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眼于农业科普期刊扭转困境和稳步发展,对此类期刊运作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作了阐述和分析。这些关系主要是:读者需求与办刊宗旨,读者面与办刊特色,高新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适用性与发行面,期刊质量与发行量,广告经营与读者利益等。  相似文献   

2.
综合类科普期刊,其市场萎缩、步履维艰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要走出困境,求得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普期刊到底该如何做?笔者认为科普期刊编辑应树立"读者第一"意识,树立忧患和超前市场意识,树立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3.
科普期刊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规模发展趋势、广告国际化趋势、全彩色印刷趋势及数字化趋势等几方面,其关键是规模的发展,规模发展是其他发展趋势的前题和保障.更多的科普期刊社以及相关的社会团体、组织、机构等结成广泛的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分担成本,资源共享,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人才,扩大市场规模,真正提高与国内外大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才是我们的出路.科普期刊的规模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联合经营是我国科普期刊实现集团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陈妙贞 《科技通报》2004,20(4):371-373
高质量的稿源是确保期刊高质量的关键性、决定性因素.分析了当前科普期刊优质稿源匮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科普期刊稿源开发的对策是:根据办刊宗旨和选题计划,有目的地组稿;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调动作者写稿积极性;精心设置栏目和目次页,对作者实行撰稿向导;抓好发行和广告征集工作,充实办刊经费,提高稿酬标准;创建特色期刊,扩大期刊影响力,以稳定作者队伍;悉心建设高素质科普创作队伍,开辟稿件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科普期刊作为科普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又面临着创编队伍不健全、缺乏趣味性等多重问题,陷入了日益艰难的困境。为了达到有效科普的目的,科普期刊必须坚持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统筹兼顾,在建立健全创编队伍,增加趣味性,结合新媒体等三方面加强建设,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文稿刊发作为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和学术期刊,直接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发表研究论文、成果展示、科普理论研究等提供服务。增刊资源杂志社可不定期增发专刊,增刊可以为市县科协科普工作、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服务;为省级学会、高校、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提供服务。广告发布依托面向期刊广告发布平台,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或竞赛,科普设施或展品的设计生产企业,科普教育基地宣传或旅游开发等作广告宣传。资源共建与市县科协、省级学会、科普机构合作,共同策划、宣传;举办高层次的科普或学术活动,出版科普读物、图册等。  相似文献   

7.
从<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发展壮大的实例入手,介绍了利用杂志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行组织优质稿件,开展发行工作,开展广告经营,不断拓展杂志的领域的良好效果.因此认为科普期刊开展品牌经营对期刊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实现科普期刊运作现代化是科普期刊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论述了实现科普期刊运作现代化过程中确立科普编辑现代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科普期刊伴随着科学大发展的步伐,势必会向更高的层面跃进,但是,时下许多科普期刊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雷同化倾向.文章认为,从事科普期刊编辑人员如果是缺乏"主心骨"的全外行,终将会使科普期刊办得不伦不类.有鉴于此,编辑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是确保科普期刊"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也是让科普作品注入"时代化"血液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国科普领域核心期刊,帮助了解科普事业发展的理论支撑和科普文章发表的主要阵地,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中国科普期刊的建设和发展。【方法】 主要采用引文分析方法和载文统计方法。基于引文分析的科普主题文献来源于CSSCI数据库;基于载文统计的科普主题文献来源于CNKI数据库。【结果】 基于CSSCI引文分析的科普主题文献被引频次最高的10本中文期刊,将其称为中国科普领域高被引核心期刊;基于CNKI数据的科普主题文献载文量最高的10本中文期刊,除了已经进入中国科普领域高被引核心期刊阵营的两本之外,将其余8本期刊称为中国科普领域高载文核心期刊。【结论】 中国科普领域高被引核心期刊,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发挥着提供理论支撑的作用,应更多地吸收全球科普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科普领域高载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普文章发表的主要阵地,今后应该更加注重提高科普文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现行科普期刊质量评估标准虽然是改革开放以后制订的,但对促进科普期刊,特别是综合性科普期刊进入市场的针对性还是不强,甚至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中国期刊方阵"的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举措.科普期刊质量评估,应当本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以"双效"评估基础,修订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选取国内外科普期刊样本,调研分析国内外科普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为我国科普期刊网站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外12种科普期刊网站为典型案例,结合国内的36种科普期刊网站,对比分析两者在网站资源建设和功能设置方面的异同。【结果】 国外科普期刊网站建设较为成熟,网站资源具备一定规模,交互服务功能完善。与国外科普期刊网站相比,国内科普期刊在资源和服务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结论】 在互联网科普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内科普期刊需要提高期刊数字化程度,打造视听结合、形式丰富的科普资源,加强网站服务功能,促进国内科普期刊网站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科普期刊策划与营销的新路径,为提高科普期刊的传播影响力助力。【方法】首先阐明我国科普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的运营模式为借鉴对象,提炼其在传播学通性方面的创新理念,并结合科普期刊特点,加以对比分析,形成适合科普期刊发展的策划与营销思路。【结果】在找准科普期刊市场定位点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形成期刊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扩大科普期刊的盈利空间,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要注重期刊品牌建设,以品牌为中心延伸服务范围,扩大期刊影响力。【结论】吸收各类文化产品在策划和运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为科普期刊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普期刊有内容、品牌、专家、读者等多种优势资源,能够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必须探索新的机制,包括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动力机制、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协同发展的版权协作模式和刊网融合的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除此之外,还要为科普期刊参与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提供政策、组织和人才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国科普期刊发展概况,提出中国科普期刊创新发展对策。【方法】以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中的223种优秀科普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创刊时间、主办单位、出版地、出版文献量、期刊领域和期刊荣誉等信息进行计量研究。【结果】中国科普期刊历经萌芽、起步、蓬勃发展和平稳发展等时期,呈现出版文献量较多,出版地和主办单位较集聚,“医疗保健”类科普期刊数量最多,“科技之光”类科普期刊停刊比例大,“青少年科普”期刊和“社科视野”科普期刊数量太少等现状。【结论】中国科普期刊应抓住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历史机遇,顺应时代和读者需求,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力寻特色发展优势,丰富期刊刊发形式,以实现中国科普期刊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科普期刊实际上已达300多种,占科技期刊总量的6%。从科普期刊的现状看,市场化所带来的科普期刊生存空间的萎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科普期刊市场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呢?以下就相关疑问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2001—2022年科普期刊相关研究文献,了解我国科普期刊研究的进展、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而推动我国科普期刊的能力建设。【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中以“科普期刊”为主题的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量化分析软件,就科普期刊研究进展、热点和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我国科普期刊研究在成果数量、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发文机构、高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结论】我国科普期刊研究呈现理论阐释与实践结合的趋势,研究主题愈发强调媒介深度融合与创新,健康科普、农业科普、青少年科普等类型化科普期刊的研究形成规模,科普期刊的研究方法呈现多学科交叉与多元化应用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论科普期刊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科普期刊在期刊市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指出了科普期刊只有在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探讨了科普期刊改革从哪里入手以及科普期刊如何营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科普期刊实际上已500多种,占科技期刊总量的6%。科普期刊的现状看,市场化所带来科普期刊生存空间的萎缩已是一个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科普刊市场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呢?以就相关疑问做简要分析。达从的不期下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青少年科普期刊编辑的创新理念主要包括编辑工作的创新、读者对象的创新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只有这样,中国青少年科普期刊编辑才能成功应对加入WTO后青少年科普期刊发展的大趋势,才能编辑出版高水平的青少年科普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