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费穆重视电影本体、讲究电影“空气”的“布置”、强调电影的民族审美情趣,他的这些电影观在今日已越来越受到中国电影界的重视。费穆电影观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电影人越来越重视将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形象艺术,并全力探索尽可能完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上世纪的著名电影导演费穆运用长镜头拍摄方法,开创了电影艺术表现民族风格的先河。费穆的长镜头的美学源于深厚东方文化底蕴,结合中国文化神似写意的表现手法,以长镜头"静"、"缓"和"平面化"的独特视听效果来深层次地刻画电影的主题,走出了中国电影民族化的全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诗意电影重在造境,即营造意境。而费穆就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文艺特色的诗情结构,这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其导演的《小城之春》作为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代表映现在银幕上,随着情节流动、情境转移,营造作者心目中的诗情图景。本文以《小城之春》为例,论述了费穆对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探索,重点介绍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此分析希望对中国诗意电影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影的萌芽与生长,始终面对着中国传统戏剧这一巨大的参照系,无论是对它的肯定、继承(“影戏说”),还是对它的突破、背离(“影像说”)。作为中国第二代电影导演,费穆以自己的创作探索、实践着电影在戏剧的提携与烛照下凸现自身独立艺术品格的可能性,其巅峰之作《小城之春》在艺术手法上对中国传统戏剧的巧妙化用和超越为今人所赞叹、激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旧两版《小城之春》的比较,分析费穆与田壮壮两代中国导演的不同电影演绎视角,认为新旧两版《小城之春》均为相同叙事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精品。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已深深扎根于各项古典艺术门类,沉积于民族文化心理,并作为各类艺术的审美理想追求,影响着历代中国影人。陈凯歌作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佼佼者,他在传承由费穆开启的电影意境探索之路,借鉴了水华、崔嵬、吴贻弓等电影人的风格之路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影像之路。本文以陈凯歌前期电影为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黄土地》(1984)、《大阅兵》(1986)、《孩子王》(1987)、《边走边唱》(1991)、《霸王别姬》(1993)从陈凯歌前期电影意境的形态、创作手法两方面展开论述,探析他在中国电影意境方面的成就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孤岛”电影这颗我国电影发展史中的奇葩,离不开优秀导演的培育和浇灌。随波逐流的张石川、堪为伯乐的卜万苍、追求完美的朱石麟、惜墨如金的费穆都是这一时期优秀的导演,其不同的风格是“孤岛”电影呈现繁盛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费穆导演的代表作《小城之春》以唯美、含蓄的艺术风格开启了电影诗化艺术的先河,同时也确立了中国民族电影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诗词表现手法,讲述了1946年发生在江南小城一个被战争摧残过的破落家庭的爱情悲剧。影片充分利用重章叠唱的手法与诗词意象的暗示.揭示人物内心的感受,有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古典意蕴。《小城之春》对于今天的电影艺术创作,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费穆“新的电影的观念”是电影本体的自觉。他提倡淡化戏剧性,主张“素描地为人生画一轮廓”,这也是民族诗学的张扬。他强调影片“空气的布置”,注重在使用现代创作技巧中把握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0.
人们曾把电影称做是继建筑、雕刻、舞蹈、音乐、绘画、诗之后的“第七艺术”。但中国的电影与其它几门艺术不同,它并非根植于本国的土壤,而是一门外来的艺术,即所渭“舶来品”。因此,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尤其是西方电影的影响。当然,由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社会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电影也有自己的传统和特征。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中的外来影响等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电影艺术的色彩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通过不懈地努力与探索,赋予了电影艺术历经从黑白到彩色的伟大变革,提高了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发展至今,色彩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艺术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此外,色彩使电影艺术克服单调呆板的局限,更具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艺术表情达意、传递象征意蕴、创化内涵的基本元素,表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使得电影以一种再现艺术的美学品貌区别于其它姊妹艺术而具有独特魅力。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已把色彩美的创造推到了更加醒目的位置,色彩美更是现代电影艺术展现电影奇观基本而必须的手段,推动着电影艺术向着富于文化哲理意蕴的立体纵深方面发展。色彩美定会给未来电影艺术注入更加多姿多彩的新元素。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抗战影视剧创作目前已经形成一种不可忽:现的创作声势。探讨其创作的特点包括抗日英雄塑造的特点,揭示大陆对中华民族抗战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国民党抗战地位的重新评价,正视历史,顺应海峡两岸El趋高涨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此类影视剧创作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音乐风格多元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近年来,中国电影与国际合作不断加强,大片不断涌现,导致中国电影的音乐风格出现多元化特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多元化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有助于从事电影工作者及影视专业学生对中国电影音乐的借鉴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理性意识是个宽泛性、边缘性的学理概念。20世纪80年代,谢晋率先推出一批禀赋新理性精神的佳作。尔后,第五、六代导演群族相继推出一批具有新理性精神的作品。它与30年代以费穆为代表的彼时导演群执著追求理性意识、诗学品格以及西方各类电影学派所倡导的各种理性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磨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积极张扬爱国正气、反映抗战现实.电影工作者面对政治高压,以饱满的爱国情怀揭露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坚持电影为抗战服务,鼓动抗日救亡的开展,虽在中国电影的草创期,却制作出上百部反映抗战爱国的进步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独立电影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形态与制作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都是通过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而进入人们视野的,这一国际电影节路线即把它们从隐匿的存在状态中"发掘"出来,也为它们成为"经典"提供了附加值。同时,独立电影也与"体制"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但总的看来,可以区分为三种基本模式:"体制内独立制片"、"体制外独立制片"和"非体制独立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