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之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于推进低成本减排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还处在起步和试点阶段,虽然已经在多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碳交易法来规范和约束碳排放权交易,使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存在着“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造成温室气体减排领域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碳减排的法律监管机制缺失、碳商品的交易规则缺乏法律定义和保障等一系列法律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和健康发展.在当前中国碳减排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中国亟需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研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为中国启动全国性的碳减排交易市场以及日后实现与全球碳排放市场的对接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基于此出发点,本文积极借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经验,希望在中外比较中,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法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核查(MRV)制度体系目的是保证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被公认为是支撑碳交易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欧盟碳市场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化的碳核查制度体系,本文全面阐述了欧盟碳市场的核查(MRV)相关法律法规、运行机制、监督及处罚制度、成员国协调措施及信息公开等多方面制度建设特点和成果,鉴于中国即将全面启动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碳核查体系将面临诸多挑战,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文章从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能力建设和市场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随机回收量和消费者低碳偏好为背景,研究碳交易机制下的闭环供应链碳减排与定价问题.考虑制造商对废旧品进行回收再制造,同时新产品和再造品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建立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求解出制造商的碳减排、回收价格以及零售商的差别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差别定价与单位碳减排量正相关,提升消费者对再造品的低碳认知有助于碳交易机制的顺利实施.另外,随机回收量的期望越高,或产品市场规模越大,则单位碳减排量越大.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国际借鉴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我国被迫处在全球碳交易产业链的最底端。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原理入手,阐述了碳排放权交易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欧盟与美国排放权市场的借鉴及启示,并探讨了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路径选择:基于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基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布局、基于市场经济不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选择、基于适度干预的政府监管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州于2006年通过《加州应对全球变暖法案》(AB32)提出建立碳交易制度,并于2012年正式启动碳交易市场。法律法规在加州碳交易市场的运行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加州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基础与框架,包括碳交易制度的立法进程和法律依据、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法律规定、碳交易制度当前的法律风险和诉讼,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碳交易试点的法制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协同创新角度,对欧盟电力工业碳减排实践中采取的碳市场、碳税和绿色电力市场等主要政策工具进行调查研究,得到成功经验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电力工业碳减排现实问题,提出建立组合减排机制,可以有效激励发电商降低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7.
新三板促进企业融资和创投退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国内各场外交易市场中,中关村新三板市场发展最长、制度最健全,几年来在为挂牌企业直接融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创投退出提供了重要通道,为企业融资和创投退出提供了一个契合点.但作为建设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条件最成熟的市场,新三板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挂牌企业区域限定过窄、普通自然人无法投资、交易制度落后等.因此,应加快推进新三板的建设和制度完善,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和创投退出效率.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蓝碳交易机制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  胡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187-193
通过对蓝碳相关理论一手文献的分析,明确蓝碳交易的研究进展。基于国际国内双重视角,运用归纳分析及学科交叉等方法,研究梳理国际蓝碳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蓝碳建设的实践历程,发现既有制度存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推进缓慢、交易各环节的市场监管及环境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蓝碳交易市场,应当以自然科学原理、陆海统筹等理论为指引,科学控制蓝碳交易配额总量并进行初始化分配,在中央与地方蓝碳专门保护立法统筹推进保障下,通过设立专门的蓝碳基金及保险制度,引入综合性海洋蓝碳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等制度配套,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蓝碳交易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政府审议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目前,我国碳减排量已占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这意味着至少有30亿吨是购买我国的减排指标。虽然我国是碳交易最大的卖方市场,但在市场上却没有话语权,不得不接受外国碳交易机构设定的较低的碳价格。支持低碳经济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发展低碳金融是必由之路。目前,国外发展低碳金融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樊威 《科技管理研究》2016,(17):235-240
碳市场作为新兴的具有环境属性的未来第一市场,建立健全其执法监管体系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能否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和安全的大问题。通过对英国碳市场相关法律资料的分析,介绍其碳排放和交易过程中在监测、报告、核证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要求与制度设计,分析市场和政府在碳交易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以及监管体系中重要监管部门的设立和职权划分;梳理英国在碳交易体系中运用的惩罚机制;最后提出建立中国碳市场监管机制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