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宪法作为法律之母,既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也具有普通法律的特征。从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中,当立法缺位时,可在一定范围内直接适用宪法;到中国的“依法治国”和建立“法治国家”,中国宪法中有些条款的直接适用,并且在部门法缺位时,宪法完全可以直接实施。所以,宪法的直接实施是填补立法缺位的最好途径,也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最后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于这一条款,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在比较各主要成文宪法国家宪法的基础上,提出从受教育权利绝对性与相对性和受教育义务履行者双重性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该条款,会加深对该条款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现行政体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监督宪法实施的唯一主体,这种体制保证了我国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但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弥补的最佳方法是创设宪法法院作为宪法监督的另一主体。两个主体各司宪法监督的不同职责并相互监督,将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4.
宪法作为法律之母,既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也具有普通法律的特征.从世界各国的违宪审查,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中,当立法缺位时,可在一定范围内直接适用宪法;到中国的"依法治国"和建立"法治国家",中国宪法中有些条款的直接适用,并且在部门法缺位时,宪法完全可以直接实施.所以,宪法的直接实施是填补立法缺位的最好途径,也是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最后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5.
宪法诉讼制度是近代宪政理念及其制度建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宪法诉讼自其产生伊始就在整个宪法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概言之,该制度的确立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一、矫正民主的需要:二、人权保障的需要;三、推动宪法实施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宪法的高度关怀青少年,将是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条款、国策条款、有关国家义务的规定、宪法原则和精神等都是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依据,宪法建立起的协调机制、权力监督机制是青少年权益保护的重要途径,宪法监督制度、控制立法不作为、让青少年的权益入宪都将是促进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具体路径和制度选项。青少年权益的宪法保护,从根本上说,还有待于宪法实施的制度化及其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大中小学一体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宪法教育侧重于培育宪法信仰。而宪法信仰的培育需要在培养宪法情感、增强宪法认知基础上,深刻领悟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限制公权力的宪法精神,洞悉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法治等宪法原则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价值,理解宪法实施与监督的制度建构与成效。坚持把宪法“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教学实施总策略,灵活运用“问题链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体教学方法,实现大学生宪法教育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表述,同时明确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党代会这样高规格的大会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合宪性审查"概念,这标志着我国宪法实施监督工作被提上了政府工作之重的位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宪法实施监督的内涵及意义,指出了我国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宪法实施监督机制的完善路径,以期对我国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大代表的专职化及其法律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兼职人大代表制度有很多弊端 ,兼职代表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工作任务 ,很难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大代表的监督权无法实现。建议修改代表法 ,设立专职人大代表 ,将其法律化、制度化 ,这对推动依法治国 ,实施宪法监督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均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6,(1):22-24,88
识记: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我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由宪法规定。 理解: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列举我国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最高行为准则和公民权利最重要的律保障。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 活动:绘制我国国旗,查一查国旗制作应符合哪些要求,想一想国旗图案的寓意。模拟表演“德家族成员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家的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如无此项规定,则一切保留特定权力与特权的条款将形同虚设。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我国法院目前尚不具有适用宪法规范的权力与能力。司法实践中各级法院片面地理解宪法规范的司法适用性与随心所欲地对待宪法规范的做法应该予以纠正。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法制的统一,更好地保护公民权利与监督宪法的实施,我国应建立宪法法院来担当宪法规范司法适用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政治明的根本标志是宪政,有效的宪法监督是宪政实施的要义之一和条件之一。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体制,是在“议行合一”框架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领导党和执政党,政治明建设、宪政实施,都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序进行。目前,人大宪法监督与党的执政方式在理论观念、宪法规范、实际运作三个层面上存在着矛盾,正确认识和有效消解这些矛盾,是我国宪政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宪法责任是指因违反宪法的规则、原则与精神而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宪法制裁则是指因违宪所应承担的宪法责任的具体表现形式,宪法责任是宪法制裁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对外国宪法文本中责任主体、依据、形式、程序等条款设置的考察,发现我国宪法文本中相关责任条款在责任主体、依据、形式、追究主体与程序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现行法律体系框架内,认真对待并充分实施宪法功能是通过宪法制裁维护宪法权威的基础,完善宪法责任条款的相关操作程序规则与操作技术是通过宪法制裁维护宪法权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宪法第11条第二款“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修改为“非公有制经济”,国家的政策由“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鼓励、支持和引导”并对其“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宪法进行这样修改,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16.
宪法解释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大量事实证明,法律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执行;制度不在于有无,根本在于实施,有宪法不等于宪政,建立宪政国家的关键在于宪法实施。而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必经过程,要实施宪法就必须先解释宪法,在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宪法解释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找我国的宪法解释之道。  相似文献   

17.
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得以充分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目前宪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改革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更要立足中国国情。目前 ,宜设立一个专门的宪法监督委员会来从事宪法监督工作 ,以保证宪法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是个人权利的基础。许多国家都将私有财产权视为本国宪政的基石,置之于宪法重要位置加以保护。我国于2004年3月14日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宪法上的私有财产权保障制度,弥补了原有财产权制度的缺陷。这对我国宪政建设、^权保障、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建立和完善我国宪法实施保障制度,使宪法所确立的私有财产权能变为公民实实在在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法律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法学基础性课题,而宪法监督模式研究又是法律监督理论的核心。如何监督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法国宪法委员会两种宪法监督模式的差别之所在,对于完善中国的相应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49-53
众所周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但宪法实施的状况令人堪忧。目前我国宪法的实施面临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宪法条文实施现状堪忧;二是宪法解释机制尚未启动;三是宪法监督制度亟需健全。因此,结合实际,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应对:一是培养宪法共识,奠定宪法实施的文化基础;二是加快宪法解释的常态化和制度化,这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前提;三是建立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这是宪法实施的最佳出路。总之,中国宪法只有走向实践,并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