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内化”指人对外部事物通过认识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随着语文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内化”正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黎梦龙 《师道》2009,(1):47-47
当语文教师,没有几分“书卷气”断然不成。我不是个手不释卷的人,但总不忘读一点、藏一点,多年来也就积下了几柜子藏书。  相似文献   

3.
一度被认为是最无专业性的语文教学,其实隐含着高度的专业要求。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研究没有根植于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的观课评教变成了似乎人人能做、人人能说的事情,缺少起码的专业准入要求。一个教物理的校长。可以对语文教师“教什么”的专业工作评头论足,而且具有专业的“权威性”;而一个教语文的校长,只配评论物理教师的“板书”和“教态”,对他们的“教什么”却是丈二和尚一个。即使是语文教师乃至“专家”。观课评教往往也是即兴发挥、思路混杂,像个业余的门外汉。这种状况,严重地败坏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形象。也消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意识。语文教育是社会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算什么?语文教师尊严几何?这个问题让广大语文教师极度纠结。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语文教师地位每况愈下,越来越沦为教师群体中的“二等公民”。语文教师这边在感叹地位沦落、尊严不保,专家们那边在指点江山、高谈阔论,彼此相映成趣,讽意十足。  相似文献   

5.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曾指出“语文教师队伍很庞杂”,“有许多不适宜做语文教师的勉强在那里教了”。近30年过去了,这一局面虽有所改观,但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总体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为人难,为师难,为语文教师尤难”。据笔者了解,当前语文教师素养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苏使如 《考试周刊》2012,(72):30-31
很长时间以来,中职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培养目标,针对这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比例严重失衡,笔者从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谈起,主要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赞美学生这三方面来体现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处于革新、开拓阶段,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摒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目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各地各校不尽相同,但提高教师素质却是共同的关键,因为“具体应用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态度”。而且“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条件:硬件、软件、人件。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就语文课程而言,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语文新课程实验成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的职后培训形式不失为增强语文教师课程意识,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05,(12):F0004-F0004
我读教材,你读教材,似乎都在读,合肥市永红路小学的“读”也有一般教师“读”的共性特点,而更多的则是“这一所学校”校本教研的个性特点。永小的“读”,不是敷衍的,应付任务式的,甚至“作秀式”的;更不是浅层的、表面的、单一的;而是一种自觉的、自主的、反复的读,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读,是一种集阅读、反思、研讨、课堂实践,写作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读”;不仅语文教师“读”,其他学科教师都在“读”。不久前,参加省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的代表观摩了永小的“我读教材”活动,给予较高的评价。近日,永小已牵头申报了研究该项活动的省级教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0.
教无定法,语文教学更是如此。为了能更好的探索语文教学方法,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偏”处入手,着意论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激发学生、特别是双差生的语文积极性,发挥分数的调节作用,吊起学生胃口,让学生“痴迷”于教师等方面介绍几种语文教学中的“偏方”,与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地体会了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品味文字,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情感。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语文教师就是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引导者,要有“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  相似文献   

12.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语文课程与语文教学改革,将改变语文教学形态,即教师“教”的形态。它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理念上的创新与突破。“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理念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的准则。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将率先迈步,也将真正体现语文教师应具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曾经不止一次地听人悦:“语文是万金油,任何具有同等学历的人都可以教语文。”这话总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没法信报。也许,语文因其基础学科的特点,因其用汉字表情达意的特点,难免给人一种易学易懂之感。殊不知,正是语文的这些特点,赋予了语文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谈的涉猎范围,注定了语文最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独特个性,因此,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如果没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和知识储备,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那么,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4.
霍军 《甘肃教育》2001,(3):32-32
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效率低下,原因是复杂的。我以为,教学活动中“我”的退场当是最根本的原因。这儿的“我”,既指作为阅读主体的一个个具体的、有独特个性和情感体验的学生,也指作为写作主体的作者,又指作为阅读教学引导人的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要求:“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在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把学生作文定义为“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识字用字,遣词造句,命题立意,布局谋篇,从而独立写作文章的语言训练活动”(陈菊花《语文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看到李元昌的名字,是在1996年隆重表彰第二届全国“十杰”中青年教师的名单上。然而,名单上只介绍他是占林省榆树市秀水镇第二中学的校长、语文教师。至于他的事迹,则并不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实施意见”的第四项是“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第一条是“教师素养”,而后才是“教学管理”“配套措施”。显然,课程标准要得以有效实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要的保障是教师的素养。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因为,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素养”的第二条内容是:“语文教师应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思想教育尤为重要。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所选篇目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强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文以载道”为语文教师的教书和育人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指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在“授业解感”的同时,教师必须担负起“传道”的责任。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提到: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不少地区和学校都开设了语文大阅读课(一般是两节连上,80分钟),实现了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这说明学校领导和广大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把它作为一剂防治学生视野狭窄、知识贫乏、精神孱弱、思维钝化的良药来使用,治标又治本。无疑,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当今的语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看作是一出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这个舞台更加多姿多彩。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这不是语文教师应该扮演的角色,语文课程的一系列理念更热切呼唤着教师角色做出相应的转换,这就需要理性地审视和反思语文教师的传统角色,使之逐步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的对话者”作根本位移,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本文谈谈对于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