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其键盘音乐的峰巅之作,被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其中作品BWV851是巴赫《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册中的第六首曲目。本文试图通过该作品的前奏曲和赋格在演奏技法上的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与体会,为今后的实践教学与演奏提出一些建议、起到一定的教辅作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德国伟大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诞生320周年。约·塞·巴赫(以下简称巴赫)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被人们尊之为“音乐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其实在他之前,世界各国音乐就已经有了几千年历史,也出现过许多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例如中国明代的朱载(1536—1610)。就曾经用数学和历学的方法,首创“新法密律”学说(即“十二平均律”),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等音乐理论书。但他只是在音乐平均律的理论上作了些研究,并没有运用在音乐创作中。是巴赫在他的《平均律钢琴…  相似文献   

3.
学习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对提高复调弹奏技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那么,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一些基础较差、接触钢琴较晚的非钢琴专业学生,是否要学习巴赫复调作品,今天已经没有争议,可以从高师钢琴教学大纲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虽然高师音乐系钢琴专业学生,巴赫两卷平均律曲集已成为必弹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  相似文献   

4.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以创作实践来证明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的划时代作品 ,常被称为“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 ,而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在此以前 ,键盘乐器大多按“中庸律”调音 ,能够演奏而不会走调的音阶 ,只有降B、F、C、G、D、A等大调和 g、d、a等小调 ,因此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采用了十二平均律 ,就可以自由选用大小24个调 ,并自由转调。所以说 ,没有巴赫对平均律的实践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要延迟很长一个…  相似文献   

5.
徐雅君 《华章》2007,(3):67-68
人们在不同阶段和文化背景下对J.S巴赫的部分作品也存在争议和偏见,不同演奏者对他的作品在演奏风格上要理解偏差较大.本文笔者以感性理解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从演奏和教学两个角度论述了巴赫部分作品(尤其是<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1.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率理论的优越性。2、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  相似文献   

7.
采用音乐心理学方法,对不同时期的西方古典音乐进行比较,特别是对巴赫创写的《十二平均律赋格曲集》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将其作为音乐背景,可提高英语学习中词汇记忆的数量和正确性,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巴赫的《创意曲集》是演奏《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基础。由于原乐谱中均没有详尽的乐句划分标识,而令钢琴学习者感到困惑。以巴赫的《二部创意曲》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对巴赫复调音乐钢琴作品的句法划分有所了解:一、了解乐曲主题结构和对题结构的形态特征是句法划分的基础。二、明晰主题及对题的展开变形方法是正确进行乐句划分的保证。三、判明乐曲的终止式及终止形态是掌握乐句陈述之后形成段落特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J.S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音乐家,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上、下卷是巴赫古钢琴音乐的最高杰作,在整个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部作品中,十二平均律首次被完整地运用,预示了键盘乐器的远大前程,在当时古钢琴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奠定了现代钢琴的技术基础.而且,就其音乐本身来说也有很高的造诣,至今仍被视为古典音乐的典范.舒曼曾说:"要勤奋地演奏伟大的大师特别是J.S巴赫的赋格曲,必须把<平均律钢琴曲集>作为一日不可缺少的食粮."  相似文献   

10.
介绍明代律学家朱载 土育 其人及其领先世界创立的十二平均律 ,并就朱氏十二平均律创立的背景因素加以系统分析。同时介绍十二平均律西传的几种依据 ,并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朱氏十二平均律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史背景下讨论尤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一生共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整个钢琴音乐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本文通过对在其晚期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钢琴奏鸣曲op.110》的研究,总结此曲的创作特征,对曲谱与演奏CD版本进行比较,以便更进一步探究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2.
钢琴调律是以国际标准音高,以律学中的"十二平均律"为理论依据,以一定的生律程序、以听觉分辨"拍音"为判断依据,使用专用工具对琴弦的强力及机件的合理运动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吕洋娜 《林区教学》2009,(8):113-114
以音乐理论中钢琴十二平均律分律的两种方法(四五度分律法和三六度分律法)为主,对四五度分律法与三六度分律法的整个过程,依据十二平均律原理和检验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旨在使更多人了解十二平均律分律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生于德国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由于受家族的影响及对音乐的领悟,成为了巴洛克音乐发展到高峰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的作品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在他的音乐遗产中,键盘作品虽不像声乐作品那样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同样能够追寻到巴赫对于传统既遵循又超越的轨迹。巴赫的键盘作品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全过程,按程序由浅入深,从《初级钢琴曲集》、《小型序曲及赋格》、《创意曲集》到《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以及《十二平均律曲集》等不只是训练手指,重要的是训练…  相似文献   

15.
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被称为复调音乐的鼻祖。他处于西方音乐史的第一个繁盛时期,即巴洛克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两位伟大的键盘作曲家即巴赫和亨德尔。巴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键盘作曲家,而且更是一位集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于一身的古曲音乐大师。巴赫的作品有康诺塔、室内乐、协奏曲和古钢琴曲、管风琴曲。其中古钢琴曲、管风琴曲中有许多为钢琴教学训练多声部弹奏而作的小序曲与赋格、二部、三部创意曲、十二平均律、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托卡塔等等,同时巴赫还改进了当时较多地用3个或4个手指弹奏的方法,让拇指也积极加入弹奏,…  相似文献   

16.
马燕 《华章》2009,(16)
音准是歌唱的最基本要求,声乐演唱离不开钢琴的伴奏,而钢琴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本文将通过钢琴十二平均律的应用,对声乐音准进行系统的训练,以达到更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J·S·巴赫,这位生活在巴洛克时期的一代宗师,虽然生前他只享有杰出演奏家和宗教音乐家的盛名,但却以他卷帙繁复、体裁丰富的音乐遗产,确立了他的经典作曲家的位置。其中,他的被奉为钢琴“旧约全书”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卷,分别于1722年和1744年完成),不仅用实践雄辩地证明了当时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十二平均律的可行性、优越性和科学性,并与拉莫的理论遥相呼应,确立了大、小调和声体系,开启了通向转调的自由大门,奠定了近代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以其思维清晰、逻辑严谨、对位技法高超、和声表现新颖、结…  相似文献   

18.
十二平均律对于音乐演奏校音和变调有重要的贡献。通过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和科学音阶等的比较,分析其物理原理,对于了解驻波理论有较大的帮助,对于音乐爱好者也能够加深对于音律和校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天文训》中关于十二律律数的记载不符合三分损益生律方法,使得学界提出不同的观点,可概括分为"十二平均律说"、"三分损益律说"、"纯律说"三种。笔者从计算过程出发,认为淮南律数可以解释为十二律依次生律四舍五入取整数,下一律是在上一律取整数的基础上形成的,夹钟律为68而不为67就可以得到解释,应钟律42是校勘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