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世界众多的学问中,政治学与修辞学可谓是两门最古老而又最年轻的学问,它们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而存在。政治修辞学是以政治交际活动中的修辞现象为研究对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没有现成的理论与学科体系架构可以依傍,甚至连最基础的学术概念界定工作也要从头做起。本文讨论的就是政治修辞学中两个最基础的学术概念,一是东西方政治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基本概念"政治",二是政治修辞学最核心的概念"政治修辞情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语言得体艺术》的书评,评介了该书在修辞学理论建设的贡献,并揭示了这部修辞学理论作的四个鲜明特点:着眼构建修辞学理论新体系,开拓修辞学研究新领域;力图在比较研究中确立语言得体性最高原则的地位:对语言得体性概念的界定作出重要修正;强调在语言的动态中研究修辞。  相似文献   

3.
面对修辞学缺乏方法论建构的现状,需要对当代修辞学的研究范式做进一步的思考。借鉴逻辑哲学“有限形式”的研究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关照修辞学,从“有限形式”的内涵,特征的界定,介入修辞学研究的实践可能性,以及对当代修辞学的积极意义等方面展开论证。将话语分析建立在形式和意义关系的充分发掘的基础上,以此进一步推动修辞学和语言学前沿研究的接轨,促进当代修辞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3]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修辞情境是当代西方修辞学最为瞩目但却尚存争议的概念之一。著名修辞学家Bitzer认为有情境才会有话语的存在,修辞话语是应境而生的适切反应。修辞学者Vatz则强调情境是藉由话语建构,并批评Bitzer完全忽略了修辞者作用和话语的建构力量,从而产生话语伦理责任无法认定和修辞学科地位低下等重大问题。然而,这些质疑却是对Bitzer理论的误读,而且究其本质不过是对相关学术情境做出的适切话语反应。  相似文献   

6.
宗廷虎先生从事修辞学教学和研究近50年,在学术道路上长期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取得学界公认的累累硕果。他的著作和文章内容涉及修辞学理论、修辞学研究方法、修辞学史、修辞现象研究、修辞应用实践等诸多领域,为当代修辞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修辞理论的独特建树”、“修辞学史的巨大贡献”、“修辞实践的骄人成就州”三个方面对宗廷虎先生的修辞学研究作了一个轮廓性的概括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陈望道著《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著作,首次提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这对概念.文章回归理论提出的背景,探究这对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提出“消极修辞”的理论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8.
修辞学应该重视修辞过程的研究,因为修辞过程中蕴涵着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涵盖着所有的修辞现象.只有深入研究修辞过程,才能正确认识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才能正确全面地界定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也才能建构起适应新世纪语言学发展的科学而严密的修辞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修辞的“两大分野”,是指“积极修辞”与“消极积极”,是陈望道从日本现代修辞学引进的两个重要概念。在《修辞学发凡》中,陈望道对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有过简明扼要的说明,但一直未引起中国修辞学界的重视,更未引起学者们的深究。不仅如此,很多修辞学论著根本就不提这两个重要的概念。我们认为,研究修辞学不仅要重视这两个概念,而且有必要对其内涵作出清晰的界定,对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修辞学应该重视修辞过程的研究,因为修辞过程中蕴涵着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涵盖着所有的修辞现象。只有深入研究修辞过程,才能正确认识修辞的矛盾特殊性,才能正确全面地界定修辞学研究的范围,也才能建构起适应新世纪语言学发展的科学而严密的修辞学新体系。探讨以往的修辞研究,我们认为对修辞过程的研究是很不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修辞学的发展。正如宗廷虎先生所批评的“过去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仅仅着眼于表达者,实际上只研究表达修辞学。这样只探讨了言语交际的一端而不是全过程。”(宗廷虎《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向何处发展》载《修辞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修辞学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起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但在后期 ,“低谷”也随之出现。“低谷”来自修辞学自身的不完善和未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修辞学的迫切需要。为适应当代社会的迅速发展 ,修辞学要科学化 (主要指修辞研究数量化、形式化 )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由于不少修辞学者对此缺乏深入研究 (尤其是理论研究 )和有效实践 ,因而举步维艰。缺乏深度 ,是修辞研究的主要症结。修辞学只有研究深化 ,才能走上继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家的修辞学转向使当代修辞学从传统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不再局限于对劝说和论辩的修辞术和修辞法结构的研究,而是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在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辞学与哲学传统上的分离得到了修复,大大地巩固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修辞的功能从言说技巧提升到人类的生存状态。修辞学理论的更新和深化扩大了修辞学的视野,为修辞学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修辞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修辞语境的变化要求理论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并服务于时代需要。在理论发展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横向上的发展与语言学理论成果相结合就成为现实必然。文章拟在修辞学视角下,尝试对修辞语境研究进行理论整合,以期建立修辞动态语境分析框架,为修辞语境和修辞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修辞学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修辞语境的变化要求理论发生相应变革以适应并服务于时代需要。在理论发展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横向上的发展与语言学理论成果相结合就成为现实必然。文章拟在修辞学视角下,尝试对修辞语境研究进行理论整合,以期建立修辞动态语境分析框架,为修辞语境和修辞机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莆田学院学报》2019,(1):42-46
以当代修辞学理论为指导,提炼并阐释了庄子的修辞本质观,即在修辞活动中说话者(表达者)与听话者(接受者)共为修辞主体;同时梳理并总结了庄子关于修辞活动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即两个修辞主体的存在境域相近、两个修辞主体的价值取向相类、两个修辞主体的心灵相通等。得出庄子的修辞观可为建构当代汉语修辞学提供必要的传统理论资源及参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斯皮瓦克对传统修辞学科界定提出挑战,指出修辞事实上是寄身于理论与实践之间,不断穿梭的“不安的生产”,从而赋予修辞无限开放的阐释空间,并揭示把修辞界定于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战略位置对后殖民文化批评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汉语修辞观,浸透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和民族价值观念。儒家文化的"中道"思想、"温柔敦厚"的审美观念和"明道""济世"的功利意识,无不深刻影响着中国修辞学的理念。分析和探究中国修辞观中的儒家思想,探讨汉语修辞观中儒家文化的具体表现,对建立和谐语言关系,丰富修辞理念,构建当代中国特色的修辞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理论修辞学——宏观视野下的大修辞》从整体结构到基本思想都表现出当下中国修辞学由“狭义”走向“广义”的转型意识。首先,它的基本框架给我们建构了一种新的修辞学理论系统,体现出修辞观的改变。其次,这一理论体系中的主要概念——修辞主体、修辞角色、修辞身份等,有别于以前的提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修辞观念在发生转变。书中“修辞现象的本质”的理论阐述集中而直接地表现出修辞学创新思想,总体上体现出当前中国修辞学由“狭义”向“广义”的转型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讨修辞层面的隐喻和概念思维层面隐喻的异同,并结合语言、社会文化、道德标准和人类意图四个因素来论证传统修辞隐喻和现代认知隐喻具有内在一致性,以深化对修辞隐喻和认知隐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强调修辞的普遍性,复义性,交流性和认知性。后现代修辞理论则强调修辞作为“无中心”的“播撒”,是无法组合成有序结构的自相矛盾的表意手段,认为修辞作为能指的互设,具有“形式游戏”和“自我解构”的“转义”功能。现代修辞学与后现代修辞理论呈现出来的不同理论特色,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更强调多元化、多层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