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ECD发布了最新第二轮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全球测评结果,中国济南在其中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SSES2023的学生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学生在社会与情感能力上的表现及其国际地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基于全球各城市能力均值分析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亚洲学生在社会与情感能力上表现突出。(2)济南10岁组学生在任务能力上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名列前茅,但成就动机得分稍低。(3)济南10岁组学生在情绪调节上居于全球前列,15岁组部分能力低于国际均值。(4)济南10岁组学生在协作能力上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居于前列。(5)济南10岁组学生在开放能力上的表现居于全球前列,15岁组低于国际均值。(6)济南10岁组学生在交往能力上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部分能力低于国际均值。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济南学生在大部分影响因素指标上均优于国际均值,特别是同学关系方面居于全球首位。(2)影响济南学生任务能力的关键积极因素是成长型思维、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和课外活动,其中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效应居于全球首位。(3)影响济南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成长型思维、学校归...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是认知能力和社会与情感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02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对教育、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产生影响,但是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发展并没有随年龄增加而呈现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3.
家长参与对青少年社会情感适应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中国教育追踪数据(CEPS),分析了亲子沟通和亲子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情感适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在不同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1)亲子沟通和亲子活动两种家长参与都能够正向影响孩子在学校的社会情感适应水平;(2)两种家长参与对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在学校的社会情感适应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来讲,相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亲子沟通对独生子女的社会情感适应影响更大;相比非寄宿生,亲子活动对寄宿生的社会情感适应影响更小。此外,两种家长参与方式对于随迁和非随迁学生社会情感适应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学校管理中,要特别关注社会情感适应较弱的青少年群体;多策并举,促进家长主动开展亲子沟通;搭建平台,积极推动亲子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关键。研究利用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 2023)的中国济南调查数据,考察10岁和15岁组学生的公共参与现状,并探究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公共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超半数参与调查的学生未参加过环境保护和志愿服务相关的公共活动,公共参与人数随参与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10岁组学生公共参与频率显著高于15岁组学生;(2)果敢、创造性与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公共参与的关键能力,其对公共参与的重要性优于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3)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还通过同学关系的中介路径、学校归属感的中介路径以及同学关系和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研究揭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启示以社会与情感能力为抓手,多举措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黄忠敬 《上海教育》2023,(26):58-61
<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3年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学校作为社会与情感学习的中心——学校和教师准备好了吗?》(Schools as hubs for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Are schools and teachers ready?),基于OECD开展的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大规模测评项目(the 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简称SSES) 2019年首轮测评的数据,通过对教师和校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全球学校对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需求,阐明了学校对于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文以此报告为基础,重点分析中国的学校(苏州)与OECD国家的学校相比,在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上的现状、问题与举措,考察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国家在探索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上的实践经验,以期对我国未来学校开展相关实践提供国际视野与参照。  相似文献   

6.
交往能力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全球开展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五大能力之一,本研究以我国苏州市的测评数据为基础,从不同维度和层面来呈现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调查之交往能力维度的测评结果。研究发现交往能力与其他维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均存在显著的中等相关关系;不同年龄、性别、学校和区域的学生交往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学生的交往能力受到个人背景及同伴关系、家庭背景、教师和学校因素的显著影响;交往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等生活结果变量也具有一定影响。研究启示是:亲密的同伴关系是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的应有之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学校氛围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关键助力;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发展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7.
胡樉 《现代教育》2023,(8):34-41
本研究以上海市667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养方式对其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1)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总体表现良好,但发展不均衡,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相对薄弱;(2)学生干部经历、相关的课程培训以及更高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利于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而年级升高则会带来负面影响;(3)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社会情感能力,父母亲情感温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则具有显著消极影响。对此,家长应努力创设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安全、充满激励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OECD在中国苏州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托社会生态理论和OECD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框架,描述10岁和15岁组学生受欺凌现状,以及探究影响欺凌的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结果一方面证实了人口统计学因素、环境因素和欺凌的关系,并发现网络欺凌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和校园欺凌相关性较高;另一方面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探索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对欺凌的重大影响,其中自控力和抗压力是预测学生不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关键因素,信任能力是受网络欺凌的保护性因素。研究揭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和欺凌现象存在的紧密关系,并启示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视角对学生受欺凌进行全方位且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开放能力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五大维度之一,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包容度、好奇心和创造性这3项能力。本报告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运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呈现苏州学生的开放能力表现。研究发现:开放能力在年龄、性别、学校位置(城乡)和学校类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上存在显著差异;开放能力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开放能力对各种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开放能力需要科学而精准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苏州市10岁和15岁组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数据,结果发现:10岁组学生在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中的得分都略高于15岁组学生;10岁组学生中女生在合作、共情、乐群、毅力和包容度能力上得分高于男生;除包容度以外,15岁组学生中男生在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上得分都要高于女生。乐观是迄今为止与生活满意度和当前心理幸福感最为密切的能力,其次是活力和信任。抗压力和乐观与学生考试焦虑的关系最为密切。总体而言,学校归属感和师生关系与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正相关。相比之下,校园欺凌与所有15项社会与情感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归属感与乐群、乐观和合作能力呈正相关。师生关系与乐观、好奇心和合作能力相关。校园欺凌与情绪调节(乐观、情绪控制和抗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技术报告基于中国济南参加2023年社会与情感能力(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的测评数据,对第二轮测评工具在中国文化下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本报告简要介绍了学生问卷的开发和实施过程、社会与情感能力指标体系、问卷主要组成部分、数据集的主要内容,并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济南参试学生参试态度认真积极,参试率和有效应答率高,但是10岁组产生了高分翘尾现象;采用ω系数和α系数来衡量分量表的信度,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分量表信度良好;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逐一检验社会与情感能力各个分量表的效度,发现拟合度较为满意;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这些分量表跨性别测量等值性好于跨年龄组等值性,故在考察青少年社会与情感子能力的年龄差异时,对于等值性较差的分量表数据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奠基石。2021年SSES(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全球首测结果发布,为开展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本文运用DEA(Data Envelope Analysis)方法,将班级规模、教师学历、SSES培训、SSES措施、校园活动作为投入变量,将五大能力作为产出变量,对参加本次国际测评的10座城市的1 171所中小学进行培养成效评估,结果发现:(1)各城市中小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成效普遍较高,小学阶段的均值在0.8以上,中学阶段的均值在0.9以上;(2)在小学阶段,苏州学校的培养成效较为突出,不仅均值最高,而且整体属于高水平均衡型;在中学阶段,培养成效较为突出的城市则是伊斯坦布尔,属于高水平均衡型;(3)各城市共有82所高绩效小学和87所高绩效中学,其中伊斯坦布尔和波哥大的占比较大;(4)学校归属感对各城市中小学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成效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应该加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国际合作与实证研究,在总结苏州成功经验的同时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将优质均...  相似文献   

