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婧 《新闻世界》2013,(11):165-166
两岸关系决定了大陆和台湾的相互关注与重视,媒体如何呈现决定了两岸民众彼此的认知。分析《联合报》与《自由时报》对于2013年大陆"两会"的文字报道发现:两报政治立场不同导致在对待大陆议题的意见偏向上呈现出较大差异;进而在新闻采写业务上,也体现了不同的路径,《联合报》更注重信息的全面和均衡,《自由时报》则偏向于局部、片面信息的扩大,以及意见信息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6,(11):36-37
京城报业龙头老大 2006年《京华时报》一改京城传统的新闻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原,办出了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京华时报》的广告版面营业额每年以亿元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京华时报》2006年上半年进入全国报纸前5名。《京华时报》坚持稳定,持续,良性增长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再创奇迹。  相似文献   

3.
麻茵  翟铮璇 《中国记者》2012,(2):122-123
2011年12月17日,由中国新闻设计师网、《都市时报》、C立方传媒主办,CFP视觉中国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新闻设计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泰晤士报》《金融时报》《都市时报》等62家国内外报纸、机构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积极订阅《新闻界》《川中时报》为记者、通讯员订《新闻界》《川中时报》为保证报纸的质量和提高记者、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在总编袁朝民的建议下,统一为所有记者和骨干通讯员订了1994年全年的《新闻界》,并确定定时组织学习讨论。(程迹)梁平县订《新闻界》1...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之间的新闻交流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每年大量的台湾记者涌到大陆进行采访活动,而大陆新闻界赴台之门始终紧锁着。1992年3月31日,两岸新闻交流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大陆《中华工商时报》社长兼总编辑丁望、副社长富强和副总编辑彭波应台湾《工商时报》的邀请,抵达台北,开始了对台湾进行为期12天的参观访问。这是大陆新闻界第一次组团访台。在台湾的12个日日夜夜,三名来自大陆的新闻记者生活在台湾新闻界、工商界及台湾人民的同胞情谊之中。他们实地考察了台湾经济、社会的状况,与台工商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在台湾新闻界结交了许多朋  相似文献   

6.
年度观点创新周为民(《学习时报》总编辑):否定书生办报是不对的年度管理创新《国务院工作规则》发布: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对报道问题积极查处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恢复在台湾驻点采访台湾记者采访可聘大陆居民从事辅助工作出版互联网地图须国务院审批进口音像制品应报新闻出版总署进行内容审查  相似文献   

7.
创刊于清末民初的《时报》是旧上海时期的民间商业大报,该报在新闻业务改革领域的诸多探索和革新,对中国新闻业和报刊业影响深远.《〈时报)发刊例》是《时报》对其自身办报方向及性质判定的自我阐释,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时报》新闻业务革新的具体举措.发刊例合计25条内容,涵盖《时报》业务革新的各个层面,其中重点围绕"新闻题材"和"新闻体裁"两方面的革新.梁启超在《〈时报)发刊例》中所提出的论说纪事报学思想,也为当前推进报刊事业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新时代,高品质报刊应始终秉承正确的态度立场,坚持报刊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报道方式的时新性与时宜性,选材应博,论说应要,进而促进报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华尔街日报》是创刊于1889年的美国财经专业类大报,由美国道·琼斯公司出版。该报政治上拥护共和党,以企业界人士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刊登金融和贸易新闻为主,在纽约、芝加哥等十几个城市出版。1976年,该报与香港《南华早报》、《日本经济新闻》、新加坡《海峡时报》、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等4家合股,在香港出版了《亚洲华尔街日报》。 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是《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动态     
《西陲时报》在今年8月6日第1110期一版发表《在朴实中升华——庆贺《西陲时报》公开发行暨创刊十四周年》本报评论员文章。评论员文章指出:1984年8月1日,《西陲时报》(始用名《塔城军垦》)带着塔额垦区泥土的芳香和“讲政策、传经验、刊战讯、登捷报、送信息、鼓斗志”的使命昂首阔步走进了新闻报业之林。在《西陲时报》喜过十四岁生日的时候,经  相似文献   

