佩服之至。同样是文人,同样是才子,可纪晓岚并非单靠文章出名。若独论诗词歌赋,清朝300多年历史中可与之睥睨的文人骚客,怕可拉出一大串名字;如果单论口才,久居江湖的术士们定会“头场雪不服二路霜”;倘只谈爱国和品德,纪大才子倒并非最有觉悟。然为何此人被尊为清朝文人之代表?看完电视才明白,是因其文采、口才与觉悟的综合。而现实生活中的文人墨客,不是清高过头,就是迂腐到底。“文人相轻”是自古文人的“遗传病”;“文人是流氓”是给予时代文人的番号;…  相似文献   

7.
《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是本雅明勾勒其视阈中文人形象的最好文本之一。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将本雅明式文人的基本质素归结如下:文人从“波希米亚人”与“游荡者”处获取身份认同,通过大众这一粘合剂,他们徘徊在自律性与社会性之间,漫步是文人在“纯粹精神”支撑下的最后的关学姿态。  相似文献   

8.
“奇书”与“才子书”是明末清初小说史上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用以指称通俗小说中的优秀作品.是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为提升通俗小说的“文化品味”和强化通俗小说的“文人性”而作出的理论阐释与评判,可看成为相对超越于通俗小说之上的文人士大夫对通俗小说的一次价值认可和理论评判,对通俗小说的发展带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9.
万羽 《天中学刊》2023,(6):101-108
梅花被视为宋代的国花,但就象征意义而言,南宋梅花的“君子之喻”和北宋松木的“君子之喻”一脉相承。松木自先秦起就是国家栋梁的代表符号,贴合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识,有“君子树”之称。随着宋室向南方地域的转移、南宋文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梅花在文人创作中逐渐取代松木,成为“君子”的代表。松木的“栋梁之才”与梅实的“和羹之用”对应,于实用价值上衍生出“治世”的文化寓意,对它们的君子内涵提供了支撑。梅花与松木“君子之喻”的差异,体现了两宋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君子之喻”从松木向梅花的过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引,说明宋太祖酒醉所表示的担忧是对于一种历史命运的切身体验。外族的侵略和边地的失守始终是宋朝的最大忧患。为了吸取历史教训,重文轻武成了宋王朝的基本国策,因而宋代文人社会地位高于唐代文人。而科举制度的改革拓宽则是宋代文人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与之相反的一个现象则是宋代文人精神依然保持着自盛唐以后的“滑坡趋势”,总体处于低落状态。宋代君主对文人士大夫的笼络与控制实际上是并行不悖,文人社会地位提高与文人精神的逐渐禁锢似乎也成了相互映照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庄子思想具有着一种开放性,它的“游心”是向外部世界的畅放和舒展;庄子寻求人与自然的对应,以内心的虚静达到与外在自然的融合;庄子寻求心灵的自由,处世态度是超然而不是逃避。  相似文献   

12.
唐君毅认为"科学"是自我对待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态度,它以"超越性"和"分析性"为基本品格。科学的态度是必要的,对自我走向理想的存在有着积极价值;但它自身也有种种限制,具有导致自我存在危机的可能性。科学发挥何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将其置于"仁心"的主宰之下。他从存在论角度对科学的考察,为理解和反思科学及其与存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庄禅思想以它独有的精神内涵与理念深刻的影响了王维的精神世界、审美态度和生存方式。在庄禅思想的指引之下,王维表现出了适意宁静的生活状态、随缘任运的生存智慧以及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不幸的命运使史铁生苦苦思考命运,成为命运的猜谜者,终于破译了命运的诸多秘密:不公平性、偶然性、荒诞性、连锁性、对初始点的依赖性等.命运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是世界与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纠结组合,世界是谜,人也是谜,人在世界还是谜.对待命运的态度应该是,坦然接受,勇敢抗争.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对人们在实践和生活中获得的具体知识以及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的功用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从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境界;对社会来说,为和谐社会提供了决策指导和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6.
边远地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边远地区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的实际出发,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重点进行自立意识和劳动观教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促进良好人格的形成;要重视诚信教育,增强道德行为能力;要关注成才教育,端正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7.
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社会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恋观是人们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当代大学生生理条件成熟,思想开放,加上校园环境的相对自由,婚恋已成为高校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变迁迅速,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从性别的角度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建议学校教育工作者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8.
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就是要通过对日常思维的批判,确立一些终极的生活原则,从而达到心灵的宁静,即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权所动,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哲学态度的生活就是以出世的态度入世。出世的生活正如入世的生活,两者都了无趣味。纯粹出世的生活心如槁木,缺少生机;而纯粹入世的生活则斤斤计较于眼前的一己所得,形同猪狗。只有以出世的态度入世,生活才具有张力和生机。以哲学的态度生活,即以理性的态度生活,而非以宗教的态度生活,也非以科学的态度生活,非以艺术的态度生活。因为唯有哲学具有自我否定能力,从而能够趋向于无限之野。哲学立足于人,而非神,但又保持着对于神性的敬畏。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干宝     
全文解读了鲁迅对干宝的评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鲁迅所作的《铸剑》也承继了干宝《三王冢》的复仇主义精神,同时在对生命的观照上,鲁迅和干宝都体现出对人的个体生命的重视.而从审美的角度而言,鲁迅和干宝的作品都有着怪诞的色彩和以鬼事论人世的审美趋向,这也成为了他们精神传承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五行学说是我国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浓厚的思辩色彩,它包含的哲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有某种程度的契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运用五行学说,将人生分为五大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对五大内容的态度,运用五行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统筹兼顾,平衡协调人生五行,端正人生态度,领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