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黎英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在声乐、器乐创作与音乐理论研究领域里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春晓》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整理的艺术歌曲。在这首歌曲中,他以独特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形象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融为一体,成为音乐创作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文中主要通过这首作品的创作技法和特点分析,以充分展现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2.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3.
肖邦是音乐里程碑中划时代的人物,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体裁的钢琴曲,而这首《第一叙事曲》更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从该作品的五个部分:引子、呈示、展开、再现、尾声的音乐形象、情感表达及对应的演奏方法、处理方式等方面分析,主要阐述了该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的音乐题裁多种多样,尤以民族音乐见长。他所创作的作品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贺绿汀先生一生创作了六首钢琴作品,其中《摇篮曲》是他在1934年完成的一首钢琴小品,本文着重对这首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更加清晰、全面地解读这首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5.
董辉 《文教资料》2010,(35):108-110
浪漫主义作曲家李斯特的交响诗代表作《塔索》,是依据拜伦的诗作而创作的,李斯特为他的作品加上了副标题——哀诉与凯旋。本文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的标题音乐形象及其所运用的主题变形手法,着重揭示了作曲家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音乐的手法来表现这首交响诗的标题内涵的。  相似文献   

6.
《儿童钢琴组曲》是柴可夫斯基针对儿童演奏者或钢琴初学者而创作的内容丰富的24首乐曲。每一首乐曲都反应了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24首乐曲备有特色,表现出孩子在生活中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及生活场景。在演奏每首乐曲时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刻画怎样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场景,因此要运用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触键方法来准确的诠释。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在各个音乐体裁方面都有创作。在钢琴曲方面他的19首钢琴奏鸣曲对后世演奏与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与帮助,而此作品就是选自当中的第七首,创作于1777年,一个富有戏剧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和声作为组织音乐作品的理性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要想对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有较理性的把握,对作品的和声加以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和声作为组织音乐作品的理性法则,直接关系到作品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及作品音乐情感的表现.在面对一首钢琴作品时,要想对作品的音乐情感表现有较理性的把握,对作品的和声加以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普朗克,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法国“六人团”的成员之一。他的一生都在音乐创作中渡过,其作品领域涉及了声乐、歌剧、钢琴、交响乐等方面。其中,他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有34首,双钢琴音乐6首。他作于1932年的《双钢琴协奏曲》,是20世纪双钢琴协奏曲的代表作,对他所处的时代及他的个人风格而言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音乐史书上,普朗克的名字与新古典主义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新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1.
朱敬修先生的数十年的创作中,合唱创作已经成为他的重要的个人标志之一。从作曲家创作的合唱作品中,笔者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在音乐的世界里挥毫泼墨,抒写属于自己的音乐历程。透过每一首作品,都能让人感受到作曲家对生活的热忱、对故土的眷恋以及"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诗人情怀。所以,只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朱敬修先生合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儿童园地》是印象派大师德彪西音乐生涯成熟期的一部作品,本部作品中的6首乐曲囊括了他的音乐思维理念和审美情趣,通过对《儿童园地》组曲中每一个乐曲的分析,包括曲式结构、和声、调式调性、织体形态等问题,总结概括德彪西的音乐思维理念。通过学习、分析达到培养自己发散性作曲理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a小调奏鸣曲》是舒伯特创作的第一首奏鸣曲,这部作品问世于1825年,凭借着深入的哲学性和创新性,这篇文章获得了许多人们的认可,也是因为这部作品使得舒伯特能够在乐坛上备受瞩目,因为具有崇高的音乐素养和能力,舒伯特推动着欧洲音乐史往前发展着,同时在这个时刻当中,他也有着很多的成就。他一生创作的600多首音乐,因为旋律的优美和动听,他的光辉形象已经完全存留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本篇文章就是论述舒伯特《a小调奏鸣曲》中提琴演奏版本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4.
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创作都涉及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一个雄踞在世纪之初,一个傲世于世纪之末,本文主要通过对析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从两首作品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这一角度,剖析两首作品内在音乐风格和特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正> 舒伯特一生创作的作品约有1500多首,遍及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歌曲共600多首,其中《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魔王》、《流浪者》、《鳟鱼》和《死神与少女》至今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因此被世人誉为歌曲之王。虽然他创作了数目惊人的优秀作品,但得不到当时社会的承认,偶而出版几首作品,又受到出版商的盘剥、最后在贫病交迫中,于1828年11月19日逝世,年仅30岁。 舒伯特的创作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同时广泛地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他的不少作品都鲜明地反映了在梅特涅反动的执政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压抑和渴望摆脱压迫的心情。贝多芬对他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次偶见他的作品惊呼:“这里有神圣的闪光。”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舒伯特创作《美丽的磨妨姑娘》四年以后的1827年创作的。 在一定程度上《冬之旅》是第一部声乐套曲的继续,只是主人公的形态和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法方面有——些大的变化,《冬之旅》的主人公是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孤独的流浪者,他被迫离开他所爱的女人,因为他太穷了,孤独与痛苦的主题,是以多种的浓淡色彩来表现的,在某些歌里,抒情的流露,具有抒情哲学冥想的性质。 戏剧性形象逐渐增长的复杂性,造成了音乐语言显著的复杂化,在《冬之旅》?  相似文献   

16.
如今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做得更为周到:每课的每首歌曲或每首欣赏乐曲除了配有录音磁带外,还都配有多媒体光盘。所到之处随手一放,形象又生动,方便又省事,确实深受我们音乐教师的欢迎。此外,我们的音  相似文献   

17.
《葫芦笙吹响啰》是由张军词曲创作的一首优秀、民族风情浓郁的合唱曲,这首合唱曲曲风独特,旋律优美,音乐形象生动,各个乐段段落音乐对比性强,在和声、旋律及装饰音上,作曲家松弛有度,应用自如。合唱曲《葫芦笙吹响啰》原本是一首童声合唱曲目,笔者将作品用于楚雄师范学院女声合唱团进行排练演唱,文章通过对这首合唱作品的作品分析和合唱指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拉赫玛尼诺夫在1892年创作了他第一部钢琴独奏曲《幻想小品集》,这部作品包含五首风格迥异、形象鲜明的乐曲,其中第四首《小丑》以其强烈的形象对比、优美的歌唱性旋律为大众喜爱.本文以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Op.3?NO.4《小丑》为研究对象,对其曲式结构、旋律发展、调性与和声等方面进行音乐分析,以求深入体会拉赫玛尼诺夫的作曲风格和音乐内涵,从而更加详细地了解到俄罗斯浪漫主义晚期的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19.
李霜 《江西教育》2004,(15):84-84
音乐作为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尽管创作手法不同,形式风格各异.题材体裁有别,但每首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现实意义和感情色彩,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选定,更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启发讲授外.应更多地引导学生从听、想、唱、奏和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去感受音乐.把握形象,掌握内涵,体会意境,做到以美诱人.以情感人,现身说法地启发学生树立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0.
莫扎特作为著名的音乐大师,他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界的典范。对于他的音乐才华我们可以从他所创作的歌剧作品中得到印证。从他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歌剧中,不难看出他对于歌剧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心理的刻画是非常重视的,而这方面表演上最有力的女高音咏叹调,这种演唱法可以更为贴切丰富的表达出歌剧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据此本文就以莫扎特个歌剧作品为切入点,对女高音咏叹调的音乐特点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