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扇子的雅称     
扇子作为一种驱暑纳凉的用具,有不少雅称,如: 仁风仁风原是古时美化帝王或地方长官的谀词,言其恩泽如风之遍布。《后汉书·章帝纪》: “功烈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晋代袁宏为东阳守,谢安授以扇赠行,宏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此后, “仁风”便作为扇的雅称。《幼学琼林·器用》: “剑有干将镆铘之名,扇有仁风便面之号。”便面本是古时用来遮面的扇状物。《汉书·张敞传》: “(敞)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后来也称团扇、折扇为“便面”“障面”。吴绮《见人扇头是友沂绝句怆然和之》:“只今便面春风在,曾向章台拂柳花。”(《清诗别裁集》)  相似文献   

2.
作品信息     
《文学教育(上)》2011,(19):158-159
沈从文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出版近日,一本沈从文的思想性随笔《古人的胡子》,由新星出版社推出。书中披露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沈从文与语言学家王力的一次笔战,话题就是关于“古人的胡子”。1961年10月《红旗》17期上,  相似文献   

3.
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  相似文献   

4.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5.
茹荷 《神州学人》2000,(10):34-35
在我到国外谋生,被不通的语言、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家务和带孩子的琐碎诸事,弄得心情困顿、头脑发懵的时候,朋友从遥远的祖国寄来了一套“地球村发展随笔”丛书。四本装帧雅丽的小书立刻被我做饕餮状吞食下去。应该说,这一顿精神会餐对我来说解馋、过瘾,回味无穷,给我混沌的异国生涯注入了一条清流。 “地球村发展随笔”丛书四本:《美国随想》、《远行集》、《美利坚传真》、《纽约意识流》,写的都是关于美国这个“西村”的故事。各具特色,但“地球村”的概念和“随笔”的形式却同样显而易见。 叶冠男的《美国随想》,透着女性特殊…  相似文献   

6.
《井上靖随笔全集》(1),煌煌巨著,十大卷,精编收录了日本已故著名作家井上靖,近四十年来所撰有代表性的随笔730篇,连同每卷末作家新撰《后记》,共740篇。每卷并附有《井上靖随笔全集·月报》,是关于该卷有代表性的评介文章及索引。 “随笔”即简短的议论性散文,这是井上先生以日本假名,标外来语“ESSay”撰写的西方最早的随笔,是1580年,法国作家蒙田(1533——1592),以“ESSay”称呼自己所写简短而有文采的论述性短文,才有了随笔这“称谓”的。但虽称谓相同,各国的“随笔”,仍以固有的规律和特色,在衍变、发展。我国五四时期,受英国作家兰姆(1775——1834)影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随笔。本单元另有荀子《劝学》、韩愈《师说》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鲁迅《拿来主义》及王佐良《上图书馆》等五篇文章。这六篇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其中《读书:目的和前提》排在第五位,和后一篇《上图书馆》同是关于学习的随笔作品,黑塞首先阐释理论,然后结合本人的切身经验加以具体论述。与前四篇中的说理篇在文体和形式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邢丽凤 《东吴学术》2023,(1):141-160
<正>二〇〇一年一月十五日第一期长篇小说有刘志钊的《物质生活》;中篇小说有池莉的《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等三部;短篇小说有苏童的《伞》、赵长天的《无须解释》;“人生采访”有陈丹青的《且说说我自己》等三篇。本期设新专栏“隔海书”,本专栏系余光中个人随笔专栏,本期文章有《萤火山庄》。该专栏见于本年第一、二、六期,二〇〇二年第一期,二〇〇三年第一期。  相似文献   

9.
《容斋随笔》是宋人洪迈的一本笔记体著作,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为宋朝的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这部笔记分为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部分,除五笔只完成十卷外,其余各有十六卷.书中没有分类,也没有按时代先后,作者在随笔卷首题曰:“予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行后,无复诠次,故目之曰随笔.”说明了此书撰写时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我都布置学生一周之内做五份小作业:一、为新学期使用的随笔作业本取个有意蕴、有个性、好听、简洁的名字;二、写一篇短文说明名字的由来;三、在随笔本的扉页写一段与名字相关的“座右铭”;四、在随笔本的第二页写上随笔小栏目;五、为这些小栏目拟出广告词。  相似文献   

11.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闰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12.
一、“躬耕”《光明日报》1998年2月9日第7版有则图片新闻,标题是《柯灵夫妇:留下坚实的足迹》。配图文字说道:柯灵与陈国容“这对与世纪同行的耄耋夫妻”,在“盛世余年,他们仍躬耕不息。最近,柯灵的第十四本散文集《燕居闲话》刚刚出版。”这里,  相似文献   

13.
豆豆: 你好!我刚刚读过一本童话集,就迫不及待地给你写信了。听听里面童话故事的题目吧!《左边扇扇,右边扇扇》、《紫色桑葚》、《黑不溜秋后传》……有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以来,施蛰存在《随笔》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新生刊物的支持与呵护,是智者的道义之举.其在《随笔》上发表的系列散文,虽经时光淘洗,仍具可读性,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很能代表他这一时期杂文随笔的艺术特色.他在《随笔》上的文字,具有俏皮风格,他往往以“解构”、“重构”的姿态,对读者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进行善意的调侃,展现智者之思,常有新观点、新看法和新立场,令人耳目一新;敢于讲真话,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勇士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文自修》杂志提倡中学生写随笔,还辟了“生活随笔”专栏,这是办了件好事。专栏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好文章,值得庆贺和提倡。对于写随笔,同学中有两种看法:一是不当回事,  相似文献   

16.
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陈先达教授的新著《静园夜语》,这是作者继《漫步遐思》之后不到一年时间“敲”(用电脑)出来的又一本“随笔录”。哲人、哲思、哲语,入情、入章、入理,读后令人心智大开,感悟有加。立足现实,关注现实,把理论研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凌宗伟老师出了一本新书,由六十篇读书随笔组成,名《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通读全书,我却看到了两扇相对而立的门,一扇是教育之门,用阅读打开,另一扇是书籍之门,用阅历打开。凌老师在阅读和阅历之间来回穿梭。阅读的对象是文字符号,目的是知晓符号所表达的含义;阅历的对象是实际事物,目的是通过与事物打交道满足自己的需求。以阅历促阅读,阅读将是愉悦的、灵活的、深刻的、非隔膜和教条的、有批判性的;以阅读促阅历,可以减少阅历的盲目、跟风、偏狭、一叶障目、经验主义。黑格尔曾说过:"同  相似文献   

18.
《柏溪随笔》是唐君毅早年两篇以家乡“柏溪”命名的人生随笔.文本中独特的生命情调和所包含的生命学思想,对唐君毅成熟期思想的“人”和“文”具有支撑性意义.因此,《柏溪随笔》可以看作唐君毅思想的萌芽与源头.  相似文献   

19.
起初我对这段有些“拉郎配”昧道的学习历程并不看好。课余常会遁入图书馆编织自己的文学梦。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拈起一本《教育文汇》杂志,品读其中文采飞扬的教育随笔.感受教师们丰富的人生阅历。蓦然间有了豁然开朗的顿悟。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育随笔的含义和功用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手笔录之意。随笔本是散文的一种,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叙事、说理、抒情、绘景、状物无所不宜,往往随兴所至,意趣悠长。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例如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元人蒋正子的《山房随笔》、明人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清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等,也常用"随笔"之名。延至现代,周作人、林语堂、朱光潜、梁实秋以及秦牧、黎先耀、刘心武等也都是随笔写作的圣手。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用随笔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