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是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3.
一、解读教材不准确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认识分数"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新知。在上册教材里,学生认识到的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  相似文献   

4.
一、教材内容 “认识分数”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三年级 (上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只让学生认识把 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或几份的分数,而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若干份的情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安 排先是认识几分之一,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在认识 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一些简单 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相似文献   

5.
教学苏教版小学教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时,为了让学生在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不受到物体个数的干扰,教者借助"魔盘""魔布""魔圈"创设有效情境,让学习内容自然呈现;着重聚焦概念本质,让探索过程自然推进;注重整合解题方法,让学生的应用意识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课前慎思】"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很多平均分一个物体,用分数表示分的结果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既丰富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是今后进一步抽象  相似文献   

7.
正【"望":病例观察】"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这节课比较难教,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飞跃,跨度比较大;二是在小学数学中,分数一般都采用以下定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们在自己亲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构建"几分之几"的概念。3.让学生们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觉得数学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并认识几分之几并能正确表示出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的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并正确地读、写分数。  相似文献   

10.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内容。"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苏教版教材共分三个时段安排。前两次分别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上册和下册,主要是借助直观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三年级上册主要教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相似文献   

11.
王德兵 《学子》2016,(6):55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7-89页的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P76-78页。【课前琐思】本课主要让学生经历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这是分数含义的一次拓展。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安排,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分数的本质。课前预计学生能够将多个物体平均分,但是对于描述并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  相似文献   

13.
从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三年级(下册)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学生在学习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会有两个认知障碍:首先,不习惯把一些物体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其次,教材中的例题是把一盘桃(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个数是一个整数,学生对用分数表示觉得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建构,笔者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实例一 在一堂"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课上,有如下一段教学过程: 1.出示图:猴妈妈拿出了一盘桃子(共4个),平均分给4只小猴.要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用哪一个分数表示?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6.
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的扩展,认识分数不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不断丰富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苏教版教材分三次进行教学。其中,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级上册,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体会可以用分数表示得到的1份或几...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认识分数,知道一个物体可以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相似文献   

18.
<正>“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这是分数概念外延的一次扩展。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发展心理,教材采用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线索:先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认识一个整体的1/2,  相似文献   

19.
张欣 《天津教育》2022,(4):46-47
对于分数的教学,"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启蒙.三年级学习内容中有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什么叫"初步认识"呢?因为学生要完整地构建分数概念,需要从量和率两个维度完成.而三年级只是从"率"的维度认识分数,从在一个整体中认识几分之一,到在多个整体中认识几分之一,再到认识几分之几.这些都是在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率"的维...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课前琐思】小学阶段对于"分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建构大体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于具体直观图形形成对分数的初步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第二层次,把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