10.
农夫山泉与《京华时报》之争在新闻界和公关界闹得沸沸扬扬,在"中山大学传媒茶座"中,《京华时报》总编辑助理、新闻学者、资深公关界人士等就《京华时报》的报道、农夫山泉的公关以及媒体与企业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认为媒体与企业关系应该回到法治轨道上,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张怀俊  张涛 《新闻知识》2006,1(11):39-41
黄远生是民初名记,被誉为报界之奇才。在短短的五年新闻职业生涯中,写下了大量广受欢迎的通讯作品。邹韬奋曾回忆学生时代为远生通讯着了迷,说“每天跑进阅览室的时候,心里最盼望的便是《时报》上又登出了远生的北京通讯”,并认为“当他替《时报》作特约通讯的时代,实在是《时报》最有声有色的时代”。老一辈新闻学黄天鹏谈及远生通讯当时的影响时说,“自黄远生出,而新闻通信放一异彩……为报界创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1,(9):5-5
7月14日,腾讯新闻携手《京华时报》VNEWS新视觉采编团队推出新闻纪实视频全新栏目——《记录》,涉足新闻原创视频报道,并提出“视觉化”纪实视频报道的全新理念。目前,影像报道已成为很多读者阅读新闻的第一选择。相比电视纪录片,此次腾讯新闻与《京华时报》推出的深度纪实视频有3个特色: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加精练、更关注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14.
新闻学专家认为:用好背景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档案正是新闻背景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新闻研究中,大量运用新闻背景的报道称为“解释性报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报刊都以“解释性报道”见长。据统计,《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发的新闻中90%左右属于“解释性报道”,美国1978年出版的《世界大百科》将“解释性报道的增多”列为20世纪以来美国新闻事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可见,在世界范围内,利用档案资料作为新闻背景在新闻写作中大量、巧妙运用,已成为新闻写作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明天,《京华时报》将不再用白纸黑字为您记录昨天.但《京华时报》的白屏黑字,将继续与您为伴. 2017年元旦,《京华时报》纸质版将休刊.同时,京华网、京华圈、京华微博、微信以及系列公号组成的《京华时报》新媒体矩阵,将为您即时推送新闻、资讯,为您更快地链接昨天、今天和明天,和您一起更多地与亲友分享,与陌生人碰撞. 《京华时报》的温度,仍然在您的手里,和您一起度过冬天,走进新的一年.就像过去的15年那样.  相似文献   

16.
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评《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李海明,李寒清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开播,《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通过卫星传到亚洲、澳洲、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久,美洲20多家电视台转播或选用《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香港亚洲电视台...  相似文献   

17.
纸价飞涨,中国报刊怎么办?柏强忠【盐城】前不久,香港《星期日晨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香港新闻纸张价格暴涨给出版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与此同时,和美国西部第一大报《洛杉矶时报》同属于"时代·明镜集团"的《纽约新闻日报》,在7月16日宣布正式停刊。这...  相似文献   

18.
《重庆档案》2007,(4):F0002-F0002
9月5日上午,重庆市档案局邀请到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重庆时报》、《重庆晚报》等8家新闻媒体近20名记者,在市档案局会议室召开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新闻发布会。重庆市档案局(馆)长陆大钺、副局(馆)长陈治平、李玳明出席新闻发布会。会议由陈治平同志主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地方性报纸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新闻导刊》2004,(4):50-50
从1704年4月北美第一张连续出版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 Letter)出现,到19世纪后半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现代报纸相继问世,再到当今高度发达的传媒体系,地方性报纸一直是美国新闻传媒的主导力量。可以说,美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报纸发展形态最好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济南时报》的《太阳周刊》改版为《新周刊》,我负责“新娱乐”板块的编辑工作。众所周知,一份周刊的娱乐新闻与报纸日常的文化新闻、娱乐新闻相比有着天然的劣势,那就是在时效性上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