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悬念”,是影视中处理情节结构的一种重要技巧.好的“悬念”,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即使剧中人物命运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即使情节的发展戛然而止,“悬念”也能推动人的思维力,去补充,去想象,去思考,会议论,去争辩,从而增加观众的观赏兴趣,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在影视作品中设置悬而未决的矛盾,往往受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制约,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其作用却大抵相同.  相似文献   

2.
修辞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言语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修辞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之中,人们会有意或无意识地使用它,旨在达到有效地传递信息的目的。台词作为演员表达思想与情感的载体,也是沟通剧中的人物和观众之间的情感的主要桥梁,在不同情景运用了不同修辞手法。本文以电视剧《延禧攻略》的台词为例,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剧中台词通过采取修辞手法之后的交际效果,从而帮助观众准确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进一步提高观众的语言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戏曲元素在我国古装剧中应用主要体现在声音、美术以及表演层面,在声音元素应用,主要表现在语言与配乐两方面,美术元素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演员形象上,而表演元素主要表现在人物角色塑造方面。文章从戏曲元素在古装剧中表现形式出发,通过分析戏曲元素在我国古装剧中的应用,对我国古装影视剧中戏曲元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浅谈影视艺术中的服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昊霏 《学周刊C版》2013,(4):190-191
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自从电影电视艺术诞生以来,服装设计就与其产生了密切关系,并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服装设计艺术作为文化和审美情趣的载体,能够更好地展示人物内涵和其中的文化寓意。一、影视作品与服装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影视作品与服装设计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密切关系。人物塑造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人物塑造离  相似文献   

5.
在戏剧创作中,不仅塑造好人物形象很重要,而且设置哪些人物并将他们搭配成什么样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剧作的成功,都是由剧中所有人物活动所造成的。剧中人物到底如何活动,一是取决于各自性格与灵魂,二是取决于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所以,任何一个戏剧家都不会在致力塑造好人物形象的同时忘记设置和搭配好人物.他们总是慎重地设置剧中的人物,巧妙地搭配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剧中的人物群体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作为戏剧  相似文献   

6.
正戏曲表演艺术,在戏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员的表演艺术是戏曲演出综合艺术的核心。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剧中人物形象,凭借演出的技巧和细腻的表现来吸引观众,利用自己有生命的肢体语言、恰当的唱腔和道白表现剧中人物,把表演艺术的本质特征在观众面前表演出来。这就要求表演必须动情感人,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表演者所创造的艺术表演感情,通过直观的舞台动作、唱腔、道白等诉诸观众的视听,形  相似文献   

7.
在《玩偶之家(节选)》中,作者通过“对话”完成了三个人物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推进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足见“对话”在戏剧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教学时可从对话对主、客观叙事的作用着眼,探析对话在推动故事情节及矛盾冲突的发展、展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完成小说主题的构建等方面的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21世纪是信息文化交流的时代,而英文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出现在中国的影视行业之中,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新窗口.但如何立足于中国市场,在众多影视剧中脱颖而出,抓住观众的眼球尤为重要.因此,英文影视作品名翻译的成功与否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能够丰富影视剧翻译研究,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蒋戈 《文教资料》2013,(35):158-160
本文运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erbert Paul Grice)所提出的会话合作原则,对电视剧《阿旺新传》的对白进行语用分析.通过对剧中人物在会话过程中对会话合作原则故意违背现象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对白分析是探索人物性格,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挖掘此剧的主题.同时也证明从语言学角度解读影视剧的可行性,以期本文为这部影视作品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互文性是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美剧《废柴联盟》中大量的互文性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美国文化,同时也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碍。剧中大量互文性的使用体现了文化背景知识对互相理解的重要性,其使用不仅能推进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更是为了向观众展示剧中故事和人物的原型和来历。  相似文献   

11.
下面的两幅图,图一是在影视剧中扮演李逵的演员,图二则是这个演员塑造的李逵.对比观察后,就会发现两幅图中的人物在外貌上有很大的区别. 为什么同一个人会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呢?如果让你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图二中的李逵形象.你会怎么描写呢?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李逵是这样描写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莎士比亚剧中的哈姆雷特“由一百个演员来演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此话在理,也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认可。道理明摆着,每个演员都是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演绎剧中的人物的。同样是《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大陆演员和港台演员在剧中的表演可相距甚远,但同样得到了许多观众的欢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剧场和课堂有本质的区别,演员也不同于教师,但就演员与教师本身的功能特点来分析,还是有很大的一致性的,那就是必须以自己的演出或授课行为对观众或学生产生影响作用,从而分别达到不同的目的。可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来…  相似文献   

13.
爱丽丝.沃克在《日用家当》中用简单的故事情节塑造了黑人妇女的不同性格。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解读能很好地与作者交流,明了作者在故事情节中刻画人物形象的目的,以及人物的不同性格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了解人物的性格还可以更好地认识故事的主线,了解那个时代的真实生活,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4.
作为莎士比亚最难读的悲剧之一的《李尔王》,人们对它的主题意义的诠释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本文试图透过故事情节和剧中人物的不同命运从生存的悖谬和虚无的拯救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展示《李尔王》作为写意悲剧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宋志华 《文教资料》2014,(21):21-22
本文以宗教信仰为视角,从伊甸园原型和替罪羊两个方面,阐述了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一剧中表现出来的基督教精神,论证了圣经教义在莎士比亚安排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哈代小说结构艺术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高超的结构艺术技巧:一是以作品人物之间的多角恋爱纠葛作为结构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二是运用大量偶然因素作为情节的“推进器”,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作品的吸引力;三是通过乡间道路来衔接故事情节,使众多人物、事件、场景得以和谐统一,从而使作品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17.
《雷雨》写在三十年代初期,它是我国话剧史上的一颗永远不会褪色的璀璨明珠,它以二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生活的悲剧。它那起伏跌宕,严密紧凑的故事情节,那紧扣人物心理,实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那思想和个性都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坚实地位。尤其是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曹禹先生通过剧中人物的台词,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给我们成功地塑造了八位身份经历不同,思想性格各异的人物,繁畅就是其中之一。她是《雷雨》这部剧本中作者塑造…  相似文献   

18.
"脚色"最早为个人简历之意,古典戏曲形成后,适应人物出场亮相时的自我介绍,后渐为戏曲演员的行当术语.但在这一术语走向定型的过程中,脚色仍长期保留着履历之意,到明末清初才约定俗成下来.此前,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末尼"、"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演员类型,其实并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区别在于:"脚色"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演员;"杂剧色"则是伎艺性杂扮段子演员,并不以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且杂剧色是唐代部色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的人物纷繁复杂,人物设置相互纠缠盘结,有时并不因故事情节而相关.作为《红楼梦》中第一号女主角的林黛玉,作者在塑造时更是倾尽心血,除晴雯外,还有多个“影子”,本文将以文本为根据,通过细读,论证林红玉与龄官是林黛玉的另外两个“影子”,并试图分析这两个人物在衬托林黛玉形象时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暗含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对《红楼梦》八十回后林黛玉命运发展的隐喻.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