13.
沈天音 《上海教育》2023,(35):48-49
<正>近年来,国际社会已经把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作为国家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在全球出现了教育的情感转向,加强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推动人类福祉的教育日益成为全球教育的改革方向。2023年11月25日,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千校联盟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共500余位成员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自今年8月底华东师范大学面向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发起成立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联盟的邀请,短短3个月时间,近500所学校申请加入,其中,上海学校近100所。  相似文献   

14.
协作能力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共情、信任和合作3项能力。本研究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苏州学生的协作能力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协作能力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14个变量对协作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包括家庭拥有物、家庭藏书量、安全感、朋友关系、好习惯朋友、室内活动时间、室外活动时间、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学校合作氛围、校外活动、理解型母亲、理解型父亲、家长高期望;另有2个变量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包括上网时间、亲子问题;协作能力对亲近家人、亲近他人、健康和主观幸福感4个生活结果变量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需要科学而精准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24,(14):20-21
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旨在对社会与情感能力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评,衡量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洞悉社会与情感能力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022年至2024年,OECD开展了关于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第二轮测评,2024年4月26日和4月27日,全球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报告和中国(济南)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报告相继发布。  相似文献   

16.
黄忠敬  张静 《上海教育》2024,(14):40-47
<正>2017年,经合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在全球启动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测评研究(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2019年,OECD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的首轮国际大规模正式测评,该项目着眼于促进青少年非认知领域的发展,旨在测评参与城市和国家10岁和15岁青少年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提升这些能力。2021年,OECD向全球发布了首轮测评报告,中国也同步发布了苏州测评的报告,在国内引起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务能力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OECD的研究框架下包含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3项能力。基于苏州市10岁组和15岁组学生参与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统计、差异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苏州市学生的任务能力表现予以呈现。研究发现,自控力、责任感和毅力与其他能力具有显著相关,部分得分在年龄、性别、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普高与职高间存在差异;任务能力受背景、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层面相关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健康、幸福感、满意度、考试焦虑、亲近家人和亲近他人等生活结果变量有显著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对学校教育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研究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儿童幸福感和社会包容性,落实国家课程有关社会情感能力的学习结果,在国家课程倡导有意识教学的背景下,新西兰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指南文件《在早期学习中支持社会情感能力》,为学前教育提供指导框架,支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2020年,在前期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新西兰政府发起三个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社会情感学习试点项目,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西兰学前教育正在寻求儿童主导学习和教师主导学习之间的一种平衡;通过提供策略和实践指导,可以提升教师有意识地开展社会情感学习的信心和实践能力,改善实践效果。我国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实践可借鉴国际理论成果和优秀实践经验,关注有意识教学和文化响应实践,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实践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获得感与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工作效率,更能身教示范,成为学生的表率。教育机智具有"指向学生""在情境中创生""践行反思"三个特性。教育机智的实现依赖教师自身的情感能力,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推动教育机智的生成,主要表现在: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教师在情境中的敏锐度与行动力;"社会意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指向学生"的目的;"自我管理"能力助力教师"同侪互助"的践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很多人将学业成绩与社会与情感能力视作争夺学生学习时间的两个极端,但数据表明,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密切相关,有更强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学生,通常会在学校取得更好的成绩;没人相信15岁学生的数学会比10岁学生差,大家以为学生总能在学校里学到一些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拉长,好奇心、创造力等社会与情感能力反而下降。2024年4月26日,经合组织在保加利亚共和国向全球发布第二轮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2023,SSES 2023)报告《社会与情感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一系列与青少年“情商”有关的调查结果正式揭晓,其中一部分发现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对教育的刻板印象,再度引起各国对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