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肖邦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时至今日,这首协奏曲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热爱和追崇,而本文也就《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中的现代色彩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莫扎特的第二十四首《c小调钢琴协奏曲(KV.491)》是一首悲情之作,也是最著名的两首小调之一。这首钢琴协奏曲乐队编制较为健全,钢琴写作手法运用巧妙,笔者在本文试图分析浅论此曲钢琴写作手法和乐队编制。  相似文献   

4.
《黄河大合唱》作为艺术创作的原型,为《黄河钢琴协奏曲》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可不断参考、不断演变的艺术源头。本文分析了《黄河大合唱》对《黄河钢琴协奏曲》的影响,认为《黄河钢琴协奏曲》作为蜚声海内外的中国钢琴协奏曲,它的成功离不开《黄河大合唱》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陈述结构的分析、协奏性的体现和此曲特点的阐述,探寻作品在创作中如何对古典钢琴协奏曲进行借鉴与发展,总结出该作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金顺福 《林区教学》2014,(10):111-112
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这首作品在美国刚开始受到了冷遇,但是第二年4月在巴黎演出成功,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五首协奏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钢琴协奏曲。《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曲式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上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非常有个性的创作手法,是非常新颖而活跃的作品,给演奏者带来了很大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技术上对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演奏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教材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器乐作品,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乐章。由主奏乐器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主题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作品发挥了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每个音符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柴可夫斯基是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家,他的作品有交响曲、歌剧、舞剧、协奏曲,其协奏曲中《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流传最为广泛,本文通过对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进行分析,了解此乐曲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版本演奏的对比分析,从身体动作;面部表情;手指运动的速度、力度;音响;钢琴与指挥和乐队配合整体出来的效果;以及可视化分析几方面更加透彻地了解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表演.  相似文献   

9.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是以抗日战争年代的《黄河大合唱》为原型进行改编而成的,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直到今天还呈现出不朽的艺术魅力,堪称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经典之作。本文就对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艺术魅力进行解析,以望对这部不朽之作有更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风格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钢琴协奏曲是最能展现钢琴演奏技能的形式之一。本文从钢琴演奏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结合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揭示《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的习得过程及演奏技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通过对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中具体乐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爱德华·格里格《a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风格以及这部作品留给世人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钢琴协奏曲《山林》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他的出现和成长对于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充分运用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的技巧上,作品细腻而又大气磅礴、每个乐章都有其独有的艺术特征,使得该作品在中国钢琴协奏曲中独领风骚,彰显钢琴协奏曲《山林》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李琪 《甘肃高师学报》2004,9(3):100-102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本体分析,论述在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间,中国作曲家为使“钢琴协奏曲”这一具有西方钢琴音乐代表性的体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做出的大量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中国钢琴协奏曲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相似文献   

14.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西方钢琴协奏曲形式的完美融合,也是中国钢琴音乐集体创作的成功范例,它的创作过程反映了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波兰音乐家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他20岁时创作的一部名作,全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通过对肖邦一生的经历及其性格的介绍,对散板奏法的分析以及演奏心得,着重对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中钢琴协奏曲是最富特色的,他后期所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其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特性,而最明白显示着这样倾向的,正是钢琴协奏曲.本文选取后期创作中较为代表的K.467号第一乐章,从其音乐形态的分析来探寻莫扎特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因素,尤其浪漫主义因素的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石莹 《考试周刊》2010,(26):43-44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其最为成功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展示了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性"与忧伤风格,并具有独特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希纳斯特拉“特征和弦”构成的分析和阐述,同时结合《第一钢琴协奏曲》中四个乐章主题动机发展加以论证,从而发现希纳斯特拉“特征和弦”的主题动机展开式发展技法的独特性,以及对《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结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萍 《文教资料》2008,(32):73-74
本文以钢琴协奏曲的起源、发展展开讨论,从对结构划分、风格类型划分、钢琴协奏曲的介绍等几方面入手,以使更多的钢琴学习者能掌握钢琴协奏曲的重要性,了解钢琴协奏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上不仅撷取了民间音乐素材,同时还广泛使用了爵士音乐的元素以及丰富细腻的配器手法和精湛技巧。研究拉威尔的创作风格,可以更深入地认识《G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内涵,使之在演奏中更加确切、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